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5千字
字数
2022-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研究讨论电子支付工具的法律规制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关注的核心议题是法律如何规制不同类型的电子支付交易产生的风险,主要问题可概括为:电子支付市场及其创新带来了何种风险;如何评价我国既有的电子支付规制路径;类型化视角下如何从整体上优化电子支付规制结构以便实现效率与安全的平衡。
本书按照付款人完成货币价值转移的时间与其获得产品或服务对价的时间存在的偏离,将电子支付划分为预付、即付与延付三种业务类型。在每一类型之下,再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支付工具和服务进行详细分析,关注该类支付业务的法律属性、交易风险、规制措施等方面,针对行政监管与司法裁判反映的核心法律问题,分析既有的规制措施是否足以应对新的变革,并讨论应然层面的规制路径如何选择。
本书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核心价值导向,兼顾市场秩序维护、市场创新激励等目标,期冀建立妥适的规制结构改善电子支付碎片化规制形态,促进有效治理的达成。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序言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梳理
- 三、结构及意义
- 第一章 电子支付规制结构配置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规制理论提供的路径选择
- 第二节 类型化视角下的规制目标设定
- 第二章 预付类电子支付业务的规制
- 第一节 预付费用凭证的规制
- 第二节 预付账户网络支付业务的规制
- 第三节 预付押金交易模式的创新与规制
- 第三章 即付类电子支付业务的规制
- 第一节 商业银行借记卡即付业务的规制
- 第二节 非银行机构条码即付业务的规制
- 第四章 延付类电子支付业务的规制
- 第一节 商业银行信用卡交易的核心问题与规制
- 第二节 非银行机构消费信用支付业务的规制
- 结论
- 一、电子支付规制结构配置框架
- 二、电子支付业务的具体规制结构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1 我国主要的电子支付监管规范
- 附录2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非授权支付相关案例
- 附录3 网络盗刷借记卡纠纷典型案例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