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论文集涉及文字发生与早期文字、文字性质与构造、文字关系与传播、东巴文研究、文字研究与文化。

内容简介

本论文集在文字发生与早期文字方面,重新思考了早期文字的定义、分期,指出了以后还可以进一步做的工作,提出了初始早期文字阶段。在文字性质与构造方面,提出了“拼盘文字”术语,分析了一些传统术语的分别。

东巴文研究方面既有对东巴文研究的宏观思考、也有对文字演变规律的探讨及具体文字考释。还收集了反映王元鹿先生治学历程与治学经验的访谈,以及王先生为近些年出版的普通文字学与比较文字学论著所作序跋及其他学者为王先生著作所写书评。

目录

  • 版权信息
  • 王元鹿先生简介
  • 文字发生与早期文字研究
  • 比较文字学视界中的汉字发生研究
  • 一、引言
  • 二、比较文字学方法的运用与汉字发生研究的成果
  • 三、关于汉字发生研究的一些未知问题及相关思考
  • 四、结语
  • 早期文字研究散论
  • 一、早期文字的客观存在
  • 二、“早期文字”的术语内涵
  • 三、早期文字的研究意义
  • 四、早期文字研究的进一步工作
  • 初始早期文字研究刍议
  • 一、概念的提出
  • 二、概念的定义
  • 三、概念的意义
  • 四、概念的应用价值
  • 五、初始早期文字概念的模糊性与相对性
  • 六、结语
  • 新发现民族古文字的研究及其文字学价值
  • 一、新发现民族古文字的认定
  • 二、新发现民族古文字系统的性质研究
  • 三、新发现民族古文字的发生研究
  • 四、新发现民族古文字与其他民族文字的比较研究
  • 五、新发现民族古文字对文字学研究的价值
  • 六、小结
  • 坡芽文字的结构及其在文字史上所处的阶段
  • 一、引言
  • 二、坡芽文字的结构分析
  • 三、坡芽文字在文字史上所处的阶段
  • 附图:《坡芽歌书》
  • 他留文的定性及其对早期文字研究的价值
  • 一、引论
  • 二、关于他留符号的定性
  • 三、他留文在早期文字史研究中的启发
  • 四、一些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 五、初期早期文字对文字史的研究价值
  • 比较文字学与文字比较研究
  • 比较文字学的诞生、运用与展望
  • 一、比较文字学诞生的条件
  • 二、比较文字学的诞生
  • 三、比较文字学理论对相关研究的指导与启发作用
  • 四、比较文字学有待继续开展的工作
  • 意义、任务与方法——中华民族文字的内在历史联系研究刍议
  • 一、必要性:从孤立到联系
  • 二、出发点:从近现代到古代
  • 三、新视野:从民族古文字到历史民族古文字
  • 四、新领域:从前文字到文字
  • 五、突破口:从个别到总体
  • 六、新观念:从民族到人群
  • 七、新发现:从拼盘到互渗
  • 八、结论
  • 普通文字学术语“拼盘文字”的提出、意义及对它的认识的发展:兼谈文字学术语的辩证运动
  • 一、这一术语的提出
  • 二、这一术语的意义
  • 三、这一术语的补充与修正
  • 四、进一步的思考
  • 汉字与南方民族古文字关系研究任重道远
  • 一、文字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
  • 二、文字关系具有深层意义
  • 三、探寻文字关系的一般规律
  • 壮族古文字的研究价值与待解谜团
  • 一、壮族古文字的研究价值
  • 二、壮族文字研究的一些谜团
  • 东巴文研究
  • 纳西东巴文对中华民族古文字研究的启发意义
  • 一、楔子——历史的回顾
  • 二、东巴文对纳西族其他文字系统研究的价值
  • 三、东巴文对我国其他民族古文字研究的启发
  • 四、东巴文对汉古文字研究的启发
  • 我们将会更加了解东巴文字
  • 一、引言
  • 二、关于发生
  • 三、关于发展
  • 四、关于关系
  • 五、结语
  • 东巴文字研究随想
  • 一、引言
  • 二、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 三、理论的研究
  • 四、说明
  • 经书中东巴文语同文异现象探索
  • 一、配合文意改变字形造成的语同文异
  • 二、文字位置关系造成的语同文异
  • 三、合文造成的语同文异
  • 四、语境造成的语同文异
  • 五、文字混用造成的语同文异
  • 六、装饰性文字造成的语同文异
  • 七、假借造成的语同文异
  • 八、结语
  • 纳西族东巴文符号化简论
  • 一、符号化的定义
  • 二、符号化的类型
  • 三、符号化的动力
  • 四、由对符号化的考察引出的思考
  • 东巴文异体中所见简化现象及思考
  • 一、引言
  • 二、东巴文异体中所见简化现象概述
  • 三、一些相关的思考
  • 东巴文考订十二则
  • 一、释义有误
  • 二、释义不周全
  • 三、结构分析有误
  • 四、文化背景缺失
  • 在文字的背后——略说东巴文字中所见纳西族先民的意识特征
  • 一、牛的崇高地位
  • 二、对女性的尊崇
  • 三、对黑色的贬低
  • 治学历程与访谈
  • 王元鹿先生文字学成就略述
  • 一、王元鹿先生学术经历
  • 二、王元鹿先生的具体文字研究
  • 三、王元鹿先生的比较文字学研究
  • 四、王元鹿先生的普通文字学研究
  • 五、王元鹿先生的文字学治学经验
  • 华东师范大学王元鹿教授访谈录
  • 华东师范大学王元鹿教授访谈录
  • 华东师范大学王元鹿教授访谈续录
  • 书序
  • 《普通文字学概要》序
  • 《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序
  • 《中国文字发展史·少数民族卷》前言
  • 《东巴文与水文比较研究》序
  • 《汉字与圣书字表词方式比较研究》序
  • 《水文造字机制研究》序
  • 《方块古壮字非纯借源字研究》序
  • 《看懂中国字 读懂中国心》序
  • 美不胜收的汉字世界——我编“看懂中国字·读懂中国心”丛书
  • 学术普及
  • 古汉语自学答问(五题)
  • (一)如何区别象形和指事?
  • (二)如何区别会意和形声?
  • (三)意符和部首是不是同一个概念?
  • (四)假借和通假的异同之处是什么?
  • (五)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关系如何?
  • 古汉语自学答问
  • 什么叫“省形”和“省声”?
  • 什么叫“亦声”?
  • 略谈形声字中形符与声符的作用
  • 转注与假借
  • 如何判定一个汉字的结构方式
  • 一、区别独体字和合体字
  • 二、区别象形和指事
  • 三、区别会意和形声
  • 四、须注意的几点:
  • 如何依据字形推求本义
  • 一、弄清汉字是如何记词的
  • 二、弄清某字的结构类型
  • 三、依据字形推求本义
  • 略说“字同音异”现象造成的原因
  • 谈谈识别入声字
  • 于细微处见功力——简析鲁迅使用笔名的修辞技巧
  • 一、多种修辞格的运用
  • 二、几种修辞格的套用
  • 三、新的修辞手段的创造
  • 外来语补说
  • 我是怎样写毕业论文的
  • 一、“打死仗”先要“扎硬寨”
  • 二、不求题目大,贵于立意新
  • 三、做学问要“天圆地方”
  • 四、“写什么”和“怎样写”
  • 五、“热处理”和“冷加工”
  • 学界回声
  • 《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的比较研究》序
  • 《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的比较研究》序
  • 比较文字学研究的有益探索——读《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比较研究》
  • 《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比较研究》读后
  • 一、文字的发展变化有共同的规律
  • 二、文字学的理论和实践根本出路在于比较
  • 三、汉字的性质在比较中认识
  • 《普通文字学概论》序
  • 读《普通文字学概论》
  • 文字学理论研究的新探索——《比较文字学》评述
  • 王元鹿等:《中国文字家族》
  • 一、主要内容
  • 二、主要特点
  • 三、评价与反思
  • 王元鹿:《王元鹿普通文字学与比较文字学论集》
  • 一、涉及多种文字的研究
  • 二、理论与方法的开创性
  • 三、在东巴文研究领域多有建树
  • 四、不足之处
  • 散文化学术的成功之作——读王元鹿主编《看懂中国字读懂中国心》
  • 一、展示了汉字的形体之美,阐述了文字的原始意义
  • 二、在社会变化中说文字,在文字嬗变中看社会
  • 三、学术散文化,散文学术化
  • 读王元鹿先生主编的《看懂中国字 读懂中国心》系列图书
  • 一、立足文字
  • 二、兼顾语言
  • 三、追溯历史
  • 四、回归文学
  • 五、回顾研究史
  • 六、注重科学方法
  • 附录
  • 王元鹿先生学术年表
  • 似梦非梦忆高考
  • 备考10年为圆梦
  • 瞬间决策如梦醒
  • 糊涂备考若梦游
  • 人生须做三种梦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是一家以工具书出版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8月的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称现名。主要出版各类综合性辞典、语文辞典、专科辞典、方志、年鉴等,以及各类学术与大众读物。编辑出版辞书学专业期刊《辞书研究》,以及时尚住房装潢类杂志《家居主张》。《辞海》是上海辞书出版社标志性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