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4千字
字数
2019-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武当本草彩色图集》:400余中草药,800余幅彩色照片,1600余临床方剂,掌握健康密码。
内容简介
《武当本草彩色图集》收载400余种常见中草药,配以800余幅精美的原植物彩色照片,并列举1600余个古今临床效验方剂。带读者走进丰富多彩的本草世界,领略本草的魅力,了解本草的作用,掌握健康的密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一、交通事故中的主体问题
- 1代驾司机交通肇事后如何理赔
- 2公交司机在非公交站点停车,乘客被撞责任谁来担
- 3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中报废车辆发生事故后的责任承担
- 4交通事故中二次事故责任比例如何认定
- 5连环转让车辆未过户情形下的原车主责任认定
- 6冒用他人驾照发生交通事故该如何承担责任
- 7套牌拼装车辆的责任认定
- 8提供驾驶劳务的出租中职务行为的认定
- 9牲口跑上公路后的事故责任
- 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 10“碰撞”是否构成认定交通事故的必要条件
- 11超出交强险赔偿范围的赔偿责任应当参照“损伤参与度”
- 12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因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损害的,其主张误工费应如何认定
- 13对公安部《人身损害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评定规范》(GA/T1193-2014)的正确适用
- 14两车相撞事故中一方逃逸未能找到且交警部门也未作出事故认定情形下的赔偿责任认定
- 15多辆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均未投保交强险能否判令交强险范围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16受害人因拆除内固定进行第二次手术造成的误工损失应予支持
- 17高三学生的补习费、复读费是否属于交通事故所造成的间接损失
- 18户籍改革地区居民的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标准以是否脱离农业作为主要依据
- 19交通事故中受害人的个人体质因素不影响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
- 20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驾车发生交通事故的赔偿问题
- 21社会捐款是否可以减轻肇事者的赔偿责任
- 22二十年赔偿期满后,再次主张残疾赔偿金应否支持
- 23交通事故责任是否等同于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 24事故成因无法查明下的责任划分
- 三、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程序
- 25交通事故民事赔偿案件中对逃逸的认定
- 26伤者与保险公司就伤情的认知信息不对称产生重大误解而签订的赔偿协议可予以撤销
- 27多途径救济时诉讼时效计算及事故致伤后死亡的参与度问题
- 28反诉与本诉牵连性的判定标准
- 29公安交警部门未作出事故责任认定时的划分依据
- 30交通事故发生后还原现场的认定
- 31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的责任比例是否等于民事侵权责任比例
- 32交通事故中无事故责任认定的情形下如何运用民事证据高度盖然性规定认定事故成因及确定责任比例
- 33优势证据规则的应用
- 34优化一审案件事实的查明模式
- 四、交通事故保险理赔
- 35保险公司履行了告知义务后驾驶员肇事逃逸商业三者险是否赔偿
- 36保险公司先行垫付的医疗费在赔偿时应如何正确扣除
- 37保险公司以驾驶员无从业资格证拒赔商业三者险的免责条款不当然无效
- 38因保险人提供格式条款中的免责内容约定不明确产生理解争议应当如何处理
- 39保险条款中争议条款的理解与适用
- 40强制险的免责条款效力
- 41保险医药费的赔付范围
- 42出租车司机车辆承包金在交强险中的适用
- 43多车发生交通事故时无责方车辆交强险赔偿问题的正确处理
- 44挂靠车辆造成实际挂靠人损伤是否属于商业三者险的免责情形
- 45对增驾实习期内驾驶牵引挂车机动车的保险公司可否免赔
- 46保险人无须承担未在使用过程中的机动车的交强险的无责赔付责任
- 47驾驶员下车查看路况被自己的车碾轧,交强险赔偿问题
- 48交通肇事后因救治伤者驾车离开事故现场的情形,保险公司不能免赔
- 49商业险保险公司对无证驾驶免责条款仅需提示即生效
- 50事故后未及时通知保险人三者险是否免赔的认定
- 51投保人同时为主车和挂车投保商业第三者责任保险的保险公司的赔偿限额总额问题
- 52违法驾驶侵权人赔偿后交强险如何承担
- 53委托配偶签订投保合同应认定对投保人本人履行提示说明义务
- 54肇事车辆的发动机号和车架号与保险单载明的信息不符时交强险责任承担的认定
- 55正在上下车人员与交强险中的第三者的关系问题
- 56质押车辆发生交通事故保险金应如何赔付
- 57私家车通过“滴滴顺风车”搭载乘客不属于商业三者险免赔范围
- 58租赁私家车发生事故保险公司不能拒赔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