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正常,有时不过是偏见的总和。

内容简介

“你是一个正常人吗?你这么不合群,是不是不正常?你的性格正常吗?你这种观念不正常吧?你一点都不温柔,不算个正常女人。阳刚一点,做个正常男人!”

正常(normal),一个被广泛使用,但从未被审视的词语。

在19世纪之前,“正常”这个词很少与人类行为联系在一起,它是一个数学术语,指的是直角。直至后来,出现了种种“标准”和“规范”,它们促使我们让自己变得正常一些。本书梳理了“正常”这一概念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分析它是如何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并塑造了我们的认知。

目录

  • 版权信息
  • 关于调查与问卷的说明
  • 前言 我正常吗?
  • 第一章 “正常”简史
  • 第二章 我的身体正常吗?
  • 第三章 我的心智正常吗?
  • 第四章 我的性生活正常吗?
  • 第五章 我的感受正常吗?
  • 第六章 我的孩子正常吗?
  • 第七章 社会正常吗?
  • 尾声 正常之外
  • 致谢
  • 表格与问卷
  • 答案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自我舒适即正常

    作者萨拉・钱尼以锋利的提问切开现今社会对 “正常” 的迷信。书中第一句话便抛出一串诘问:“你是一个正常人吗?你这么不合群,是不是不正常?你的性格正常吗?”—— 这些问题像镜子,照出每个人被规训的焦虑。作者追溯 “正常” 的词源,发现它在 19 世纪前仅指数学中的直角,直到统计学兴起,人类行为才被套上所谓的 “标准” 枷锁。维多利亚时代的医生用 “漂泊症” 将逃亡奴隶诊断为精神病,殖民者以 “正常化” 为名抹杀原住民文化,这些案例揭示 “正常” 本质是权力的工具:12% 的西方白人男性制定标准,将 88% 的他者定义为异常。书中列举的诺玛雕像竞赛尤为讽刺 ——4000 名女性无一人符合所谓 “标准体型”,证明 “正常” 不过是虚构的平均值。作者还解剖了 “正常” 对个体的压迫:职场中单身者被质疑 “有毛病”,社交媒体制造完美假象加剧自我怀疑。但她也提供解药:19 世纪的精神病院无法识别伪装的健康人,1973 年的罗森汉恩实验证明 “异常” 诊断充满主观臆断。当医学测试长期以男性为样本、安眠药剂量忽略性别差异时,所谓 “正常健康” 不过是偏见的总和。这本书不是温和的安慰剂,而是手术刀般的谱系学研究。从殖民史到智商测试,从体重标准到性别规训,钱尼用跨学科视角拆解 “正常” 如何渗入毛细血管般的社会肌理。喜剧演员刘旸在推荐序中回忆求职节目里 “早睡遭批判” 的荒诞场景,恰印证书中观点:合群的压力往往源于既得利益者的规训。结尾处作者邀请读者将 “我正常吗?” 替换为 “正常是否存在?”—— 这个问题本身已构成对霸权标准的反抗。当合群成为枷锁时,或许该向提问者说:“不正常,又怎么了?”

      转发
      2

    出版方

    中译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有限公司是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出版板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是197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翻译出版机构,先后隶属于国家出版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中译出版社业务由单一出版联合国读物发展到译介出版世界各国的优秀作品,由出版语言翻译类著作发展到出版各类综合性书籍,逐步形成了以中译国际、中译外语、中译少儿、中译社科、中译财经为主要内容的出版格局。年出版新书500余种,输出版权160余种。 中译出版社立足于国际化定位,全面推动文化繁荣和出版“走出去”战略。出版社秉承高标准与高品质的宗旨,积累了大量蜚声海内外的知名翻译家、语言学家、作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优质作者资源,策划出版了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品力作,为沟通中外,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架起了文化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