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完整披露中国通过“一战”寻求融入国际体系、迈向国际舞台的经历。

内容简介

《中国与大战》是哈佛大学历史系博士、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国际史和跨国史学者徐国琦先生的“国际史”三部曲之一。徐先生用国际史方法及多元视角研究了中国及世界历史上一个鲜为人知的题目: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问题。

一战在很多中国人的印象中,是跟五四运动紧密结合的一个国际事件。然而大部分中国人只知道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与一战后的“巴黎和会”有关,却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关联。中国与一战的关系,远比人们认识或想象中的更紧密,一战对中国跻身国际社会的重大意义,也远比人们认识或想象的更重大。中国与一战的关系,确如作者所说,是世界史上被遗忘的一章。

而在本书中,作者一改传统的学术形态和研究方法,采用国际史视角——跨越国家层面的分析视角,把全世界纳入本领域的研究框架,通过到世界各国的档案馆读档,再用专门的研究方法对档案深入分析,从中国准备加入国际体系所做的努力写到巴黎和会上中国为寻求世界新秩序而做的抗争,完整披露了中国通过“一战”寻求融入国际体系、迈向国际舞台的经历,对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与一战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域和方法。

目录

  • 版权信息
  • 2018年修订版序言
  • 2008年中文版序
  • 2005年英文版序
  • 导言
  • 中国与一战:世界史上被遗忘的一章
  • 国际史与中国国家认同研究
  • 中国历史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与世界都是悲剧和悖论
  • 第一章 中国为加入国际体系做出准备
  • 两大世界秩序的碰撞
  • 从中央帝国到民族国家
  • 国家认同与重建国人的历史记忆
  • 新公众的兴起
  • 辛亥革命与新中国的认同感
  • 第二章 中国国际主义的兴起与新式外交
  • 民族主义与中国公众舆论的兴起
  • 民族主义乃世界主义
  • 中国的外交政策群体
  • 新式外交的出现
  •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世界新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第三章 大战的爆发与中国的反应
  • “危机”与中国最初的参战意图
  • “二十一条”及其影响
  • 中国参加战后和平会议的动力
  • 中国再次试图参战
  • 第四章 中国的另一种战略:“以工代兵”计划
  • “以工代兵”计划
  • 法国招工团
  • 英国招工团
  • 华工人数问题
  • 法国招工团与英国招工团的比较
  • 协约国之间的竞争与冲突
  • 华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根本利益的贡献
  • 第五章 中国正式参战
  • 美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 中国的参战目标
  • 多方的背叛
  • 协约国成员各自为政以及由此造成的僵局
  • 第六章 内战
  • 1917年的大辩论
  • 参战政策共识的破裂
  • 军阀主义的兴起加剧政治的分裂
  • 列强与中国政治
  • 第七章 1919年巴黎和会与中国寻求世界新秩序
  • 幻灭的曙光:威尔逊主义在中国
  • 中国参与创建世界新秩序的尝试
  • 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失望
  • 巴黎和会对中国的影响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索引
  • 译者后记
  • 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
  • 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六个月乐观的幻灭」与「列宁时刻」的到来之外(这两篇写得真好),中国人与欧战的互动中,完成了加入国际秩序的尝试,现代民族国家不仅仅要完成自我建构,也需要通过世界中的对比而得以确认。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四川文艺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是一个有着二十多年历史的专业文学艺术出版社,主要从事当代文学、现代文学和艺术作品图书出版,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专著图书出版,古代优秀文艺作品读物出版,以及影视艺术图书和音乐歌曲图书出版。在长篇小说、纪实文学、当代作家文集、人物传记、小说、散文、影视艺术图书等诸多门类,整合和优化国内外出版资源,扩大合作伙伴,开拓销售市场,形成自己独有的出版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