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战拖”经典,帮你掌握3种有利武器,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宣战。

内容简介

从学生到科学家,从秘书到总裁,从家庭主妇到销售员,拖延的问题几乎会影响到每一个人。本书的两位作者基于他们倍受好评和极具开创性的拖延工作坊和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作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

通过鉴别和检查那些我们将事情推掉的背后原因——对失败、成功、控制、疏远和依附的恐惧,加上我们的时间概念问题和大脑的神经学因素——为我们学会怎样理解拖延的冲动以及怎样以全新方式采取行动做了一件非常扎实的基础工作。

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方案来克服拖延问题,她们提供的方案极为实用并经受过实践的检验。本书还考虑到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代文化诉求,以及诸如注意力缺失紊乱症、执行功能障碍症等神经认知问题对拖延的影响。《拖延心理学》甚至还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边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实用性建议。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辑手记 拿起武器,向拖延宣战
  • 对《拖延心理学》的赞誉
  • 推荐序
  • 序言
  • 第一部分 拖延vs行为
  • 了解你自己
  • 第1章 质疑拖延:是可恶的坏习惯还是应得的报应
  • 第2章 审问拖延:被架在审判席上的失败恐惧症
  • 第3章 对话拖延:拖延你好,成功再见
  • 第二部分 拖延vs心理
  • 第4章 挣扎中的拖延者:成为战败者怎么办
  • 第5章 心理舒适区:对亲近与疏远的恐惧
  • 第6章 拖延时钟:你知道现在几点吗
  • 第三部分 拖延vs大脑
  • 第7章 世界上存在“拖延基因”吗
  • 第8章 如何打造大脑的全局领导力
  • 第9章 你是怎样变成一个拖延者的
  • 第10章 拖延行为模式的法庭大调查
  • 第四部分 拖延vs征服之战
  • 采取行动
  • 改变是一个过程
  • 找出导致拖延的因素
  • 如何运用这些技巧
  • 第11章 作战前传:拖延大盘点
  • 第12章 作战武器:明确的目标与可行性的计划
  • 第13章 作战方法A:学会怎样判断时间
  • 第14章 作战方法B:学会“接受”和“拒绝”
  • 第15章 作战方法C:利用你的身体减轻拖延
  • 第五部分 拖延vs建议
  • 第16章 对患有注意力缺失紊乱和执行功能障碍拖延者的一些建议
  • 第17章 巧妙应对造成拖延的文化压力
  • 第18章 聪明摆脱被动拖延的怪圈
  • 后记
  • 附录一 拖延研究25年
  • 拖延者的特征
  • 工作厌恶
  • 拖延与健康
  • 行为经济学家的贡献
  • 关于如何对治拖延的研究
  • 结论
  • 附录二 拖延处理技巧汇编
  • 译者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比「战拖」更重要更重要的事情

    推荐指数:(建议放下其他书优先阅读)
    适合这些朋友阅读:
    被拖延困扰的朋友。


    大名鼎鼎的战拖神书,这次是第三遍重读了。
    距离上一次阅读,其实我自己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成为了自由职业者,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安排,反过来说,也就多了更多拖延的可能。
    所以,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我和自己对话、妥协、斗争、鼓励的时间都变得更多。
    再翻回头来看这本书,确实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先说为什么是好书。因为这本书打通了「情绪」和「行为」之间的隔阂。
    很多书往往只能顾一头,有的书只负责舒缓情绪,我们就觉得是鸡汤,喝着顺溜,没有营养。而有的书又是纯的行动指南,我们又会觉得过于生硬和机械。
    能把情绪和行为打通,这样顺着情绪去改变行为,又用行为来改善情绪,这样才是更有营养真正能实现的指南。
    拖延症这件事就是这样,非常关键的一环,就是去认识自我,接纳自我。
    所谓拖延,不是简简单单的懒、怕苦、不努力,不同人拖延的原因,其实各不相同。
    最常见的原因,是我们会太看重某件事情的结果,如果结果不好,就证明我们的能力不足,甚至是对我们这个人的否定,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就特别容易拖延。
    经过应试教育,被「好成绩 = 好孩子」这样的规则评价过的我们,特别容易陷入这样的拖延。
    另一种原因,是太多要做的事情,是被别人安排的,在过于忙碌的人生里,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几乎为零,这个时候,拖延,是自己心中在暗暗宣示对时间的主权。
    还有的人,甚至会从心底惧怕成功,认为自己是不能匹配怎样怎样的成功的,所以也会陷入拖延。
    当然也有人,是被过于巨大的目标吓到,真的是怕辛苦、怕麻烦,所以才去拖延。
    所以,书中给出的第一条建议,其实是看清自己拖延的原因。
    可以去统计一下,自己有哪些事情更容易陷入拖延,可以记录下来在拖延时,自己给自己的理由是什么,用这样的方法,真正去了解自己。
    了解这样的理念,其实比解决拖延的问题还要重要。我们从小到大,往往会产生一种思维定势,就是人的改变,一定是被「硬掰」过来的,只要下决心,有毅力,和自己心里的小恶魔去斗争,自己就会变得更好。
    可是实践中,往往这样的方式并不是经常起效,于是我们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是不是自己就是个 loser?是不是自己就是个废物?越是自我怀疑,就越想硬掰,可越是硬掰,就越看不到效果,这种恶性循环,就在折磨很多人。
    可不可以换一种方式呢?
    和自己对话,真正了解自己的需求,真正知道我们在惧怕什么,我们在追求什么,然后顺势而为,尽量放大那些给自己动力的,尽量减少那些让自己惧怕的。
    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过程,其实有点像走一条很辛苦的路,我们可以成为自己的监工,呵斥着自己,鞭策着自己,也可以成为旅伴,鼓励着自己,搀扶着自己。
    不是失去了鞭策,就是放任自流,接纳自己的现状,又相信自己能变好,这样的态度也许才更适合今天的我们。
    最后讲个段子。
    《拖延心理学》的作者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因为她们的拖延,这本书出版的时间,比和出版社约定的时间整整晚了两年。
    这个故事还没完。
    就在这本书终于完稿之后,两位作者如释重负,决定开车到市里去浪一浪。
    结果发现她们的车被拖走了,因为一直拖着没有交停车费。
    她们俩把这些写到了新一版的《拖延心理学》里边。
    所以,有的时候,有点拖延,可能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吧。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拖延是行为还是心理?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扰:一天的工作,只有到下班前才会有动力完成?答应别人的事情,迟迟没有开始的一刻?下定决心减肥,却迈不开走近健身房的那一步?


      查尔斯・都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中提到习惯回路。若你想改变拖延行为,只需找出引诱拖延的触发点,以另一行动代替拖延,在行动结束后给自己奖赏。多次重复,便可形成习惯。
      科学证明习惯回路确有奇效,所以拖延是一种行为?
      若你回答是,说明只看到了冰山上可以觉察的行为,忽视了冰山下难以觉察的动机。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资深心理咨询师简・博克、莱诺拉・袁通过 30 年来对心理学的研究,在《拖延心理学》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拖延是由恐惧引起的一种心理综合症。
      如果你有拖延方面的困扰,我建议你好好读读《拖延心理学》这本书。作为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其中案例经得起反复推敲,你的行为与心态都有迹可循。我们为什么会拖延?拖延是什么?如何应对拖延?这些问题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我给这本书打八分,扣一分是因为这本书着重解决心理层面的问题,在行为层面着墨较少。
      有些人天生自觉,不知道拖延为何物,而另一些人自打有记忆起,就与拖延形影不离。人与人之间是不一样的,了解你自己,方能跨出向与生俱来行为顽症宣战的第一步。
      拖延的情绪错综复杂,与你的内心感受、恐惧、希望、记忆、压力、梦想以及怀疑息息相关,很多人终其一生摸不着头绪,只能依靠拖延来逃避不舒服的感觉,因害怕而拖延,因拖延而痛苦。
      拖延不仅会引发内在的痛苦,也会引发外在的严重后果,所以拖延者想方设法的摆脱拖延怪圈。
      《拖延心理学》一书指出,在行动之前,要先对自己的拖延方式进行清查。以旁观者的身份,盘点内心的挣扎,和常用的借口以及习惯性拖延的领域。弄清楚自己是因为目标不清晰,还是心理时钟紊乱才导致的拖延?还是因为无法直接拒绝他人,才下意识的以拖延的方式来摆脱不想做的任务?
      无论是什么原因,你都可以先通过运动的方式来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以一个更好的状态与拖延做对抗。
      说到底,拖延不是表面看到的行为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一个动机问题,当你厘清自己拖延原因,改变也会随之而来。
      诗人艾略特说过,“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动机与行为之间,总有阴影徘徊。” 《拖延心理学》可以帮我们拨开阴影,但还是要更多的尝试改变,才能真正摆脱拖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改善拖延,从认识拖延症本质开始

        《拖延心理学》是一本帮助读者改善拖延的心理自助书籍,副标题是 “相遇生于来的行为顽症宣战”。本书的作者是简・博客和莱诺拉・袁,她们是心理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


        对于拖延,相信每个人都不会陌生,但并不是每一种拖延都叫做拖延症,有些人做事很慢,但不会影响到他的正常生活,他也不觉得难受,这种就不叫作拖延症;做事很拖拉,而内心又非常纠结、排斥,想要做出改变却迟迟不动手,或者动手了却不能改变什么,这种现象会让人的心理非常疲劳和痛苦,最终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这才叫做拖延症。
        有些人计划好了要做某件事情,但到了执行时,常常会因为或这或那的原因给自己找借口不执行计划,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在心理给自己暗示:还有时间,不怕,大不了到最后几天一口气把事情完成。
        而实际上,这个拖延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他们心里会焦虑不安、吃不香、睡不好,总觉得有事情没有完成,可就是不愿意去做,严重影响到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状态,这就是拖延症的表现。
        在《拖延心理学》中提到,拖延症产生的原因有生理上的原因、恐惧、和完美主义三种。
        生理上的原因是没啥可说的,从我们祖先开始到现在,每个时代,每个人都会有拖延现象,对于这种生理上的拖延,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欣然地接受;然而恐惧这个原因并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它是外界的因素造成的。比如说我们都害怕失败,因为失败了身边的人就会对我们评头论足,从而使我们内心遭受打击,所以在需要做某事时,很多人会因为害怕失败而一拖再拖,直到最后直接放弃,如此一来,就欺骗自己并非失败,只是没有去做。
        《拖延心理学》里面所提到拖延的另一个原因是 “完美主义”,即为一个人总是给自己定下很高期望,但只存留于脑海里而已,一旦他们想要开始行动时又觉得目标太遥远,所以就迟迟不开始,拖到烂尾,然后又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就这样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当中。
        相信每个人都会有拖延的现象,拖延不可怕,可怕的当我们已经知道自己有拖延症,并且拖延症已经影响到我们的生理和心理的时候还不去克服。关于克服拖延症,作者提到了:设置截至日期、改变环境、转变心法这三个方法,虽然说方法不多,但还是可以试一试的。
        我觉得这本书是所有讲拖延症证书籍当中最精彩的一本,它对拖延症的分析特别到位,书籍的前半部分描写的拖延症现象比较具有普适性,感觉好像它好像就是为自查拖延症而写的书;但书的后半部分在给出解决方案的时候就稍逊色一些。后半部分针对拖延症给出的解决方案不够精彩扣 2 分,整本书太罗嗦扣 1 分,最终我给这本书的评分是 4 分。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湛庐文化

        “湛庐”之名取自相传是春秋时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一剑” 所铸造的,享有“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庐剑。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出版商,专业从事经济管理类、心理学类图书的策划和出版。湛庐倡导“独立”“理性”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实现独立思考、理性分辨,让读者运用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我们倡导“精进”“深入”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降低阅读成本,提升阅读价值,让"无价"的内容能转化成出版相关者应获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