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马伯庸作品,6个生动的明代基层事件,于细微处读懂真正的古代中国。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的,是六个深藏于故纸堆中的明代基层政治事件。

《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里,你可以看到一项不公平的税收政策,如何在诸多利益集团的博弈下发生变化;

《笔与灰的抉择——婺源龙脉保卫战》讲了婺源县一条龙脉引发的持续争议,你可以看到县级官员如何在重大议题上平衡利害;

《谁动了我的祖庙——杨干院律政风云》讲的是歙县一桩民间庙产争夺案,通过参与诉讼的平民视角,见证了明代司法体系在基层的奥妙运作;

《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档案库的前世今生》讲了大明坐落于后湖(玄武湖)的冷门机构黄册库从建立到毁灭的全过程,从而探讨明代政治如何一步步跨掉;

《胥吏的盛宴——彭县小吏舞弊案》中,你可以看到胥吏之害、之贪,如何在一个普通的基层案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正统年间的四条冤魂》讲述了四个因为朝廷斗争而无辜死去的老百姓,人们津津乐道于激烈的利益争斗,却没人记录下他们的经历的冤屈和控诉。

作者从明代的一系列罕见民间档案文书里,挖掘出这些尘封已久的故事。这些档案是中国历史中绝无仅有的奇迹,它们着眼于平民的政治生活,而且记录极为详尽。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朴实的百姓诉求、狡黠的民间智慧、肮脏的胥吏手段、微妙的官场均衡之术,从无数个真实的细节里,展现出一幅极其鲜活的政治生态图景。

作者力图以冷静克制的零度叙事,替那些生于尘埃、死于无闻的蝼蚁之辈作传,转述他们湮没于宏达历史中的声音。想要读懂大明,想要读懂中国古代政治,不可只注目于朝堂,亦要听到最底层的呐喊。在一个个普通人的遭遇中,才蕴藏着最真实的规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言
  • 第一卷 学霸必须死 徽州丝绢案始末
  • 引言
  • 第一章 都是学霸惹的祸
  • 第二章 六县大辩论
  • 第三章 稀泥与暴乱
  • 第四章 秋后算账
  • 第二卷 笔与灰的抉择 婺源龙脉保卫战
  • 第三卷 谁动了我的祖庙 杨干院律政风云
  • 第四卷 天下透明 大明第一档案库的前世今生
  • 序章 天生命苦,湖中玄武
  • 第一章 天下透明
  • 第二章 朱元璋的理想
  • 第三章 天下第一档案库
  • 第四章 黄册攻防战
  • 第五章 帝国一角的繁荣性崩塌
  • 第六章 一从世变陵谷新
  • 尾 声
  • 第五卷 胥吏的盛宴 彭县小吏舞弊案
  • 第六卷 正统年间的四条冤魂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97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细节看历史

    值得一读,几年前马亲王在网上发表的丝绢案,好评如潮,因文章不长没有出书,后被和菜头极力推荐,罗辑思维单独成册,当时先睹为快,后一发不可收拾,这本书集结 6 个故事合并出版,以非虚构纪实体写中国历史,从浩繁的明朝地方档案中,发掘真相,重现当时的场景。特别同意书中所言:“读史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要轻易把古人当白痴。我们可以看到的历史,和当时人的视角不同,获得的信息亦不同。如果设身处地去想,就能明白,很多看似愚蠢的举动,自有其逻辑和动机。” 从这 6 个小故事,详细描绘当时明朝官场的运作和民间百态,读出历史的必然,丝绢案和龙脉,杨干院律政案三篇反映明朝政府生态基层政府到中央之间的博弈,庞大帝国的治理复杂性可见一斑,也反映官僚体系的无奈。《大明第一档案的前世今生》篇很精彩,从明黄案两百六十四年的历史感叹王朝更替,尤其是结尾煌煌黄册沦为废纸,读罢一叹,再路过南京玄武湖要去好好凭吊一番。后面 2 个胥吏的官场小故事就写的简单,只是古档案的现代翻译了,有点凑数之嫌,如果能展开自成小说就精彩了。

      2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底层下的大明风云

      从大明底层故事入手,深刻揭示万历年间 “官不官,民不民” 的治理状态。我内心里突然有这样的想法:不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中普通民众又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居庙堂的官员又是如何呢?大概是身体上吃的饱饱的,但是内心里是空荡荡的。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虽然是写大明的一些基层典型案例,实则能从这几则案例中看清楚大明的兴亡得失的原因。朱元璋是贫苦出身,深知民间百姓的疾苦,所以很仇恨贪官污吏,对待贪官污吏的刑法颇为严峻,他对官吏不信任,设计了一系列监督官员的机制,比如锦衣卫、东厂等特务组织。另一方面,贫苦农民出身的局限性又让他很小气,总想把农民绑定在土地上,免得他们赖账不交税,又想方设法的让官吏们多干活少拿薪俸,这样既想稳定增加国库收入,又尽量少开支,开源节流超过了限度,与客观现实不匹配,那就是一个守财奴的嘴脸,而且他这毛病还遗传给子孙,其后代的皇帝一个更胜一个,都只想着怎么多搜刮百姓的钱财而自己少支出甚至不支出,这种作风越演越烈,直到崇祯末年,一切土崩瓦解…… 其治国制度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这个格局之上的,所以带了先天的不足,无论是从户籍、行政、司法、徭役… 等制度都看得出来,行政效率极为底下,越往后越僵化,全国上下都被牵制、消耗在这种繁冗虚伪的制度之中。更为可怕的是,在这套制度之下,国库的收入并没有增加,国力没有增强,百姓越来越贫弱,百姓的血汗主要都是被官员胥吏们给吸食殆尽,整个国家的肌体就如那本本黄册,被攀附其上的密密麻麻的蛀虫啃噬成了齑粉… 把枯燥的案牍转化为清晰明了的故事,详实而生动地一步步揭露了为官理政确实不易,每一个政策、法规、公告的发布,都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必须亲身考察了解、周密推论才行。制定的任何一个制度都要求必须其带有自我纠正、自我更新的生命力,做到因地制宜的同时,还应该有适应形势变化而自我调整和更新的能力!纵观古今中外历代兴衰历程,无一不证明着那个规律,当政策制度与社会实际情况相适应和匹配时,则国兴;反之,如政策制度跟不上社会实际情况的变化而逐步成为阻碍时,则走向衰亡。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216条书评

        出版方

        名田文化

        名田文化为知名作家马伯庸老师名下全资公司,全权代理马伯庸老师作品数字及有声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