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婚外包养关系为棱镜,透视市场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亲密关系及其背后的情感逻辑与伦理实践。

内容简介

对不同阶层的男性而言,婚外包养是否具有相同的意涵?城市本地女性与外来打工妹在这些关系里的经历和感受又有什么样的差异?在本书中,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将化作一个个耐人寻味的个人故事。透过这些嵌入在阶层变迁、城乡流动、消费主义兴起和性别关系重塑背景中的私人生活选择与体验,本书将探讨亲密关系如何成为人们实践“欲望”和获得“尊严”的重要途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 研究视野里的“婚外包养”
  • 道德人类学的伦理转向
  • 亲密关系与伦理实践
  • 市场转型期的阶层与性别重构
  • 田野调查
  • 章节概述
  • 第一章 阶层化男性气质的亲密建构
  • 打造尊严:工薪阶层男性气质的生产
  • 彰显地位:商人阶层男性气质的演绎
  • 小结
  • 第二章 时尚的重要性:都市女性的“尊严经济”
  • 性别、消费文化与供养历史
  • 与男人的游戏:有底线地讨价还价
  • 社会网络与亲密关系中的自我维系
  • “将来的那个人”
  • 小结
  • 第三章 “一半被钱感动,一半被人感动”:亲密关系与向上流动
  • 走出大山的奋斗
  • 有钱男人的“善意”与打工妹的“报恩”
  • 被困扰的亲密关系
  • 未婚妈妈的骄傲与哀愁
  • 小结
  • 第四章 “今天不知明天事”:打工妹的情感困境
  • “在这边玩几个月就回家了”
  • 自我隔离
  • “伴侣”纽带
  • “今天不知明天事”
  • 小结
  • 第五章 什么样的男人值得爱?
  • “借人家的老公用一下”:养家与男人的责任感
  • “我喜欢比我年纪大的人”:成熟与男性魅力
  • 小结
  • 第六章 当孩子呱呱坠地:生育与关系的长久化
  • “女人嘛,总是要找个对自己好的”
  • “生小孩”与关系的质变
  • 从“女朋友”到“老婆”
  • “只要我们不吵不闹,一辈子肯定过得完”
  • 小结
  • 第七章 在欲望与责任之间:男人自白
  • 小徐:“要是老婆对我好,我也不会在外面找。”
  • 老王:“不喜欢过原来那种窝囊的日子。”
  • 严龙:“别的没有,我就是想有个人来理解我。”
  • 阿毛:“毕竟男人嘛,关键是做事,这种事情现在也挺多的。”
  • 不离婚:责任、利益与“面子”
  • 小结
  • 结论
  • 婚外包养与亲密关系伦理
  • 婚外包养中的性别、阶层与城乡
  • 市场转型中的欲望与尊严
  • 附录 “混”在亲密与道德的边缘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2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迟到的书评

    写书评这件事值得坚持下去。包二奶,这种现象,在当时中国的广东富人阶层很常见,也是富人们的一种标准。二奶并不认为自己就是那种小姐,她们认为那是浪漫,那是爱情甚至亲情。这种关系可以是女孩的跳板飞向更好的生活,也可以是阶层认可一种需要,也可以是寂寞时互相陪伴离开也祝福对方,有人想为对方生孩子,有人为男人洗衣服洗破了手,满手肿。对爱情关系模式更多的探索,让读者看到了人的复杂性,人对关系欲望的更多表现形。关系和呼吸一样,太常见了,也捉摸不定,包二奶我觉得可能是男人对先有婚姻关系失去了信心,不自信导致他们随心所欲,追随所谓的二奶,有多少人撑着婚姻不让其破解,它似乎不容易,现在更多的人选择观望和放弃,也正常。书里面讲的,人为了尊重,爱,生存这种基本的需要,选择这种关系,我想这是不会消失的问题,它一直都在,我们只是要发现它,认识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二奶往事:家庭外的临时夫妻

      《想点大事》里提到了 21 世纪初我国四川泸州出现的 “二奶争财产案”,受到审判程序等影响,最终结果以原配方胜出而告终。作为二奶的一方不仅遭受了道德上的伤害,更面临着经济上的危机。这一事件比较符合我们以往的认知,然而现实情况并非都是如此。《欲望与尊严:转型期中国的阶层、性别与亲密关系》里肖索未以包二奶或者说婚外包养这一社会现象入手,让我们看到身于特殊关系中的女性群体。和以往接受道德审判的小三形象相比,这其中有不少让人感到意外的地方。比如相比于金钱上的交易,她们更像是在以一种近似家庭的方式在持续着,甚至有些比真正的夫妻看起来还像夫妻。1. 打破预设本书的亮点之一就是打破预设,对于我本人来说可谓是颠覆认知。通过作者的介绍,很明显会发现包养关系并不是主流印象中的钱色交易那么简单。当然你要说完全和钱没有关系,那也是和事实相悖。本书一开篇就提到了 “全球华人包二奶第一案” 的纪然冰案,而相比于案件本身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更值得注意,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映射出整个社会和民众内心中那些最为隐秘的世界。道德审判也好,利益纠纷也罢,哪怕是以爱情之名,人们纷纷以自己习惯的方式想象着这段相对神秘的关系。和事实是否相符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重要的还是借此表达观点、展示权力。毫不夸张地说大多数人在打开这本书之前所能想象到的基本和书中的网友群体并无太大不同。虽然这种关系本身很具有话题性,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更像是熟悉的陌生存在。习惯站在道德高地的会很容易认定自己的看法是正确无误的,一如普通人丝毫意识不到自身出错的可能性。打开本书,除了可以了解到自身在认知上犯的错误之外,更可以借此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倘若我们走进她们生活的世界就会发现,彼此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她们或主动或被动的选择更值得理解和尊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其做法就是正确的。我们没有必要洗白,只是尽力从作为一个人的角度去了解和理解隐秘角落里的特殊群体。2. 临时夫妻正如书中所说,不同于我们习惯的称呼 “二奶”,这些人彼此之间的称呼和寻常情侣、夫妻并无太大差异,其行事作风也颇为相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中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表演成分。通过临时夫妻的形式表演出了亲密关系在婚姻中原本该有的样子,或者是试图再现其理想的模样。根据作者的调研群体来看,大致可以将包养者分为工薪阶层和商人阶层,彼此之间的需求在性之外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更像是进入一场满足男性气质的尊严游戏。简单来说,在家里没办法和老婆实现理想中的大男子汉形象在此得以建立和满足。得意之时,一起同庆;失意之时,提供安慰。用现在的话来说,更多还是在提供一种情绪价值。在商人眼中也可以说是满足其男子汉形象的一种金钱游戏。一来是用年轻女伴来展示自身的魅力;二来是借此拥有圈中的社交货币,加深信任。在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在不离婚的情况下满足自身的诸多需求。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简单的区分是为了更好去理解,可若具体到个人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作者在书中更是以故事加分析的形式让我们意识到其中的复杂性,一次次挑战了读者的固有认知。你很难会想象被包养的女性主动为了帮男方而出来做小姐的。我们或许不会以家庭来称呼这种关系,但其却时常表现出两者之间的相似。有些可能就像临时拼凑起来的家庭,有些则像是朝着家庭的关系在做准备或者说是进行某种努力和尝试。3. 临时家庭《素锦的香港往事》以书信的形式介绍了一位上海女性的个人往事,她的经历就和书中案例有不少相似之处。独身远赴香港,只为了给子女讨要生活费,而不惜与包养者和原配等一众群体进行各种斡旋。本书里这些男女之间的关系就像素锦一样是一种临时家庭,是不被法律和道德所承认的,甚至要在非议声中暂且求生存。这些女性当然也有自身的优势,不过可能也是唯一的。彼此之间的两厢情愿让此段关系得以持续,拥有了原配都不能享有的优势。可不管是两情相悦也好,还是利益关系,在面对现实的不确定性时其抗风险能力并没有多高,或许只是起到了较大的安慰作用。今日不知明日事。这些家庭的建立可能是因缘际会的产物,其结束也会让人猝不及防。一次失联很有可能会让曾经亲密接触的双方消失在风中,仿佛一切都不曾发生过。这些临时家庭在享有着更多的自由同时自然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不得不直面外界环境和男女关系的巨大不确定性。除此之外,这些没有名分的女性可能因此会遭受到所处社会的排挤和孤立。原本为了求生存的处境可能会由此变得更加艰难,以至于不少人会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4. 性别关系男主外、女主内,是传统观念里家庭该有的样子。然而在现实的婚姻中却未必能见到,在社会压力和个人情况等多方面影响下时常难以实现。婚姻里实现不了就在婚外找补。妻子提供不了贤妻良母的角色,就通过包养关系的建立去寻找到满意人选。除了性本身,情绪上的价值和感情上的连接更是这些男性选择步入婚外关系的一大原因。一夫一妻制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更是中国合法的婚姻登记制度。奈何有些人或是出于沿袭某些陋习,亦或是为了某种需求而不惜发展建立起多个临时家庭。我们可以用批判男权社会的逻辑加以审视,可要是套用到书中的案例上多少会有不当之处。若用抽象概念来概括可能获得高屋建瓴的观点,但却会因为损失重要的细节而变得过于死板。我们可以通过书中的男女来理解和认识性别关系,不能反过来以现有的概念和理论对其强行加以分析。理论虽以现实为基础,更要尊重现实情况的具体特点。5. 复杂世界作者虽然是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开展的田野调查,可这些生活在广州和宁波的个体更是一把了解现实世界的钥匙。书中所言可能难以覆盖现实的复杂,但却足以提供近距离观察的窗口。海外学者的身份、人类学家的训练,让本书中不管是讲述故事还是进行分析都颇为精彩。你既可以通过故事了解到人性和世界的复杂,又可以在作者的专业分析中收获认知上的成长。就本书而言,能感觉到作者笔下是带有人文关怀的。在作者的描绘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各自有着不一样的人生故事。在以往简单标签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复杂具体生动的人。本书的成型有赖于作者本人的努力,更依托于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以及《我在现场》里潘绥铭、黄盈盈等一众学者的持续贡献。本书承上启下,扎根生活,放眼未来。对于初次接触的读者来说,只要先悬置道德判断,阅读此书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作者所讲述的可能会出错,但足以拓展我们思考和观察问题的视野。6. 写在最后看完本书,有些读者可能会疑惑到底是什么样的群体会选择进入包养关系?还是像老话说的,男人有钱就变坏?天下乌鸦一般黑的论断明显带有思想上的惰性,更为重要的是对个人认知的误导以及由此可能导致的信任危机。《危险关系》里提到出轨就像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出现在每个人的头上。想要以此总结经验的想法可以理解,但试图借此规避的行为却未必就奏效。相比于主流婚姻来说,本书中的包养关系更像是对现实问题的一个临时解决方案。在很多时候,其结果都是不言自明的,也是不那么美好的。很少会出现多年之后修成正果被扶正的案例。与其纠结如何避免,还不如关注在婚姻关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彼此多沟通交流,尽早积极应对问题和挑战才是更值得借鉴的做法。当然这对书中还是现实中的夫妻来说难度都不小。换句话说,我们在书中看到的不过是一系列复杂反应链条影响下的结果。不想要这结果,只盯着眼前是没用的,还得回到那个最初就该认真对待的地方。借助《亲密关系》《亲密关系:从婚姻到家庭》等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经营关系。彼此之间的和谐相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书中情况的出现。然而这毕竟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也就意味着类似的案例仍会在现实中出现。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活的不容易

        感情,被在意,在家里得不到的,就会在外面得到,人性的另一面。

          转发
          11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