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全面研究情节犯对完善刑法及推动司法具重要价值,该书为国内首次系统论述,修订版将增加新研究内容。
内容简介
情节犯是中国刑法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情节犯,对于完善刑法犯罪形态论、促进刑事立法司法、推动正确对待情节的功能与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情节犯是基于对现实的关注而诞生的一种犯罪类型,作者立足并反馈立法司法实践,在比较、分析中外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刑事司法实践,从实体与程序、定罪与量刑、意义与价值、功能与构成、形态与关系等不同的角度对情节犯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融入对实践的思考。情节犯法治论、情节犯价值论以及针对情节犯的立法司法完善等问题的研究,都颇有创新之处。该书是国内第一次全面系统论述情节犯问题的专著。作者以小见大的研究范式在书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以一种“小”的犯罪类型作为研究视角,着眼于“大”的制度的构建。作者充分注意到了刑事法学科的前沿问题,尤其文中对情节犯立法价值和司法价值二元保护的分析更是回答了当前刑事法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体系。情节犯设置是刑事立法制度与恢复性司法的价值理念在刑事法律领域中的契合,强调刑事法治领域的人文关怀,为中国刑事法治现代化论述了制度上的可能性。作者提出,情节犯的设置为我国刑法所特有,同时也是对刑法学的历史性贡献。 该书的第一次出版,获得很好的社会评价。考虑到该书出版已逾10年之久,修订版拟就近10年来关于情节犯的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修订,增加新的研究内容。作者之前出版的两部著作销售情况良好。《刑法解释的利益平衡问题研究》2015年出版,首印2000册,现库存100多册;《刑法:案例与图表》(第二版)首印2000册,一年内即重印。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二版前言
- 序一
- 序二
- 内容摘要
- 第1章 情节犯本体论
- 1.1 我国刑法中的情节概述
- 1.1.1 观点聚讼及其评析
- 1.1.2 情节概念的科学界定
- 1.1.3 我国刑法中情节的特征
- 1.1.4 我国刑法中情节的分类
- 1.2 情节犯的概念、本质及特征
- 1.2.1 情节犯的概念
- 1.2.2 情节犯的本质
- 1.2.3 情节犯的特征
- 1.3 情节犯的分类
- 1.3.1 基本情节犯
- 1.3.2 情节加重犯
- 1.3.3 情节减轻犯
- 1.3.4 情节特别加重犯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情节犯法治论
- 2.1 法治与刑事法治的分野
- 2.1.1 法治的内涵
- 2.1.2 刑事法治的简单界定
- 2.2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情节犯
- 2.2.1 刑事政策之要义
- 2.2.2 刑事政策对情节犯的指导性意义
- 2.3 罪刑法定视野中的情节犯
- 2.3.1 罪刑法定的当代诠释
- 2.3.2 情节犯与刑法明确性要求
- 2.4 罪刑均衡视野中的情节犯
- 2.4.1 罪刑均衡的基本价值蕴含
- 2.4.2 罪刑均衡价值在情节犯中的体现
- 2.4.3 情节犯与刑法谦抑性要求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情节犯价值论
- 3.1 情节犯的立法价值
- 3.1.1 情节犯存在的必要性
- 3.1.2 情节犯的立法模式
- 3.2 情节犯的司法价值
- 3.2.1 情节犯的出罪化价值——保障人权
- 3.2.2 情节犯的犯罪化价值——保护社会
- 3.2.3 情节犯与犯罪概念的定量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情节犯构成论
- 4.1 情节犯与犯罪构成理论概说
- 4.1.1 犯罪构成理论概览
- 4.1.2 情节犯与犯罪构成理论的关系
- 4.2 定罪情节与犯罪构成要件
- 4.2.1 定罪情节与犯罪构成要件的关系
- 4.2.2 情节犯与可罚的违法性问题
- 4.2.3 情节犯与客观的处罚条件
- 4.3 情节犯在外国刑事理论中的命运
- 4.3.1 情节犯的刑事实体意义
- 4.3.2 情节犯的刑事程序意义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情节犯形态论
- 5.1 情节犯的既遂形态
- 5.1.1 既遂形态标准的采用
- 5.1.2 情节犯既遂形态的认定
- 5.2 情节犯的未完成形态
- 5.2.1 情节犯的预备形态
- 5.2.2 情节犯的未遂形态
- 5.2.3 情节犯的中止形态
- 5.3 情节犯的罪数形态
- 5.3.1 情节加重犯的罪数表现
- 5.3.2 情节加重犯的罪数认定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情节犯关系论
- 6.1 情节犯与数额犯
- 6.1.1 数额犯之诠释
- 6.1.2 数额犯与情节犯之比较
- 6.2 情节犯与结果犯
- 6.2.1 结果犯概念之争议
- 6.2.2 结果犯与情节犯之比较
- 6.3 情节犯与行为犯
- 6.3.1 行为犯的简单界定
- 6.3.2 行为犯与情节犯之比较
- 6.4 情节犯与其他犯罪类型之比较
- 6.4.1 危险犯与情节犯之比较
- 6.4.2 目的犯与情节犯之比较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情节犯完善论
- 7.1 情节犯的立法完善
- 7.1.1 情节犯的立法模式缺陷
- 7.1.2 情节犯的立法构置原则
- 7.1.3 情节犯的立法重构模式
- 7.2 情节犯的司法完善
- 7.2.1 情节犯的司法适用缺陷
- 7.2.2 情节犯的司法适用原则
- 7.2.3 情节犯的司法认定依据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刑法总则中的情节与分则中的情节之关系
- 8.1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司法化之非
- 8.1.1 但书规定的再定位
- 8.1.2 犯罪构成定罪标准唯一性的再提倡
- 8.1.3 但书规定在司法领域之指引功能
- 8.1.4 结语
- 8.2 刑法分则中情节的具体应用——以醉驾型危险驾驶罪为例的分析
- 8.2.1 司法者尊重立法者了吗?
- 8.2.2 司法者应当尊重立法者:但书规定司法适用中的反思与检讨
- 8.2.3 司法者应当如何尊重立法者:回归规范主义
- 8.2.4 以醉驾入刑争议为例的阐释
- 8.3 醉酒型危险驾驶罪的缩限处罚路径——不宜以“情节”为要素
- 8.3.1 共同犯罪与谦抑精神
- 8.3.2 体系协调与罪刑关系
- 8.3.3 过失危险犯之否定
- 8.3.4 危险驾驶罪主观故意的认识内容
- 8.3.5 余论
- 8.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著作类
- 二、译著类
- 三、论文类
- 四、法典类
- 后记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