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书讲清女性主义是什么,读懂女性主义,读懂当下的生活。

内容简介

我们何以成为当下的女性?

本书以沃斯通克拉夫特、麦金农、上野千鹤子等重要女性主义者为轴心,以4次女性主义浪潮为纬、重要历史事件为经,勾勒出近200百年间女性主义运动发展的全貌。

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描绘女性主义运动取得突破的瞬间,闪耀着激情与智识的前辈身影,各大主要流派及其论争。展示出前人为扩大女性生存空间所做的努力,以及当下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种种变革。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法国大革命与欧洲,女性主义的萌芽——女性主义第一波浪潮
  • 1 从“难道人类仅等于男性吗”开始
  • 沃斯通克拉夫特点燃烽火
  • 法国大革命与奥兰普·德古热
  • 交际花、革命家梅里库尔险些丧命
  • 七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的新展开
  • 让女性内部分化加剧的工业革命
  • 2 英国女性主义的先声
  • 近代家庭的诞生与女性主义
  • 住家女家庭教师的活跃
  • 争取女性参政权的约翰·穆勒议员及他的伴侣泰勒
  • 女性参政权运动的“黑色星期五”
  • 潘克赫斯特夫人被捕,运动的激化与走低
  • 第二章“麦当劳化”和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第二波浪潮
  • 1 “理想生活方式”的诞生
  • 美国,物质生活丰富的国家
  • 逐渐“麦当劳化”的社会
  • 家庭主妇诞生
  • “宽敞的家+爱我的丈夫和孩子”套餐
  • 被赶进封闭空间的妻子们
  • 2 来自贝蒂·弗里丹的冲击
  • 与女性主义不相容的经济高速增长期
  • 弗里丹道破家庭主妇的忧郁
  • 笼罩在20世纪50年代女性身上的不幸究竟是什么?
  • 3 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的复活
  • 女人也需要“教育、薪酬、独立”
  •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大跨步
  • 第三章激进女性主义的诞生——女性主义第二波浪潮(20世纪60年代后半叶)
  • 1 “妇女解放运动”的萌芽
  • 矛头直指“性存在”的激进女性主义者
  • 金和海顿指出新左翼的矛盾:性别的角色分工
  • “快给参加示威游行的男人做饭去吧!”
  • 2 “个人的就是政治的”
  • 韦伯与费尔斯通脱离新左翼运动
  • 进一步分裂,好奇的目光
  • 3 将性的不均衡理论化
  • 《性政治》:性行为中的支配与从属
  • 《性的辩证法》:生殖功能差异是万恶之源
  • 4 将枪口对准色情行业
  • 法学家麦金农:现有法律都是男性的法律
  • 强奸与性交,色情与卖淫
  • 作家德沃金壮烈的过往
  • 法律、习惯、常识……改变男性视角下的规则吧!
  • 意识觉醒
  •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希望——女性主义第二波浪潮(20世纪70年代前半叶)
  • 1 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婚姻
  • 关注“剥削”,“从压迫中解放”
  • 达拉·科斯特呼吁“家务劳动有偿化”
  • 条理清晰地切入结构性问题
  • 2 家务劳动的理论化及其始末
  • 德尔菲指出马克思主义对“家庭”的无视
  • 以爱为名的粉饰:为何“家务劳动”会被逐出市场
  • 被时代遗忘的口号
  • 强调社会结构变革的意义
  • 3 “完美”理论的局限
  • 隐藏在“生产”概念中的陷阱
  • 新马克思主义认可了“家务劳动”,但……
  • 孩子的存在与再生产的不合理性
  • 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婚姻是不幸的?
  • 第五章不同性质的文化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第二波浪潮(20世纪80年代)
  • 1 男女之间存在本质差异
  • 女性主义积极承认男女之间的文化差异
  • 吉利根指出女性特有的“关怀伦理”
  • 温和理论的迷人与危险
  • 2 她们心中的“男女平等”
  • 和其他女性主义者的目标有何不同?
  • “让女性进入士官学校”的诉讼有何错误?
  • 认同“女人怎么能互殴呢?”,甚至……
  • 3 与生态女性主义合作
  • 将破坏自然和压迫女性重叠起来的“生态女性主义”
  • 对全球化提出异议
  • 第六章性感与赋权观念的冲击,二元性别的解体——女性主义第三波、第四波浪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
  • 1 想穿的衣服,喜欢的男人,属于我的人生
  • 80年代的保守态度
  • 暴女登场
  • 性?“yes!”色情?“yes!”
  • 女性追求“美丽”的陷阱
  • 2 第三波浪潮的涌动与核心
  • 巴特勒的《性别麻烦》:100个人就有100种性别
  • “有月经的人”:J. K.罗琳引发的网络纷争
  • 3 第四波浪潮:女性主义是可以在网上轻松和任何人谈论的
  • 无论男女,人人都应该是女性主义者
  • 桑德伯格的“涓滴女性主义”
  • #MeToo运动,2017年坠落的巨大陨石
  • 第七章日本的女性主义——在欧美影响下的独立发展
  • 1 对母性的赞扬
  • 和欧美女性主义之间的显著区别
  • 与谢野晶子与平冢雷鸟的“母性保护论争”
  • 爱伦·凯影响之下的雷鸟,持反对观点的晶子
  • “孩子属于国家,母亲抚养孩子应获得报酬”
  • 2 20世纪7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的火花
  • “从厕所中解放出来吧”:田中美津的猛烈一击
  • “生与不生是女性的权利”
  • 3 20世纪80年代的“美龄论争”
  • 大正时代再临?围绕“母”“子”“工作”的论争
  • 是“工作的母亲”,还是“纯真无瑕的母性”?
  • 4 生态女性主义论争中的母性议题
  • 青木弥生提倡的“生态女性主义”是什么?
  • 上野千鹤子对“自然是人类之母”提出异议
  • 5 日本女性主义的特征
  • 得到潜在肯定的“男女差异”与“母性幻想”
  • 比起父亲的权威,母亲的慈爱似乎是更需跨越的壁垒?
  • 后记
  • 编者说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我国早就男女平权了

    看到《别再问我什么是女性主义》这个书名,确实就来了兴趣。这个概念看似普及,误解却无处不在。日本学者山口真由的这本小书,以其独特的清晰与务实,将女性主义的核心议题娓娓道来。作者的身份背景为本书赋予了独特的说服力。作为东京大学毕业的前财务省精英官僚和现役律师,她的思维浸染着法律与制度的理性。这使得她的女性主义论述,天然地避开了情绪化的呐喊,而专注于机制分析与解决方案的建构。全书旨在进行一次高效的知识祛魅,告诉读者女性主义并非遥不可及的学院理论,而是关乎每个人日常生活的现实框架。本书的核心在于,要如何将抽象的 “主义” 还原为具体的 “问题”。作者开篇便直指要害:女性主义究竟是什么?它从何而来,又要到哪里去?书中梳理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关键源流,但作者的重点不在于复述历史,而在于阐释这些思想如何回应了不同时代的具体困境。她探讨工作场所中的性别歧视、家庭内部无偿劳动的分配、生育自由与身体自主权等议题时,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 —— 制度性不公如何塑造并限制了个体的选择。这种论述方式,让读者能迅速将理论对位于自身经历,理解个人困境背后的结构性原因。作者也明确指出,女性主义的终极目标并非制造两性对立,而是解构那个让男性和女性都深受其害的、僵化的性别秩序。书中讨论 “男性气质” 如何同样束缚着男性,以及女性主义在追求平等的同时,如何能解放所有人。这种视角超越了简单的二元批判,展现出一种更具建设性的社会愿景。它试图回答那个常见的质疑:“女性主义对男人有什么好处?” 答案正在于,一个更公平的社会,能让每个人更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人生剧本,而不必被性别标签所绑架。

      转发
      1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