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易中天穿古越今、走州过省,细数方言文化的起源特色、奇闻异趣,令人大开眼界,轻松愉快收获谈资。

内容简介

《大话方言》是易中天的一部别具特色的文化著作。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南腔北调”“朝秦暮楚”“东拉西扯”“死去活来”“张冠李戴”“指桑骂槐”六个部分,对中国各地方言文化进行全面考察,并以其一贯风趣诙谐的笔调进行阐释,内容穿古越今、走州过省,追溯方言起源,展现方言特色,充满了奇闻异趣,读时忍俊不禁欲罢不能,常有恍然大悟眼界大开之感,令人回味无穷。

目录

  • 版权信息
  • 南腔北调
  • 南方与北方
  • 南腔与北调
  • 方言与官话
  • 谁跟谁学
  • 多样与统一
  • 再说南方
  • 再说北方
  • 南征北战
  • 朝秦暮楚
  • 英雄与美人
  • 行尽潇湘到洞庭
  • 吴楚东南坼
  •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 一堆石头
  • 杂交品种
  • 东拉西扯
  • 洋芋与土豆
  • 胡番与西洋
  • 佛国梵音
  • 老母鸡变鸭
  • 东边日出西边雨
  • 引进与发明
  • 外语与方言
  • 死去活来
  • 德律风与BBS
  • 上海口头禅
  • 北京流行语
  • 从头到尾
  •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 新与旧
  • 张冠李戴
  • 隔儿屁着凉大海棠
  • 禁忌种种
  • 说一不二
  • 倒霉的蛋
  • 蜜与屉
  • 口彩
  • 指桑骂槐
  • 麻烦与趣味
  • 吃不了兜着走
  • 捣糨糊,还是倒江湖
  • 活法与说法
  • 雅与俗
  • 再说雅俗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方言与官话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373 本)#2023 年精读作家(40)易中天《大话方言》大家好!今天阅读易中天老师的第七本作品《大话方言》,易中天穿古越今、走州过省,细数方言文化的起源特色、奇闻异趣,令人大开眼界,轻松愉快收获谈资。《大话方言》是易中天的一部别具特色的文化著作。在本书中,作者通过 “南腔北调”“朝秦暮楚”“东拉西扯”“死去活来”“张冠李戴”“指桑骂槐” 六个部分,对中国各地方言文化进行全面考察,并以其一贯风趣诙谐的笔调进行阐释,内容穿古越今、走州过省,追溯方言起源,展现方言特色,充满了奇闻异趣,读时忍俊不禁欲罢不能,常有恍然大悟眼界大开之感,令人回味无穷。2、精彩内容:①南方与北方南方和北方,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南方和北方吃的不一样。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面。米就是水稻,面则是小麦。水稻的籽儿去了壳就能吃,因此是米。麦子要磨成粉以后才能吃,因此是面。米就是 “去皮后的作物子实”,如稻米、薏米、花生米。由此及彼,凡粒状的也都叫米,如姜米、虾米、高粱米。面,本写作一个麦字加一个丏字,也写作麵,就是麦子磨成的粉,所以粉状的东西都叫面,如豆面、药面、胡椒面。活法不一样,说法也不一样。说法不一样,唱法也不一样。北方人唱歌,南方人唱曲,叫 “北歌南曲”。北方人唱的是燕赵悲歌,苍凉激越,声遏行云,气吞万里;南方人唱的是吴越小曲,玲珑剔透,凄婉隽永,韵味无穷。歌变剧(歌剧),曲变戏(戏曲)。所以宋元时期的戏剧,北方的叫杂剧,南方的叫戏文,这就叫 “北剧南戏” 或 “南戏北剧”。南方人喜欢用拳,北方人喜欢用腿,叫 “南拳北腿”。南方人个子小,打架的地方也小,深街小巷,挤挤巴巴,难以施展,还是用拳头便当。北方天高地阔,一马平川,好汉们又一个个人高马大,一脚飞起,能把对方踢出二三里地去,很是过瘾,所以愿意在腿脚上下功夫。也所以,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关系暧昧,在南方就叫 “有一手”,在北方则叫 “有一腿”。②南腔与北调为什么南是腔而北是调呢?想来大约也是南北方言多寡有别又性质有异之故。南方方言种类多而北方方言种类少。汉语七大方言(也有说八大的),吴、湘、赣、客、粤、闽(或闽南、闽北)都是南方方言,属于北佬的只有一种,也没法拿省份来命名,干脆就叫北方方言。北方方言四大块(即四大次方言区),曰华北,曰西北,曰西南,曰江淮,简直就是铺天盖地。除广西、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外,长江以北,长江以南镇江到九江,云、贵、川,湖北大部,湖南西北,广西西北,都是北方方言的一统天下,大约占据了全国汉语地区四分之三的地盘。就连海南岛,也有一小块北方方言区。说汉语的人当中,也有七成是说北方方言的。这可真是四分天下有其三了。南方那边呢?就复杂多了,南北方言都有。云、贵、川、鄂都属北方方言区,吴、湘、赣、粤、闽则是南方方言区,其中还夹杂着许多 “客家方言岛”(也是南方方言)。客家方言岛到处都是,除广东的东部北部外,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都有。所以广东一省,就至少有三种方言:属于粤语的 “白话”(广州话)、属于闽语的潮汕话和梅县一带的客家话。其实中国南方说是八大方言,只怕八十也不止。光是福建,就号称 “八闽互不交通”。听南方人讲话,麻烦就大了。首先是用词五花八门。比如第三人称,北方方言区都叫 “他”。南方呢,有叫 “伊” 的(吴语、闽语),有叫 “渠” 的(赣语、粤语、客家话),还有叫 “伲”“其” 的(吴语)。你,至少也有 “侬”(吴语)和 “汝”(闽语)两种。又比如祖母,北方基本上一律叫 “奶奶”。南方呢?有叫 “娘娘”(温州)的,有叫 “婆婆”(南昌)的,有叫 “阿妈”(厦门)的,有叫 “阿嬷”(广州)的,有叫 “依嬷”(福州)的,有叫 “细爹”(岳阳)的,甚至还有叫 “娭毑”(长沙)的,你弄得清?最可笑的,是广州人管父亲叫 “老豆”。③方言与官话南方从来就是 “化外之地”,南人也从来就是 “化外之民”。“化外之民” 在 “化外之地” 说的 “化外之语”,不是 “外语” 是什么?不过那时 “外语” 的地位可不像现在这么高,要想活得人模狗样就非得 “至少掌握一门” 不可。相反,它还被看作是野蛮文化的象征。所谓方言,其实也就是 “四方之言”。华夏民族以中央自居,视自己为 “中”,视周边民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为 “外”,则方言也就是 “外语”。后来,天下一统,五族共和,成了一家子,又把更外边的 “老外”,什么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葡萄牙看作 “夷狄”,称为 “夷人”,老百姓则称其为鬼子、鬼佬或鬼崽。如此,则外语就该叫 “夷语” 或 “鬼话”。方言就是这样 “趋炎附势” 又 “随波逐流”。它总是不停地 “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谁靠拢和看齐呢?向中心城市,向有权有势的地方。或者说,向在文化上最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地方。也许,这正是北方方言有那么大地盘和势力的原因之一。因为在政治上,北方几乎一直是 “大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太有意思了!有学术含量,又深入浅出,文字再俏皮,也难掩真学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天南海北的语言都被梳理了一下,也找到了几个自己熟悉的乡音。整本书用语通俗,口语化,从各个角度描写了方言的基本概况,梳理了常用的词语。对于了解各地方言基本概况有所帮助。行文有点起承转合过度的感觉,用语比较油。 整体来说,是一本不错的方言读物。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果麦文化

        果麦文化传媒成立于2012年7月。面向城市新兴中产阶层,提供图书、电影、互联网文化产品等“更好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