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对在异域他乡打拼的一个中国移民群体——巴黎温州人——持续进行十多年社会学跟踪调研的展现。

内容简介

研究发现,与过去相比,巴黎温州人群体不论在产业形态、居住位置,还是在组织形态、交往方式以及代际关系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他们的行动空间与过去有了显著的差异。本书从空间重构的视角,深入刻画了巴黎温州人在中法之间、在群体内部的社会地位空间格局,以及这种格局对他们的社会融合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社科文献学术文库学术委员会
  • 作者简介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章 法国移民问题
  • 第一节 移民法国
  • 第二节 移民“问题”
  • 第二章 “做”市场和附着型成长
  • 第一节 “做”市场的由来
  • 第二节 “做”市场的过程
  • 第三节 “做”市场的故事
  • 第三章 跨国与族群竞合
  • 第一节 跨国与族群效应
  • 第二节 族群竞合
  • 第三节 小结
  • 第四章 社会性与社会空间
  • 第一节 社会联系圈
  • 第二节 社会组织
  • 第三节 行动方式
  • 第五章 文化空间:寻根与信仰
  • 第一节 文化与根
  • 第二节 家文化:延续和强化
  • 第三节 “国”文化:张力和建构
  • 第四节 信仰文化:传承与建构
  • 第五节 根文化与行为方式
  • 第六章 政策空间:“边界”建构
  • 第一节 非法与合法的转换
  • 第二节 “非法”的空间
  • 第三节 福利政策
  • 第七章 弹性空间与社会融合
  • 第一节 三重空间的建构
  • 第二节 移民空间与社会地位的建构
  • 第三节 空间与生存、发展
  • 第四节 空间的突破、局限和挑战
  • 第五节 路在何方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法国温州移民社会调查

    豆瓣评分不应该这么低,不错的用心之作,上世纪国门打开后,中国人为了更好的生活 “润” 向世界,人多地少的温州人,福建人争相出走,对安土重迁的中国人,背井离乡都是不得已,作者温州人,温州人比较抱团,特别的方言,全国到处都是温州同乡会,保留了乡党文化,本书记述的是温州人在法国的移民环境和遭遇,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城市化了,家庭也开始原子化,海外华人的同乡文化,温州,福清,潮汕,还保留最后的同乡会馆,也会随着唐人街不断没落。我因为也有同时代移民经历,对此类题材感兴趣,借此发些对出国的感慨,:现在国家经济崛起,人口也面临老龄化,未来中国需要反向移民了。对是否出国的问题,我的看法是世界是命运共同体,地球村,年轻的时候看哪里是经济发展之地,如过去 30 年温州人在法国就不如在上海发展好。到了老年就找个气候好,治安好地方养老,老人怕寂寞,还是需要人气,千万以上人口的城市还是让给年轻人,在国内找个百万,国外找个 5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起码叫外卖方便,并不一定要生活在老家,“人挪活”。到哪里要想落地生根,最好的方式是联姻,这在中国也一样,反而要放弃老乡圈子,否则永远是外乡人。目前国内教育(一二线城市)补贴比国外要高,在国内学的越多越赚,放弃中文不能读红楼和唐诗宋词太可惜了,未来东南亚是不错的发展区域,中国胃很难改变。人最幸福是身体健康的状况下,有明确奋斗目标,每天有进步,海外 “北漂” 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是幸福的,人生有这段经历是财富,年轻人应该离开舒适区去闯荡。

      3
      3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