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重新定义华文推理新高度,每个人都是网络暴力潜在的施暴者与受害人。

内容简介

14岁的女中学生曲雅雯死了,她从二十二楼坠下,警察说是自杀,但她的姐姐阿怡知道,小雯是被“杀死”的。毕竟她在去世前,才因为一起性骚扰案遭到网络霸凌,姓名、学校都被公开,一个网名“kidkit727”的网民以骚扰犯外甥的名义对她发动攻击,声称她是诬告。小雯每天忍受着网友不堪的辱骂和陌生人恶毒的眼光。

为找出背后攻击小雯致使她自杀的始作俑者,阿怡找上了神秘的无牌侦探阿涅,阿涅茧居在破落的旧大楼里,生活邋遢、性情乖戾,却拥有超凡的黑客技术。他很快缩小了调查范围,推断幕后黑手就隐藏在小雯身边,小雯的死会是校园霸凌的恶性后果吗?

但随着真相一层层剥开,阿怡心底那个“妹妹”的形象却渐渐模糊。不知不觉中,她陷入亲情与谎言的迷障里无法抽身,而罪与罚的天平也开始倾斜,急速倒向难以意料的结局。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章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终章
  • 后记
  • 简体版后记
  • 延伸阅读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3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虞之誉,求全之毁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一直很喜欢陈浩基,对这位创作者抱有最大的期望,才会对一本不错的书作如下吹毛求疵的批判。横向对比,《网内人》是一部出色的推理小说,一部优秀的类型文学,是悬疑推理类目里的佼佼者。遗憾的是,略略低于陈浩基一贯的高度。首先,《网内人》情节上偏于单薄。俄罗斯套娃的结构重复多了,固然能有多次的翻转,在故事宽度上有所延展,在深度上却无法有力穿刺,终究有点单调。所以呢,它的阅读体验不及《13 .67》拔丝抽茧的余音绕梁。其次,情节上推进上前后失衡。《网内人》前半部,积蓄的大量势能,挖掘的人性暗面,揭露的社会现实,让人手不释卷,欲罢不能。但到后面三分之一,随着套娃不断打开,情节翻转,但越来越有过于刻意、过于牵强的感觉,削弱了故事的真实性,有点 “伤仲永” 式的虎头蛇尾。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在挖掘社会现实和彰显人文精神上的深度和厚度不足。它关注了底层人民受资本剥削、未成年人受性骚扰、中学校园霸凌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等等不同维度的社会现实与乱象;却停留在现象表面,缺失对背后深层次原因问题本质的深入探讨(也许有些东西也真的不能讨论,理解)。通过《网内人》,我们窥见了都市里压抑扭曲的浮光掠影,但我们的心隔着塑料感极强的玻璃,无法感同身受其中的酸甜苦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本格派与社会派的融合

      作者陈浩基的多部推理小说荣获国内外推理大奖,陈被一些人誉为 “华人推理之光”,但奖项和荣誉并不是我推荐书的原因,这些外在的并不重要,只有一本书内在的灵魂吸引住我,我才会推荐它。


      法律与正义、本格派与社会派相交织,编出《网内人》的灵魂之网。
      狭义的侦探小说主要有两个流派:本格派和社会派。一般认为,本格派的注重解谜,社会派注重剖析人性,思考社会。
       从专业角度,我认为两派还有一个重要的分歧 —— 如何看待法律和正义的关系。大部分欧洲推理嫉恶如仇,结局是正义得到了伸张,而许多日本推理会对嫌疑人保持一种 “克制”,结局是法律得到了伸张。这话好像故弄玄虚,法律和正义不是一回事吗?但细想,欧洲推理是不是最终会把凶手绳之以法?即便算不上 “大”,也是快人心的;可日本推理常常反之,真凶可能利用法律保护自己,进而逍遥法外,读完总有一种 “到底意难平” 的感受萦绕在心头。这或许是二者深层次的差别。
      可能正是因为推理得不了诺奖,社会派便试图刻画人间百态,提出两难的问题拷问社会,以靠近主流文学。
       
      当然了这是我不成熟的看法,有些社会派也实现了正义,但大多仍具有那种正义被法律限制的 “拧巴劲”。而且不一定是派别决定思想表达,法律、正义之辨与派别是相互影响的。比如中国,本格派是绝对的主流,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咱们公民的法治意识不强。看看 “微博审判” 就会一目了然,我们为了实现 “正义” 是可以抛弃法律的。这种思想土壤不利于社会派的茁壮成长。如果以法律、正义之辨为切口审视推理小说,应有不同的体验,尤其是审视《网内人》。
       
      陈浩基是 “二十一世纪新本格派”,《网内人》确实也有很多本格派的风格,但有书评人认为它是 “复合型” 的,兼有本格和社会的成分,且无明显失衡。这使能读者既享受头脑风暴的快感,又对社会产生深思。在一个个复仇事件中,法律与正义的关系可能会让一些读者 “怀疑人生”。
      如何看待网络暴力?如何对待网络暴力的施暴者?本书会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引导你思考这些信息时代无法回避的问题。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是很厚,但回味无穷的网爆推理小说

        这是一本看着看着差点就放弃的书,我甚至觉得它会有些烂尾,还好没有。 🌸一个 14 岁女孩选择了轻生,她的姐姐阿怡发现妹妹的离世,和一次网络暴力有关系,她非常愤怒,她甚至选择了复仇。 但随着真相浮出,姐姐阿怡忽然发现,让妹妹走上不归路的,是家人之间的小心翼翼。 这是阿怡没有想到的。为了现实的生存,也为了给妹妹一个自己的空间,姐姐选择回避了很多问题。 结果却让家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无处诉说的妹妹最终选择了极端的方式,离开了人间,她以为这样就不会再拖累姐姐了。 姐姐心痛不已,但生命却只有一次,无法挽回。 🌸这本书开始打动我的内容,是关于场景的描写。 妹妹躺在冰冷的地上,周围人的反应细节,姐姐下意识的抵触,从写作的角度来说,是很好揣摩情节和细节的部分。 中间寻找复仇对象的过程也很过瘾,没有暴力,只有人性,让人唏嘘不已。只不过加了很多技术型的内容,读起来有些乏味,但是科技搞废一个人的经历,真的让人后怕。 书的结尾很耐人寻味。尤其阿涅说的那段话: “网络在今天已成为社会不能或缺的骨干,可是人们依然以落后的角度来评论它。” 🌸网络只是一个工具,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开心或不开心就对它下结论。 简单说,不要对网络诉诸太多的情感。 爱也好,恨也好,不要把自己生活的乐趣用于发掘别人道德上的毛病,然后敲着键盘,盼着人家倒霉。 这也是《网内人》本书的现实意义吧!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33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