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近距离领略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大师罗兰·巴尔特的文学格调。

内容简介

1966年,罗兰·巴尔特访问日本。此后,他又两次到访东京。对巴尔特而言,日本之旅充满想象、体验以及愉悦。“我得到了一种完美的、强烈的、既深沉又微妙的快乐。”在1970年成书的《符号帝国》中,巴尔特把日本人生活的诸多方面均看做是日本文化的各种符号——语言、膳食、游戏(柏青哥 )、城市、文具店、诗歌(俳句),甚至眼皮,这些“能指符号”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意义。

在巴尔特看来,日本文化现象的精髓便是具有禅宗意味的空无性。追随巴尔特独特的思想脉络,在全书26篇随笔式的叙述中,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巴尔特作品中鲜有的文学格调,体会苏珊·桑塔格所说的“巴尔特也是位唯美主义理想者”,也可以对日本社会及其背后的文化本质有崭新的认识。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在那遥远的地方
  • 未知的语言
  • 无言
  • 汤水与薄片
  • 筷子
  • 无中心的膳食
  • 空隙
  • 柏青哥
  • 城市中心,空无中心
  • 无地址
  • 车站
  • 包装
  • 三种书写
  • 有生命与无生命
  • 内在与外在
  • 鞠躬
  • 破门而入的意义
  • 免除意义
  • 小事
  • 如此
  • 文具店
  • 写出来的面孔
  • 百万身躯
  • 眼皮
  • 暴力的书写
  • 符号之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