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粮食剩余决定文明发生,粮食风险决定文明发展。

内容简介

近500年来,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发展,科学革命、工业革命、人口爆炸、全球化……各种古代世界闻所未闻的事物快速涌现。英国历史学家麦克法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都对现代世界的诞生之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影响深远。

本书则提出,现代社会的诞生来源于粮食产出的确定性,粮食产出的确定与否,就成为决定文明演进方向的“历史之舵”。本书围绕这一核心观点,深入地揭示了粮食剩余和文明社会之间的关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自序 粮食风险作为历史之舵
  • 序章 生命中的快与慢
  • 第一章 史前文明的起落生灭
  • 第二章 周秦不二:传统中国的隐深进程
  • 第一节 修昔底德陷阱无处不在
  • 第二节 变法的天花板
  • 第三节 秦制轮回
  • 第三章 不列颠岛上的快乐野蛮人
  • 第一节 海风吹不倒巨石阵
  • 第二节 大宪章:代表习俗和传统
  • 第四章 和平秩序:现代社会的源头活水
  • 第一节 地租关系中的分流起点
  • 第二节 现代的先声:从变态封建主义到营利性租地农场
  • 第三节 法兰西之殇:从封建主义到糊口式小农户
  • 第四节 圈地运动的产权真相
  • TIPS 斯密财富三要素的密码——和平、和平,还是和平
  • 第五章 大分流在英吉利海峡两岸
  • 第一节 潜水艇三明治:古代中国的赋税困局
  • 第二节 欧陆的困境:西班牙、法兰西、尼德兰
  • 第三节 新英格兰:现代世界的扩张
  • 第四节 中欧大分流:一个假问题
  • TIPS 宗法制的强弱分布
  • 终章 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 第一节 绿色革命与文明合流
  • 第二节 新和平秩序普照万邦
  • 附录 参考书目
  • 内容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工业时代的新粮关

    过去总有人念叨 "西方人天生会做生意",或是 "中国人骨子里保守"。这些说法听着玄乎,细想全是空中楼阁。粮舵理论直接掀了桌子:咱们得从土地里找答案。欧洲种地靠老天赏脸,雨水均匀、灾害少,粮食收成年年稳当。老百姓不用整天操心吃饭问题,自然有余力捣鼓商业、搞发明。这种 "躺平式现代化" 说白了就是老天爷给饭吃,政府躺平也能发展。反观中国,黄河流域旱涝无常,长江流域山多地少。老祖宗们得修水渠、筑堤坝,靠人力和天斗。这样的生存环境下,单靠老百姓自己折腾根本玩不转,必须有个强力政府组织修水利、抗灾害。就像村里要挖水渠,没个主事人张罗,东家出工西家躲懒,到头来谁都喝不上水。这就是 "奋斗式现代化" 的根子 —— 先天不足,只能后天拼命。这道理古人早就摸透了。孟子说 "有恒产者有恒心",说白了就是粮食稳人心才稳。乾隆帝发现米价一动百价摇,跟现在说的 "基础物价" 一个理。最绝的是上古民谣 "帝力于我何有哉",粮食够吃了,老百姓自然不需要天天盯着衙门管闲事。三句老话串起来,活脱脱一部古代版《生存指南》。看清了这个底层逻辑,很多事就透亮了。西方列强当年满世界抢殖民地,说是传播文明,其实跟草原狼群找新猎场没两样。他们靠着地理优势先吃饱了,转身就把刀叉对准了别人的饭碗。如今中国搞南水北调、建超级粮仓,本质上还是在解那道千年难题 —— 让十四亿人的饭碗端得稳。新一代年轻人不再迷信西方神话,因为他们见过纽约地铁的老鼠,也看过伦敦街头的醉汉。当金发碧眼的邻居成了公司同事,神秘感自然消散。但话语权的争夺还没完,就像村里新富的老王家,虽然盖起了小楼,可祠堂里说话还是李家嗓门大。粮舵理论的价值,在于撕掉了那些玄乎的 "文化优劣" 标签。它告诉我们:哪有什么天选之子,不过是地理考卷难度不同。西方抽中了简单模式,我们领到了困难关卡。现在中国用特高压电网输送电力,用光伏板收集阳光,本质上和祖先凿井耕田一样,都是在为生存权而战。站在田埂上看世界,反而看得更真切。粮食安全是 1,其他都是后面的 0。这个朴素的真理,既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必须走自己的路,也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 闯过工业时代的 "新粮关",让能源饭碗和粮食饭碗一样牢靠。这条路注定不轻松,但就像老辈人说的:"地不会自己长庄稼,好日子都是汗珠子砸出来的。"

      2
      评论

    出版方

    河南文艺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成立于1996年6月(其前身可以追溯到黄河文艺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处),由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主管、主办。主要出版文学及文化和艺术类图书,以当代原创为主,兼及古代及外国优秀作品。以“和谐立社、改革强社、品牌兴社”为立社之本,2005、2006、2007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经营管理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