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城市研究规划领域的经典,对美国当时有关城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内容简介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经典之作,对当时美国有关都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50年来影响数代建筑规划师,是哈佛、麻省理工等院校建筑系、规划系学生的必读书,也是各国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参考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 第一部分 城市的特性
  • 一 人行道的用途:安全
  • 二 人行道的用途:交往
  • 三 人行道的用途:孩子的同化
  • 四 街区公园的用途
  • 五 城市街区的用途
  • 第二部分 城市多样化的条件
  • 六 产生多样性的因素
  • 七 主要用途混合之必要性
  • 八 小街段之必要
  • 九 老建筑之必要
  • 十 密度之需要
  • 十一 有关多样性的一些神话
  • 第三部分 衰退和更新的势力
  • 十二 多样性的自我毁灭
  • 十三 交界真空带的危害
  • 十四 非贫民区化和贫民区化
  • 十五 渐次性资金和急剧性资金
  • 第四部分 不同的策略
  • 十六 对住宅的资助
  • 十七 被蚕食的城市与对汽车的限制
  • 十八 视觉秩序:局限性和可能性
  • 十九 拯救和利用廉租住宅区
  • 二十 地区管理和规划
  • 二十一 城市的问题所在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种全新的理解城市的原则

    评价这本书之前,想先聊一聊中国的城市情况。


    你肯定知道,中国目前正处在高速城市化的阶段,参考别的国家走过的经验,所谓高速城市化,是说这个国家的城市人口从总人口的 50% 增长到 70%。处在这种状态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几种表现非常明显。比如地区升级,一切都发展的很迅速;再比如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出现超大个儿的城市。正如目前我们最熟悉的中国正在打造的三大都市区,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美国在上个世纪初,也经历过这样的高速城市化,当时美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也完成了高速城市化的阶段,正在经历着反思的新阶段。工业革命带来的大规模化的建筑,大大的满足了多快好省的建设世界的需求。
    如此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但随着市中心人口爆满,环境恶劣,富人开始向外迁移,大城市的城市中心变得越来越凋敝不堪。正在美国的城市面临如此巨大灾难的时候,这本书问世了。中国正在经历这个阶段,随着城市化进一步深入,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国家整体经济格局的改变而带来很多问题,尤其是对于资源高度集聚的北上广而言,如果不了解健康城市的运行方式,不懂得如何去建设和营造良好的城市氛围,如果城市的规划者和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引导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会使城市患上严重的城市病,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城市的居民生活其中,身心疲惫,累觉不爱,使城市走向恶性循环。
    本书作者简・雅各布斯,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和作家,她早年做过记者、速记员、自由撰稿人。她通过本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解城市的原则,摒弃了高高在上的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理论,从一幕幕生动温馨的城市生活入手,为读者描绘了健康和友好城市的场景,并通过她多年的调查和参与城市问题的经验,开创性的提出了自下而上地达到如此健康友好城市的途径。从本书问世至今,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欧美国家早已根据这本书所提出的原则,对传统的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升级换代,使欧美的大城市重新获得了活力与生命。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这本书所阐释的城市问题在中国的城市化过程中也慢慢凸显出来,因此,它对中国的城市发展有着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本书问世以来,由于其巨大的影响力,欧美国家的城市规划工作者已经对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进行了反思和升级,他们将作者在书中建议的很多解决城市疾病的策略都付诸了实践,并在实践中对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希望中国的读者,不论你是一位城市规划工作者还是一位普通市民,也能够通过看这本书,仔细观察你身边的城市生活,反思中国城市的发展问题,尽量避免美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已经犯过的错误,使中国的城市保持健康的发展。
    本书是一本很推荐阅读的好书。但是翻译的文字读起来不那么顺畅,理解起来有一点吃力。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