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7.8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7千字
字数
2020-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文史哲通识读本丛书”之一。本书以古代文学为主题。
内容简介
全书主要着眼于重大的文学现象,基本的典籍和文体、流派知识,以及重要作家作品这三个方面,以历史的发展为纵向线索,对三方面内容加以综合,以冀达到通识教育的要求。
本书所选作品涵盖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大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绝大多数选目,仅有极少数篇章出于不同原因未予收纳。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委会
- 总序
- 第一章 《诗经》和楚辞
- 第一节 国风和雅颂
- 一、诗六义
- 二、国风和雅颂的内容
- 三、《诗经》的艺术特色和成就
- 第二节 屈原和《离骚》
- 一、楚辞的产生及其形式特点
- 二、屈原的思想和创作
- 三、《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 四、《九章》《九歌》和《天问》
- 第二章 先秦散文
- 第一节 历史散文
- 一、《尚书》
- 二、《左传》
- 三、《国语》
- 四、《战国策》
- 第二节 诸子散文
- 一、孔子与《论语》
- 二、孟轲与《孟子》
- 三、荀况与《荀子》
- 四、老子与《道德经》
- 五、庄周与《庄子》
- 六、墨家和法家代表作
- 第三章 汉赋和汉诗
- 第一节 汉赋
- 第二节 汉乐府
- 一、乐府的由来
- 二、汉乐府的内容
- 三、汉乐府的艺术特点
- 第三节 汉末文人五言诗
- 一、文人五言诗的形成
- 二、“苏李诗”
- 三、古诗十九首
- 四、汉代其他五言古诗
- 第四章 两汉散文
- 第一节 贾谊和两汉政论文
- 一、两汉政论文
- 二、贾谊和《过秦论》
- 第二节 司马迁和《史记》
- 一、司马迁和《史记》的写作
- 二、《史记》的文学成就
- 第三节 班固和《汉书》
- 一、班固和《汉书》的写作
- 二、《汉书》的文学特色
-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诗歌
- 第一节 建安风骨和三曹七子
- 一、建安风骨
- 二、“三曹”
- 三、建安七子和蔡琰
- 第二节 从阮籍到西晋诗歌
- 一、阮籍与正始诗歌
- 二、西晋诗歌
- 第三节 陶渊明与田园诗
- 一、陶渊明隐居的意义
- 二、陶诗的艺术成就
- 第四节 谢灵运与山水诗
- 一、山水诗的产生
- 二、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 第五节 鲍照和七言乐府
- 一、鲍照和他的时代
- 二、鲍照对诗歌史的贡献
- 第六节 永明体和齐梁诗
- 一、永明体
- 二、齐梁诗
- 第七节 庾信和北朝诗
- 一、庾信的由南入北
- 二、庾信后期诗的特点
- 第六章 南北朝乐府民歌
- 第一节 南朝乐府民歌
- 一、南朝乐府民歌的种类和内容
- 二、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 第二节 北朝乐府民歌
- 一、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
- 二、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文和小说
- 第一节 南北朝赋和骈文
- 一、南北朝骈文的形式特点
- 二、南北朝赋和骈文的代表作
- 三、北朝的散文
- 第二节 南北朝的小说
- 一、魏晋南北朝小说的产生和分类
- 二、以《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
- 三、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轶事小说
- 第八章 隋及初唐诗歌
- 第一节 从王绩到初唐四杰
- 一、王绩
- 二、初唐四杰
- 第二节 陈子昂与建安风骨的提倡
- 一、陈子昂革新诗歌的理论主张
- 二、陈子昂的《感遇》诗
- 第三节 律诗的形成和初唐诗歌
- 一、沈、宋
- 二、文章四友
- 三、吴中四士
- 第九章 盛唐诗歌
- 第一节 盛唐气象
- 一、诗歌中的“盛唐气象”
- 二、张说和张九龄
- 第二节 王维、孟浩然和山水田园诗
- 一、盛唐山水田园诗繁荣的社会原因
- 二、孟浩然
- 三、王维
- 四、盛唐其他山水田园诗
- 第三节 高适、岑参和边塞诗
- 一、盛唐边塞诗的繁荣
- 二、高适
- 三、岑参
- 四、盛唐其他边塞诗
- 第十章 李白和杜甫
- 第一节 李白
- 一、李白对盛唐诗歌精神的深化
- 二、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 第二节 杜甫
- 一、安史之乱前后的杜甫
- 二、杜诗的艺术成就
- 第十一章 中唐诗歌
- 第一节 大历诗人
- 一、元结和顾况
- 二、刘长卿和韦应物
- 三、大历十才子
- 四、李益和张继
- 第二节 韩愈和奇险诗派
- 一、韩愈
- 二、孟郊
- 三、李贺
- 四、贾岛
- 第三节 白居易和新乐府
- 一、新乐府运动
- 二、张、王乐府
- 三、白居易
- 四、元稹
- 五、李绅
- 第四节 刘禹锡和柳宗元
- 一、刘禹锡
- 二、柳宗元
- 第十二章 中唐古文运动
- 第一节 古文运动的背景和文学主张
- 一、古文和古文运动
- 二、中唐古文运动发生的背景
- 三、古文运动的文学主张
- 第二节 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
- 一、韩愈的古文
- 二、柳宗元的古文
- 第十三章 晚唐诗文
- 第一节 杜牧和李商隐
- 一、杜牧
- 二、李商隐
- 三、温庭筠
- 第二节 晚唐小品文
- 一、皮日休
- 二、陆龟蒙
- 三、罗隐
- 第十四章 唐传奇
- 第一节 唐传奇兴起的原因和发展过程
- 一、传奇的定义和唐传奇兴起的原因
- 二、唐传奇的三个发展阶段
- 第二节 中唐传奇的繁荣
- 一、《枕中记》和《南柯太守传》
- 二、《柳毅传》和《霍小玉传》
- 三、《李娃传》和《莺莺传》
- 第十五章 晚唐五代词
- 第一节 词的起源和形式
- 一、词的音乐背景
- 二、词的体裁特征
- 第二节 敦煌曲子词
- 一、敦煌曲子词的发现
- 二、敦煌曲子词的特点
- 第三节 唐代文人词
- 一、中唐文人词
- 二、温庭筠词
- 第四节 花间词和南唐词
- 一、花间词
- 二、南唐词
- 第十六章 北宋诗词散文
- 第一节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 一、宋初王禹偁对“五代体”的变革
- 二、范仲淹的诗词散文
- 三、欧阳修排黜“西昆体”和“太学体”的功绩
- 四、欧阳修
- 五、梅尧臣和苏舜钦
- 六、王安石
- 第二节 苏轼
- 一、散文成就
- 二、诗歌特色
- 三、词的创新
- 四、苏洵和苏辙的散文
- 第三节 黄庭坚和江西诗派
- 一、黄庭坚
- 二、江西诗派
- 三、陈师道
- 第四节 秦观、周邦彦与北宋词
- 一、从晏殊到柳永
- 二、秦观
- 三、贺铸
- 四、周邦彦
- 第十七章 南宋诗词
- 第一节 李清照和南渡前后诗词
- 一、李清照
- 二、陈与义
- 三、张元干和张孝祥
- 四、岳飞
- 第二节 陆游和南宋诗
- 一、陆游
- 二、杨万里和范成大
- 三、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
- 四、南宋其他诗歌
- 第三节 辛弃疾和南宋词
- 一、辛弃疾
- 二、辛派词人
- 三、姜夔与南宋雅词
- 第四节 文天祥和宋末诗词
- 一、文天祥
- 二、宋末遗民诗词
- 三、姜派词人
- 第十八章 宋元话本
- 第一节 话本的种类和形式
- 一、话本兴起的背景
- 二、话本的种类和形式特点
- 第二节 话本小说
- 一、话本小说的内容
- 二、话本小说的艺术
- 第三节 讲史话本
- 一、讲史话本的内容
- 二、说经话本
- 第十九章 金元诗词
- 第一节 元好问与《中州集》
- 一、元好问的诗词
- 二、《中州集》
- 第二节 “元诗四大家”与“铁崖体”
- 一、“元诗四大家”和萨都剌
- 二、王冕
- 三、杨维桢的“铁崖体”
- 第二十章 元散曲
- 第一节 散曲的产生和形式特征
- 一、元曲的渊源
- 二、散曲的曲调特征
- 三、散曲的文体特点
- 四、元散曲的发展分期
- 第二节 元前期散曲
- 一、关汉卿
- 二、白朴
- 三、马致远
- 四、张养浩和睢景臣
- 第三节 元后期散曲
- 一、乔吉
- 二、张可久
- 第二十一章 元杂剧
- 第一节 中国戏剧的形成和元杂剧的形式
- 一、中国戏剧的起源
- 二、戏剧在宋元时期的形成
- 三、元杂剧的形式特征
- 四、元杂剧的盛衰和分期
- 第二节 关汉卿
- 一、关汉卿杂剧创作的基本特点
- 二、《窦娥冤》
- 三、关汉卿的其他杂剧
- 第三节 马致远和白朴
- 一、马致远的《汉宫秋》
- 二、白朴的《梧桐雨》
- 第四节 王实甫和其他元杂剧
- 一、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 二、王实甫的《西厢记》
- 三、元杂剧的其他名作
- 第二十二章 明代戏曲
- 第一节 从南戏到传奇
- 一、南戏的形式和剧目
- 二、高明的《琵琶记》
- 三、明代传奇
- 第二节 汤显祖和《牡丹亭》
- 一、《牡丹亭》的剧情和主题意义
- 二、《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 第三节 明代的杂剧
- 一、明初到弘治、正德年间
- 二、嘉靖到明末
- 第二十三章 明代小说
- 第一节 《三国演义》
- 一、作者和成书过程
- 二、思想意义
- 三、艺术成就
- 第二节 《水浒传》
- 一、作者和成书过程
- 二、思想意义
- 三、艺术成就
- 第三节 《西游记》
- 一、作者和成书过程
- 二、思想意义
- 三、艺术成就
- 第四节 明代拟话本
- 一、冯梦龙和“三言”
- 二、凌濛初和“二拍”
- 第二十四章 明代诗文和词曲
- 第一节 明代诗文
- 一、明初诗文
- 二、前后七子
- 三、唐宋派和归有光
- 四、公安派和晚明小品文
- 第二节 明代散曲和民歌
- 一、明代散曲
- 二、明代民歌
- 第二十五章 清代诗文和词派
- 第一节 清代诗词
- 一、清初遗民诗
- 二、“江左三大家”和“南施北宋”
- 三、“南朱北王”
- 四、郑燮和“乾隆三大家”
- 五、清词的复兴
- 第二节 清代散文和骈文
- 一、清初散文三大家
- 二、桐城派古文
- 三、骈文的复兴
- 第二十六章 清代戏曲
- 第一节 《长生殿》
- 一、作者洪昇及其作品
- 二、李、杨故事的演变和《长生殿》的写作过程
- 三、《长生殿》的主题思想
- 四、《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 第二节 《桃花扇》
- 一、作者孔尚任及其作品
- 二、《桃花扇》的故事背景
- 三、《桃花扇》的主题思想
- 四、《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 第二十七章 清代小说
- 第一节 《聊斋志异》
- 一、作者蒲松龄及其作品
- 二、《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 三、《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 第二节 《儒林外史》
- 一、作者吴敬梓及其作品
- 二、《儒林外史》的思想意义
- 三、《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 第三节 《红楼梦》
- 一、《红楼梦》的作者和续书
- 二、《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 三、《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 第二十八章 近代文学
- 第一节 近代诗文
- 一、龚自珍
- 二、黄遵宪
- 三、梁启超
- 四、秋瑾
- 五、同光体
- 六、南社
- 第二节 近代讽刺小说
- 一、镜花缘
- 二、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 附录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选析
- 《诗大序》节选
- 《典论·论文》节选
- 《诗品序》节选
- 《与元九书》节选
- 《画竹题记》一则
- 《人间词话》三则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之一。其上级主管单位是中国传媒大学,业务上受国家教育部社科司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指导。2004年9月改称现名。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现有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新闻传播、影视艺术、媒体管理、编校译中心等六个编辑部,以及市场中心、出版部、行政与总编办公室、财务部、数字出版部、经营中心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