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9千字
字数
2015-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行政法学权威主编的有效应急管理建议。
内容简介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问题研究》为“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制保障”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主编马怀德教授是行政法学领域公认的权威和领军人物。本书内容着眼于三大部分:非常规突发事件背景下的法律与公共政策;非常规突发事件、风险规制与法律;特定领域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与政策。内容全面,结构完整,编排合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日益突显,政府在应急管理工作中亦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本书对于应急管理尤其是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题有深入的解读,能为政府机关负责人以及行政法学者和研究人员的日常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解决思路。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丛书编委会
- 第一部分 非常规突发事件背景下的法律与公共政策
- 第一章 非常规突发事件与我国行政应急管理体制创新——以2008年南方大雪灾为例
- 一、引 言
- 二、反思大雪灾应对中的行政应急管理体制
- (一)2008年南方大雪灾的特点
- (二)应对大雪灾的行政应急管理体制
- 三、行政应急管理体制之完善
- (一)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的演变与发展
- (二)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完善方向——成立权威性的、常设性的应急委员会
- 第二章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与公共应急市场——兼评社会动员机制
- 一、非常规突发事件背景下的公共应急组织体系
- 二、对社会动员机制的检讨
- 三、市场机制在公共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 四、公共应急市场的开放与培育
- 五、基于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的公共应急市场运行
- 第三章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中公共部门能力整合的法律框架
- 一、引 言
- 二、执政党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角色及问题
- (一)执政党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角色
- (二)由此产生的问题
-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 三、军队在公共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角色及问题
- (一)军队在公共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角色
- (二)由此产生的问题
- 四、执政党、政府、军队公共应急能力的整合模式
- 五、国家安全委员会提供的契机
- 第四章 动态情景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完善路径
- 一、引言: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现实困境
- 二、动态情景与不确定性:一个可能的理论解释
- 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完善路径分析
- 四、结 语
- 第五章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国家救助标准和制度
- 一、救助标准的决定因素
- 二、对假设的检验
- (一)数据的来源
- (二)样本的选择:以常规/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划分为前提
- (三)对常规突发事件的检验
- (四)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检验
- 三、对检验结果的解释
- (一)引入解释变量:个案因素的作用
- (二)引入个案因素的正当性
- 四、一个镜鉴:“9·11”事件中的受害者救助
- (一)“9·11”事件受害者救助标准的确定与实施
- (二)几点启示
- 五、在中国的制度架构
- (一)立法是必要的吗?
- (二)什么程序是高效而公正的?
- (三)如何让当事人接受?
- 六、结 语
- 第六章 灾难赔偿基金中的特别主事人——以美国“9·11”基金和BP基金为例
- 一、引 言
- 二、特别主事人的由来
- (一)特别主事人源自法官临时助理
- (二)特别主事人逐渐突破司法领域并为诉外纠纷解决机制所用
- 三、公立基金中的特别主事人——以“9·11”基金为例
- (一)“9·11”基金的设立及其功能
- (二)特别主事人在“9·11”基金中的角色定位
- 四、私立基金中的特别主事人——以BP基金为例
- (一)BP基金的设立及其功能
- (二)特别主事人在BP基金中的角色定位
- 五、灾难赔偿基金特别主事人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二部分 非常规突发事件、风险规制与法律
- 第七章 风险、不确定性与风险预防原则——一个行政法视角的考察
- 一、从危险到风险:政府干预界限的变化
- (一)秩序行政中的危险
- (二)从危险到风险
- 二、不确定性与风险预防原则
- (一)不确定性引发的法治难题
- (二)风险预防原则——一个比较法的考察
- 三、风险预防原则的检讨
- (一)风险判断的困境与裁量权滥用的危机
- (二)风险预防原则与比例原则的冲突
- 四、反思与修构:一个初步的建议
- (一)风险预防原则的妥善界定
- (二)对风险判断的规范与控制
- (三)风险预防原则与比例原则的调和
- 五、结 语
- 第八章 风险规制:发展语境下的中国式困境及其解决
- 一、风险规制与安全保障
- (一)风险与风险规制
- (二)风险规制与政府安全保障职责的扩张
- 二、风险规制在中国:立法与实际
- (一)我国风险规制的立法概况
- (二)执法动力不足的实际困境
- 三、经济成本对风险规制的影响
- (一)风险规制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以美国为中心
- (二)发展语境下的中国式困境
- 四、结语:反省政府职责
- (一)构建参与型的权利体系
- (二)对司法审查功能的重视
- (三)监管体制的完善
- 第九章 转型期中国的风险特征及其有效治理——以环境风险治理为例
- 一、风险、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
- 二、转型期中国的风险治理难题及其特征
- 三、转型期中国风险治理困境及其改进建议
- 第十章 知识与合法性:风险社会的行政法治原理
- 一、风险社会与行政任务的变迁
- 二、风险规制的特点:面向未知而决策
- 三、知识不充分与法律约束的软化
- 四、风险社会的行政法治:以程序建构为中心
- 第十一章 极端事件的风险认知及对行政法制的意蕴
- 一、极端事件的风险认知
- 二、恐慌情绪在人们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 三、恐慌情绪对人们决策的影响
- 四、对公共政策的意蕴
- 第三部分 特定领域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与政策
- 第十二章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演变和完善路径
- 一、分段监管与综合协调: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
- 二、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和演变的历史分析
- (一)1949—1979:分块式的纵向综合管理阶段
- (二)1979—2003:分段监管体系的形成阶段
- (三)2003至今:分段监管基础上的综合协调模式的构建
- 三、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和演变的动因分析
- (一)食品安全监管需求的转变
- (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牵引
- (三)国际食品安全理念的影响
- (四)典型食品安全事件的推动
- 四、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完善建议
- 第十三章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警中的社会参与机制
- 一、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与合约失灵: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警社会参与机制的理论分析
- 二、社会多元主体视角下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警行为及其参与机制
- (一)公民参与
- (二)非营利组织的参与
- (三)新闻媒体和医疗机构的参与
- 三、典型食品安全事件预警中的社会参与机制分析:以三鹿奶粉为例
- (一)三鹿奶粉事件回顾
- (二)事件预警环节的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分析
- 四、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警社会参与机制的政策建议
- (一)构建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平台,保障信息交流的及时准确
- (二)加强正向激励,完善食品安全预警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
- (三)完善行业协会的建设,加强新闻媒体监督力度
- 第十四章 反恐怖背景下美国司法审查的新认识
- 一、引 言
- 二、“顺从”理论的基本内容
- (一)基本含义
- (二)正当性基础
- 三、“顺从”理论面临的主要质疑
- (一)“恐慌”理论
- (二)“民主失败”理论
- 四、“顺从”理论的反驳
- (一)对“恐慌”理论的反驳
- (二)对“民主失败”理论的反驳
- 五、结 语
- 附 录
- 附录一 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几点建议
- 一、《突发事件应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组织体系不够健全,无法整合各类应急资源
- (二)社会和市场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应对的制度保障不足
- (三)对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要求不够明确
- (四)应急资金、救援队伍、物资储备、宣教演练等事前准备工作缺乏保障性措施
- (五)事后恢复与重建缺乏系统的制度安排
- 二、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几点建议
- (一)建立各级应急管理委员会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领导机关
- (二)完善社会动员的法律机制
- (三)完善应急预案管理制度,确保预案的完整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和相互衔接
- (四)制定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应急准备工作落实
- (五)对事后恢复重建中的重要问题作出安排
- 附录二 关于反恐怖主义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
- 一、打击恐怖主义和保障人权之间的关系
- 二、建立反恐怖主义的社会动员机制
- 三、建立权力重心下移的反恐指挥机制
- 四、建立并审慎运用预防性打击机制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