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96千字
字数
2020-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展现名宿大家真实的一面,体味章太炎、鲁迅、胡适、茅盾、等文化名人的精神世界。
内容简介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耳闻目睹的细节,探寻、思考近代自章太炎以来三十余位文化人的思想、性格和家庭、爱情、事业。其中多为名宿大家,有的还是作者亲近的前辈和师友,他们面对近百年来风云变幻的政治、社会、思潮的冲击、挑战和束缚,有矛盾斗争,有爱恨纠结,或一生游移,或以死抗争,或受到“依自不依他”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摆脱桎梏而创新,呈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先驱
- 百年传承
- 章太炎首提“依自不依他”
- 鲁迅呼吁“尊个性而张精神”
- 徐梵澄坚持“不断超越自己”
- 越中三杰之一许寿裳
- 中国近代教育先觉者、先行者
- 诚和爱的身体力行者
- 台湾文化建设的献身者
- 彪炳史册的朱希祖、朱偰父子
- 中国现代史学开创人朱希祖
- 经济学家、文物保护专家朱偰
- 君子之交淡如水
- 变敌为友 致力教育
- 协力擘画 迎接革命
- 同乡常互助 异趣却知己
- 南北各一方 情谊胜兄弟
- 柳亚子和鲁迅
- 同是章门弟子 各尊卢梭尼采
- 南社越社 遥相呼应
- 开新文学之先河 赋旧诗词以新声
- 漫漫长夜 高擎叛帜
- 柳亚子与妻室儿女
- 尊重女性,“平生不二色”
- 尊重子女,“略分自应呼小友”
- 爱女如子,“虎父从来无犬女”
- “徽骆驼”陶行知和胡适
- 徽州乡土文化的熏陶
- 王阳明、戴东原和杜威
- 共创文化教育新运
- 不同的反思,不同的追求
- 对立的思路,相通的精神
- 文坛双星
- 志同道合的新文学之友
- 不谋而合的战略战术
- 相得益彰的创作和评论
- 知人论世的《鲁迅论》
- 大革命失败后的殊途同归
- “左联”时期的密切合作
- 团结一致的反围剿斗争
- 相互尊重的革命情谊
- 鲁迅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 “火凤凰”秦德君
- 一张照片 一份手稿
- 双方回忆 各执一面
- 饱受争议 奋书抗争
- 鲁迅和瞿秋白“超人”意识之差异
- 两种对立的“超人”意识
- 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
- 把握阶级性和群众性
- 痛苦而又清醒的总结
- 鲁迅读《多余的话》之后
- “不愿说明”的理由
- “有所保留”说
- 两封耐人寻味的信
- 跋涉
- 惨遭戕杀的青年作家柔石
- 苦闷不安的“时代儿”
- 蓄势远征的“实干家”
- 驰骋文坛的“小说家”
- 黑暗政治的“牺牲者”
- 令世界触目的丁玲及其创作
- 一
- 二
- 夙愿未酬的优秀创作家周文
- 一
- 二
- 三
- 四
- “散宜生”聂绀弩沉思录
- 天下无道则庶人不议
- 虚无和民主,专政和法制
- 你占朝廷我占山
- 思考世真脚底皮
- 阿Q、庄子、《资本论》
- 中国君子陋于知人心
- 从德充符到散宜生
- 漫话著名戏剧家、翻译家姚克
- 介绍活的中国 沟通中外文化
- 奔走呼吁抗战 灵活开展剧运
- 海外游子 著书立说
- 都市漂泊作家徐訏
- 鲁迅的墨宝与徐訏
- 自由主义者徐訏
- 逃避斗争的徐訏
- 孤独寂寞的徐訏
- 被文学史家所忽视的徐訏
- 皈依宗教的徐訏
- 著名学者徐梵澄的心路历程
- 欣遇鲁迅,闻道知高山
- 逃离故国,渴求新型人
- 留学德国,心存中华魂
- 译介尼采,反对奴和蛮
- 说佛论今,以针砭时弊
- 乱世人生,七年滇蜀道
- 天竺取经,爱侣苦分手
- 译奥义书,释阿罗频多
- 故国新颜,迎学术高潮
- 力行仁道,永远的超上
- 颠簸
- 铁骨柔肠
- 视野开阔、独具胆识的出版人赵家璧
- 率真的老作家楼适夷
- 真诚的学问家林辰
- 王瑶先生教我学术之道
- 严谨而又深情的领路人王士菁
- 醉心于现代文学的建筑学家钟朋教授
- 难忘尹桂芳
- 她依然有一双传神的眼睛
- 来之不易的《尹桂芳舞台生活写照》
- 执着认真的艺术追求
- 矢志不移的革新精神
- 清新纯真的艺术个性
- 侠义率真的人格魅力
- 出自观众的祝福
- 探究
- 他在人间留下了温情
- 追念诤友尹慧珉
- 鲁迅研究室的“虎”姐妹
- 一
- 二
- 三
- 浅识刘再复的四海追求
- 有声的香港
- 公道自在人心的罗孚
- 汇集不同声音的罗海雷
- 写南迁文化人的周蜜蜜
- 汇翰墨于中华情的许礼平
- 不忘悠悠历史的文化胜地
- 历史的回声和香港的智慧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