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清朝国家治理的整体史,国家认同、文化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清朝做了些什么。

内容简介

本书是清史研究学者、南开大学常建华教授立意国家认同、以大历史观整体讨论清代历史之作。全书以十六章篇幅讨论了清朝如何承接明朝治统、如何进行文化建设、如何解决民生问题、如何构建基层社会、如何开疆拓土、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等问题,以中国视角探讨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国家治理。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介绍
  • 前言
  • 第一章 清朝统治的建立与国家认同
  • 一、满族的兴起与清朝的统一
  • 二、明太祖与清朝的正统观
  • 三、清朝皇帝的南巡尊明活动
  • 四、清承明制的真实内涵
  • 第二章 康雍乾的兴盛
  • 一、康熙初盛
  • 二、雍正改革
  • 三、乾隆盛世
  • 第三章 人口膨胀与社会经济
  • 一、清代人口数量的增长
  • 二、人口增加引起耕地不足
  • 三、人口增加与粮价上涨
  • 四、四川啯噜:游民社会问题
  • 五、奉天移民:清前期的“闯关东”
  • 第四章 社仓的推行与普及
  • 一、康熙朝试行社仓
  • 二、雍正朝推广社仓
  • 三、乾隆朝整饬社仓
  • 第五章 开矿政策演变
  • 一、康熙朝开矿的放与收
  • 二、雍正朝的矿禁
  • 三、乾隆朝开放矿禁
  • 第六章 改土归流与西南民族区域的开发
  • 一、顺康时期对南方土司的处置
  • 二、雍正改土归流
  • 三、西南民族区域的开发
  • 第七章 边事纷扰与疆域巩固
  • 一、中俄关系与东北边界的划定
  • 二、平定准噶尔部、统一漠北地区
  • 三、再平准噶尔,控制西藏、青海地区
  • 四、对西藏的政教改革
  • 五、统一天山南北
  • 六、南疆的反清斗争
  • 第八章 科举考试与士人风习
  • 一、整饬士习
  • 二、振兴文风
  • 三、科举考试与移风易俗
  • 四、龚炜笔下的吴中科举社会
  • 第九章 宫廷元旦节庆制度
  • 一、元旦朝贺活动
  • 二、元旦朝贺仪
  • 三、元旦朝贺中的蒙古族
  • 四、元旦朝贺中的表笺问题
  • 第十章 宗族、保甲、乡约与基层社会的新建构
  • 一、宗族制度的强化
  • 二、乡约的实践
  • 三、保甲的推行
  • 四、宗族、保甲、乡约的融合与基层社会组织
  • 第十一章 清中叶山西的日常生活
  • 一、人口、婚姻、家庭分析
  • 二、从骂人看生活特性
  • 三、移民外省谋生
  • 四、店铺生计与日常生活
  • 第十二章 清中叶江西的日常生活
  • 一、生命:人口、婚姻、家庭与宗族
  • 二、生计:农、工、商与多种经营
  • 三、生态:生活山水间
  • 第十三章 宗教政策与民间信仰
  • 一、佛教信仰
  • 二、道教信仰
  • 三、秘密宗教信仰
  • 四、民间诸神信仰
  • 第十四章 编纂《四库全书》的功与过
  • 一、编纂《四库全书》的复杂原因
  • 二、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
  • 三、《四库全书》编纂之功
  • 四、《四库全书》编纂之过
  • 五、说不尽的《四库全书》
  • 第十五章 宫墙内外的演戏与京剧的形成
  • 一、内外有别:清代北京的戏曲娱乐
  • 二、大内演戏,无干伊事:清代帝后热衷欣赏戏曲
  • 三、限制与区隔:清廷对戏曲欣赏的措施
  • 四、空间、族群、娱乐与政治
  • 第十六章 清前期与西方世界的交往
  • 一、西方传教活动与清朝的应对
  • 二、清朝与外国的贸易活动
  • 三、西方国家使团来华以及中英矛盾
  • 尾章 走向近代化的清朝及其覆灭
  • 一、学习西方:被迫融入世界体系
  • 二、变法图强:走向近代化
  • 三、辛亥革命:清朝覆亡
  • 附录 清初四大疑案
  • 一、太后下嫁
  • 二、顺治出家
  • 三、雍正继位
  • 四、乾隆身世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