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心理学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个人的失调比以前更直地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失调。

内容简介

西方文明今天已发展到极点,然而文明进步的加速也伴随着不自由的加剧。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核武器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人对人最有效的统治和摧残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高度发达到仿佛能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可见,高度文明的昂贵代价是人的不自由和对生命本能、对自我升华了的性欲与爱的压抑。所以,反抗现代西方文明首先必须消除对人的本性的压抑,解放爱欲。

目录

  • 版权信息
  • 1966年政治序言
  • 第一版序言
  • 1961年标准版序言
  • 导言
  • 第一篇 在现实原则的支配下
  • 第一章 精神分析的暗流
  • 第二章 被压抑个体的起源(个体发生)
  • 第三章 压抑性文明的起源(属系发生)
  • 第四章 文明的辩证法
  • 第五章 哲学的插曲
  • 第二篇 超越现实原则
  • 第六章 现存现实原则的历史局限
  • 第七章 幻想与乌托邦
  • 第八章 俄耳浦斯和那喀索斯形象
  • 第九章 审美方面
  • 第十章 性欲转变为爱欲
  • 第十一章 爱欲与死欲
  • 附录 对新弗洛伊德修正主义的批判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6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马尔库塞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与对社会批判的连结

    读完马尔库塞的《爱欲与文明》这本书后,我对弗洛伊德的思想,尤其是他在《文明及其不满》中所表达的观点,以及整个弗洛伊德思想体系在哲学和社会发展中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首先,弗洛伊德的泛性论从个人层面扩展到社会层面,成为一种社会导向的理论。马尔库塞指出,正是由于弗洛伊德对生物本质的坚持,使得他的理论具有强大的解释穿透力和一致性。马尔库塞并不是要打破弗洛伊德的理论,也不是像他在文中批判新弗洛伊德主义那样,而是试图将弗洛伊德的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具体来说,他将弗洛伊德关于爱欲的本质与早期马克思的解放勞動剩餘的分配理论结合起来。他解释说弗洛伊德所说的性欲并不等同于爱欲,虽然弗洛伊德也谈到了爱欲,但爱欲具有某种超越性欲的收斂特征。在这方面,或许我表达得不够清晰,但马尔库塞确实将重点从性欲转向了爱欲的解放,这种爱欲的解放可以与文明的发展相结合,为人类的未来带来希望。这是他对未来持有的一种积极展望。此外,他主要结合了马克思早期关于异化的理论,探讨资本主义如何通过劳动剩余分配的压榨和工具理性的异化,影响现代社会的权力结构。资本主义将劳动剩余的分配掌握在资本家手中,而马尔库塞则认为,对爱欲的过度压抑成为现代社会的关键问题。他提出了一种新的解放壓抑的思想連結,即将对爱欲的壓抑的「操作原則」和所谓的「额外压抑或超额压抑」的量化處理的思考。这是他在书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尽管从某种层面上看,这本书传达了一种积极可能性,但我在阅读时感受到的是一种更为复杂和深刻的思考。然而,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并没有感受到强烈的激励或澎湃的情感,而僅是意识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另外,马尔库塞對榮格、新佛洛伊德學派和榮格的思考也很值得一讀。他在书中也对荣格和新弗洛伊德学派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花费大量篇幅探討弗洛姆的理论,虽然我无法在这篇心得中详细写出这些内容,但我认为这些段落对于丰富我自己的思想非常有啟發。阅读这本书时,我很难具体指出某些明确的知识点,但至少可以说,通过这本书,我对十九、二十世纪以来从尼采、席勒等人的理论有了更丰富和多面的理解。这是马尔库塞的理论带给我的最大收获,我也推薦對心理分析有興趣的你除了《單向度的人》以外,不要錯過這本马尔库塞這本重要的著作。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