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著名汉学家艾朗诺先生,从汉学家的角度为我们解读北宋士大夫对于美的追求。

内容简介

11世纪左右,中国士大夫对美的追求空前的热烈,开拓了大片的新天地,但也因而造成新的焦虑。欧阳修之前,似乎没人留意散落在古庙、山林,以及墓碑上的铭文,他有系统地搜罗这些古字的拓片,包括无名之辈以及北方半开化民族的书法,将之视为艺术品收入《集古录》;他对这些拓片的讨论,引发的问题包括艺术天才分布如何,艺术鉴赏是否与儒家教化相抵触,这些疑问的提出,对士大夫的既有观念是具颠覆性的。

此书论及北宋(960—1126),特别是1030年后的约100年间,士大夫群体在某些领域内对美的追求,以及他们相关的表述。这些领域包括艺术品的鉴赏与收藏(第一章和第四章),诗话(第二章),花谱(第三章),以及在这一时期极为风行的词(第五章和第六章)。

这不是一本涵盖北宋美学的书,但这些领域的发展呈现了北宋文化的特征,而北宋这方面的成就,对后来中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鸣谢
  • 引论
  • 第一章 对古“迹”的再思考:欧阳修论石刻
  • 欧阳修的序
  • 史学价值
  • 值得效法的与应受谴责的
  • 古代的书法水平
  • 遗失,漫漶,无名
  • 个人生命时间与历史时间
  • 碎碑记
  • 第二章 新的诗歌批评:诗话的创造
  • 欧阳修的《归田录》
  • 欧阳修的诗话
  • 经典的消失
  • 诗 艺
  • 范温的《潜溪诗眼》
  • 异端的观点
  • 第三章 牡丹的诱惑:有关植物的写作以及花卉的美
  • 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
  • 人工造物与植物学史
  • 大众的喝彩
  • 苏轼对于牡丹作品的处理
  • 洛阳牡丹和洛阳花园
  • 第四章 苏轼、王诜、米芾的艺术品收藏及其困扰
  • 给王诜的忠告
  • 收藏家苏轼
  • 收藏:矜炫之需
  • 艺术品:身外之“物”
  • 苏轼“阅”画
  • 米芾的艺术创作与收藏
  • “米颠”
  • 王诜对苏轼的考验
  • 第五章 宋词:多情之恼
  • 对宋词的偏见
  • 欧阳炯的《花间集序》
  • 晏 殊
  • 柳 永
  • 欧阳修
  • 苏轼
  • 第六章 宋词:新的词评观念,新的男性声音
  • 词论的发展
  • 男性的声音
  • 结论 社会阶层、市场与性别中的审美
  • 秦观:“不择”
  • 书艺之史
  • 花木之美
  • 宋词:社会与审美的结合
  • 在非“刚”即“柔”之外
  • 鉴赏的限度
  • 征引书目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艾朗诺讨论的是文化传统这个宏大的命题,但是他的角度很巧妙。他选择了一个关键节点上的一个独特现象,这个节点就是在史学领域经常提到的 “唐宋变革”。“唐宋变革” 就是说中国在唐宋之间发生了一次根本的变化。很多研究者都写过书讨论这个问题,艾朗诺的独特之处是从审美观念的变化来看唐宋变革。这个老外对中文特别敏锐,他捕捉到了理解审美观念变化的关键词 —— 就是我们今天反复说的焦虑。在他之前,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

      1
      评论

    出版方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11月,其前身为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6月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名为上海古籍出版社。设有七个编辑室、编审室、美编室、出版科、校对科、发行一、二科、宣传信息科及办公室、人事科、行政科、储运部等部门。该社以出版古典文学、历史、哲学、语言、科学技术、医学、军事、工具书、画册、大专教材等古籍的整理和学术研究著作为主,兼及普及传统文化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