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侯世达颠覆认知,类比是思考之源。一次思维本质的探索,一扇开启认知的大门,一场绽放智慧的盛宴。

内容简介

闻名世界的认知科学家、普利策奖得主侯世达凭借独特的智慧与天赋,联合法国心理学家桑德尔,向世人展示了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一解人类认知之谜。

人类大脑中的每个概念都源于多年来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一长串类比,这些类比赋予每个概念生命,我们在一生中不断充实这些概念。大脑无时无刻都在作类比。类比,就是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

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所谓的类比到底是什么?我们是怎么在截然不同的情景间建立起联系的?类比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在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这样的科学发现过程中,类比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本书深刻地丰富了我们对心智的理解,让读者进入语言、思想和记忆的多彩情境,逐步揭示出隐藏的认知机制。而认知的核心就是:我们总是无意识地联系过往经验作类比。

目录

  • 版权信息
  • 赞誉
  • 推荐序 跨越“表象”的人类思维“本质”
  • 中文版序 这本书是如何翻译成中文的
  • 前言 这本书是如何写成的
  • 引言 类比,人类认知的核心
  • 1 词语的召唤
  • 2 短语的召唤
  • 3 隐秘类比的海洋
  • 4 抽象过程与内部范畴滑动
  • 5 类比如何“操纵”我们
  • 6 我们如何操纵类比
  • 7 朴素类比
  • 8 惊天动地的类比
  • 9 惊天动地的类比(续)
  • 结语 范畴化和作类比就是一回事儿, 它们是人类认知的核心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译者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类比就是召唤

    思想有不同的本质,或者说思想的前后左右都有本质,关键在于从哪个角度看到的本质。本书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思想的本质,那就是类比,作者们从生活实际出发进行的论证也可谓包罗万象。但是作者们受到个人生活经验的限制也较为明显 —— 充满了学究气,从案例里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是象牙塔式的、理性的、概念化的、典型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经验。就类比而言,公共传播最广泛的类比除了政治活动,还发生在社交媒体、经济行为、广告活动等各个方面,而本书对于以上类比普遍传播的领域涉足较少。甚至可以说,在不同的领域,可以有一本或者多本深入研究类比的书籍,就像在政治领域有《别想那头大象》一样,而《别想那头大象》也只是美国政治类比研究的一个角度、一个切口而已。那么我之所以翻看这本书,也正是我想研究的是在创新、创意、设计领域的类比使用情况,而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研究类比的框架和地图。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湛庐文化

    “湛庐”之名取自相传是春秋时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一剑” 所铸造的,享有“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庐剑。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出版商,专业从事经济管理类、心理学类图书的策划和出版。湛庐倡导“独立”“理性”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实现独立思考、理性分辨,让读者运用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我们倡导“精进”“深入”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降低阅读成本,提升阅读价值,让"无价"的内容能转化成出版相关者应获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