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0千字
字数
2022-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从传统的依恋理论视角,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对人与手机之间关系的本质——依恋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
内容简介
作者首先通过质性研究探讨了人与手机之间关系的行为及情绪特征。其次,通过行为实验揭示了人与手机关系中存在依恋关系的实证依据。再次,通过质性研究探析了手机依恋的概念和结构,并通过调查研究编制了适用于我国大学生的手机依恋测量工具。最后,通过调查研究考察了人际依恋与手机依恋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
研究将依恋理论的适用范围扩展到人与手机的关系中,为揭示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出版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自序
- 引言
- 第一篇 依恋视域下人与手机关系的理论探析
- 第一章 依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第一节 依恋的内涵及内部工作模式
- 第二节 依恋研究的发展
- 第二章 手机使用与依恋
- 第一节 手机使用与个体的关系
- 第二节 手机使用与人际依恋、物品依恋的关系
- 第三节 个体与手机之间依恋关系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四节 “手机依恋”的测量
- 第三章 述评:前人研究小结和实证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现有研究不足
- 第二节 本研究拟讨论的问题
- 第三节 本研究总体设计
- 第二篇 人与手机之间存在依恋关系的实证依据
- 第四章 人与手机之间关系的特征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第五节 结论
- 第五章 挫折感对个体趋近手机行为的诱发效果检验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 第四节 讨论:挫折感对趋近手机行为的诱发作用
- 第五节 结论
- 第六章 手机分离刺激对个体焦虑情绪的诱发效果检验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 第四节 讨论:手机分离刺激对个体焦虑情绪的诱发作用
- 第五节 结论
- 第七章 手机使用对个体挫折体验的缓解效果检验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
- 第四节 讨论:手机使用对个体挫折体验的缓解作用
- 第五节 结论
- 第八章 基于手机情景的依恋安全启动效应检验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实验一:基于手机情景的依恋安全启动对个体情绪的启动效应
- 第三节 实验二:基于手机情景的依恋安全启动对个体内隐自尊的启动效应
- 第四节 讨论:基于手机情景的依恋安全启动对个体情绪及内隐自尊的影响
- 第五节 结论
- 第三篇 基于调查的理论模型建构
- 第九章 手机依恋的概念与结构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一:手机依恋的概念与结构
- 第三节 研究二:手机依恋问卷的编制
- 第四节 结论
- 第十章 人际依恋与手机依恋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第五节 结论
- 第十一章 实证基础和理论模型的整合讨论
- 第一节 人与手机之间关系的特征
- 第二节 手机依恋存在的实证依据
- 第三节 手机依恋的概念与结构
- 第四节 手机依恋与人际依恋的关系
- 第五节 结论
- 第六节 理论意义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 第七节 创新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