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四川师范大学主办哲学论集,关注当代哲学发展、思想成果和重大问题。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和哲学研究所主办的连续性哲学论集。计划每辑30万字(16开300页左右),每年出版两到三辑。出版宗旨:1.焦聚性追踪当代哲学发展的方向、态势、进程。2.报道当代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哲学思想、成果、方法。3.对后世界风险社会中的重大哲学问题展开讨论、争鸣。领域定位:1.“环境、新技术、灾疫”的哲学问题。2.哲学自身问题的当代呈现和重新审查。3.传统哲学(中西马)智慧的当代性回应。论集常设栏目13个,每集可选择其中4~5个栏目予以最佳组合推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哲学探索》编委会
  • 发刊词
  • 思想家自述
  • 走向伦理精神(上)
  • 一 疏浚生命银河:“中国伦理精神三部曲”
  • 二 叩问形上世界:“道德哲学三部曲”之第一次学术转型
  • 学术专访
  • 从传统到后现代:新时代伦理学发展的基础与未来
  • 一 立足于前人理论成果与当今时代要求来重写中国伦理学
  • 二 要在伦理学的研究和伦理建构中体现连接性思维
  • 三 以共生伦理反思现代化
  • 四 伦理学要将人性导向善,并维护好“人本身”
  • 五 要从“内生”的维度来反思应用伦理学
  • 六 在坚定中国特色伦理学理论自信的基础上进行“伦理整合”
  • 原创空间
  • 美生真善:儒家道德发生的时空美学原理
  • 一 揭开“孔颜人格”和“与点精神”矛盾现象的奥秘
  • 二 朱熹理学对“格物致知”的理性主义误解
  • 三 王阳明心学对“格物致知”的武断性强制解释
  • 四 “格物致知”真解来自宋儒周程的自然审美与感悟
  • 五 王阳明“知行合一”论何以可能?
  • 结论 美生真善:儒家道德发生的生命时空美学原理
  • 巴迪欧《主体理论》中的主体理论
  • 一 主体与政治介入
  • 二 出位与归位:《主体理论》的基本原理
  • 三 主体-ψ与主体-α
  • 现代恐惧世界观的局限及超越
  • 一 认知科学对恐惧具身性的分析
  • 二 恐惧世界观的建构
  • 三 恐惧世界观的局限
  • 四 如何超越恐惧世界观?
  • 当代哲学的逻辑起点及形成进程
  • 一 何谓当代哲学
  • 二 当代哲学的问题出发点
  • 三 当代哲学的基本视域
  • 四 当代哲学的自身定位
  • 五 当代哲学的存在论思想
  • 六 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认知
  • 七 当代哲学的实践论朝向
  • 环境与疫灾
  • 环境风险传播中自媒体的伦理责任
  • 一 自媒体的环境风险传播及其风险放大效应
  • 二 环境风险传播中自媒体伦理责任的内涵
  • 三 自媒体的伦理责任的实践构建
  • “尊重生命”在中西方疫情防控中的不同境遇及伦理效应
  • 一 “尊重生命”在中西方疫情防控中的不同境遇
  • 二 “尊重生命”面临不同境遇的思想史渊源
  • 三 “尊重生命”出现不同境遇的伦理效应
  • 灾疫叙事的道德选择和伦理评价
  • 一 灾疫叙事的伦理特征
  • 二 善良意志主导下的道德情感运作
  • 三 责任意识下的他者担当
  • 四 灾疫叙事中命运共同体的显现
  • 宗教哲学视域下的新冠疫情反思
  • 一 宗教哲学提供何种视角?
  • 二 人的本性与界限
  • 三 死亡、社交禁令与自由问题
  • 四 恶与德福一致问题
  • 结语
  • 新技术与哲学
  • 人类世危机
  • 算法问责制与公共理性
  • 一 算法决策制定的兴起
  • 二 作为公共理性的算法问责制
  • 三 反对意见、限制和挑战
  • 四 结论
  • 算法专制的威胁:现实、抵抗与顺应
  • 一 什么是算法专制?
  • 二 什么是算法专制的威胁?
  • 三 我们应该抵抗威胁吗?
  • 四 我们能够顺应威胁吗?
  • 四 结论
  • 马克思主义前沿
  • 生存论视域下马克思自然观探析
  • 一 作为“自在”的自然
  • 二 作为“对象性存在”的自然
  • 三 作为“工具性活动存在”的自然
  • 四 作为人类“现实世界”构成的自然
  • 主客体世界关系的演变逻辑及其马克思的变革
  • 一 西方古代本体论主题的演进
  • 二 认识论转向的基本逻辑
  • 三 符号世界的发现逻辑
  • 四 实践世界的生成逻辑
  • 工人的利益与无产阶级的道德:马克思主义“反道德教条主义”中的矛盾张力
  • 马克思主义环境治理学:作为一个学科概念的内涵解析
  • 一 “马克思主义”与“环境治理学”融通的合理规范性
  • 二 马克思主义环境治理学的学科属性定位
  • 三 马克思主义环境治理学的研究指向
  • 四 马克思主义环境治理学的研究方法
  • 五 马克思主义环境治理学的学科谱系
  • 传统新见
  • 法家如何看待道德
  • 一 何谓道德
  • 二 道德的有效性问题
  • 三 援道入法:法家理论固有的不足及其改造之方
  • 四 结语:实用主义立场下的儒法互补潮流
  • 孟子对人性恶端的认识及其哲学意义
  • 一 人人生而具有感官之性
  • 二 欲望之性含有恶的端倪
  • 三 成善的不同路径
  • 四 孟子人性论的哲学意义
  • 孔子“君臣”思想的政治学考察
  • 一 孔子“君臣”思想评价的检视
  • 二 孔子“君臣”思想的行为规范
  • 三 孔子“君君,臣臣”思想的价值定位
  • 《哲学探索》编委会成员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