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心理学大师温尼科特“足够好的妈妈”理念之实践版。

内容简介

妈妈们的育儿焦虑大都来自于追求完美。但是世上没有完美的妈妈,只有足够好的妈妈。本书就是以著名的心理学大师温尼科特的“足够好的妈妈”(即“60分妈妈”)为理论基础,结合作者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以及大量的亲子教育咨询案例,从不同的侧面阐释60分妈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书中倡导的“你现在能给孩子的,就是*好的”“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有原则地管教孩子”“为爱做减法”等理念能够启发读者进一步思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原则、会示弱、能放手、不强求的好妈妈。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越爱孩子,越要后退一步
  • 推荐序二 真正的爱是接纳不完美,而不是追求完美
  • 引言
  • 第1章 请每一个妈妈都给自己一个充满肯定和接纳的拥抱
  • 生完孩子的前两年,是女人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
  • 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没有之一
  • 足够好的妈妈就是要足够爱自己
  • 拼妈的时代,接纳孩子与自己的不完美
  • 在孩子的心里,你就是最好的妈妈
  • 第2章 健康的母爱就是帮助孩子健康地离开
  • 追求完美的妈妈就是好妈妈吗?
  • 让孩子变成“提线木偶”才是妈妈的失职
  •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妈妈放手的过程
  • 给孩子的爱,要做“减法”
  • 轻放你的焦虑,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 60分妈妈,为孩子提供最适宜的成长环境
  • 静待花开,好的教育是耐心陪伴默默等待
  • 60分妈妈,90分孩子
  • 第3章 6分妈妈务必要牢记的亲子法则
  • 别打着爱的旗号伤害孩子
  • 忍不住朝孩子发火时,请停下来关照你的内心
  • 你现在能给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 父母的鼓励,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能量
  • 尽量不要让孩子观看父母吵架这场恐怖的“电影”
  •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 第4章 顺应孩子的习性,才能让他自发养成好习惯
  • 不过分呵护,孩子才会更健康
  • 吃饭,相信孩子的本能需要
  • 吃零食,越限制越贪恋
  • 睡眠,尊重每个孩子的睡眠“生物钟”
  • 是否分床,要以宝宝是否能睡个好觉为标准
  • 如厕,不用刻意训练
  • 玩耍,把自由玩耍的权利还给孩子
  • 第5章 情绪表达,妈妈提供空间,孩子才能成长
  • “允许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 接纳孩子的情绪比置之不理重要
  • 允许孩子胆小比“人见人爱”重要
  • 延迟满足比及时满足更重要
  • 第6章 允许孩子“犯错”,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 爱咬人,不是孩子的错
  • 善意地理解孩子,让爱“打人”的宝宝变得友好
  • “被打”不还手,真的是因为懦弱吗?
  • “偷东西”是孩子内心需要的表达
  • 撒谎有时是因为孩子分不清理想和现实的界线
  • 第7章 妈妈学会放手,学习才会成为孩子自己的事
  • 学习,不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 快乐教育不等于彻底的放纵
  • 早期的学习需要陪伴而不是监视
  • 大班再开始学习认字,完全来得及
  • 把数学的学习融于生活与游戏
  • 阅读,陪孩子一起享受文字之美
  • 兴趣班,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月华著.《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得太多》

    【格式引文】月华著。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得太多。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4.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Dvk3nEHmsalzhS4w 父母把世界上最伟大的爱给了孩子,却又不免带给孩子最大的伤害。在爱的名义下,盘旋在孩子头上的 “直升机父母”,因为极度的热心,随着孩子的成功、失败而极度地欣喜、忧伤,带给孩子的爱随之演变成沉重、偏执和迷惘的负能量。所以,我们提倡不做 “最好的妈妈”,只给孩子 60 分爱,留存 40 分则以 “特别狠心” 的方式,让孩子努力学习成长。人们常说,我是孩子的父亲或母亲,为了孩子我甘愿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却枉然不知,这样的爱其实在思想、精神和人格上,已经伤害到了孩子。按照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说法,如果想要毒死你的孩子,那么就让他饱尝你所谓的幸福。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适合新手父母

      这是一本适合新手父母看的书,里面有很多作者精彩的感悟。由于作者的孩子只有 7 岁,所以 10 岁以上孩子的父母,建议略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别以爱的名义伤害

        我有一个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我回忆了一下,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学习比我自己当初经历这个过程可难太多了。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吗?其实我觉得并不是,而是作为家长的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值和关注度太高了。这本书从家长得角度出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评估了自己的焦虑和情感。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