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西方汉学的一部名著,被视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的必读之作。

内容简介

《撒马尔罕的金桃》选取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朝代——唐代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当时的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引进。内容涉及了唐朝生活的各个方面,家畜、野兽、飞禽、植物、木材、食物、香料、药品、纺织品、颜料、矿石、金属制品、世俗器物、宗教器物、书籍等,共18类170余种,举凡生活所需、日常所用,几乎无所不包。

此书不仅展现了大唐时期的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生动画面,为认识唐朝的社会生活史和文化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也是了解中华文明和文明交流史的必读书籍。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彩插
  • 汉译本序
  • 译者的话
  • 前言
  • 导论
  • 第一章 大唐盛世
  • 第二章 人
  • 第三章 家畜
  • 第四章 野兽
  • 第五章 飞禽
  • 第六章 毛皮和羽毛
  • 第七章 植物
  • 第八章 木材
  • 第九章 食物
  • 第十章 香料
  • 第十一章 药物
  • 第十二章 纺织品
  • 第十三章 颜料
  • 第十四章 工业用矿石
  • 第十五章 宝石
  • 第十六章 金属制品
  • 第十七章 世俗器物
  • 第十八章 宗教器物
  • 第十九章 书籍
  • 参考书目
  • 词汇表
  • 汉译本跋
  • 文后彩插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撒马尔罕的金桃》:这一切,你可曾想到?超短评的“题外话”

    自二月底始迄今,花费近一个月才终于读完本书。或因个人原因,经常沉不下心而专心阅读,或因翻译问题,语句过于冗长而初读困难,也许,两者兼有,总之,自前年年底读书始,读过的百余本中,花费时间最多的,当属本书。不过好在,渐入佳境,总算读完。千头万绪的同时,也证明了本书内容的丰富。简言之,诚如本书译者在书前及多人所说,本书正题用意象不需言,副题虽名为 “舶来品研究”,然实则是一部唐代对外交流史。全书不过不到六十万字,然正文叙述包罗万象,别开生面,或如此,才使阅读获之动力,渐入佳境。然毕竟以舶来品写进标题,故本书共十九章,分门别类,很是周详。大概算之,本书介绍之种类,不下二百,可谓琳琅满目。就我而言,其中所述,大多都闻所未闻,可谓叹为观止。尽管其中本土所产亦多,尤其以丝织品及矿业等而言,但外来者亦多,与本土融合,使其体系愈加丰富而灿烂。事实上,这也是作者在字里行间,一直想要表达的东西。大意便是,有些实体经过若干年,可能会消失不见,但那些实体,这里是指那些舶来品,已经融入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成为其体系中的一部分,这,我想便是另一种的永恒。何况通过那些民间与官方、以及当时的文人墨客对其的记录书写与创作发挥,一行行文字流传下来,便使得一代代人对其有着无尽的遐想,这,也是作者认为舶来品之于前人今人最大的魅力,我看过本书,对这种观点,也深以为然。的确,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种具体的事物是不变的,所谓亘古不变的,便是变,《周易》这一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中,便已发现了这一规律。由此来推,万事万物,有兴必有衰,有生必有亡,同样是自然而然的,但既然如此,除了这个由来已久的世界、宇宙,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什么是相对不变的呢?我想便是独属于人类而又共有的精神,而这,又和我们所创造的文字密不可分。我们只有通过文字,才能和前人的思想与精神更好的一脉相承,从而获取知识,使我们的文明程度更进一步。前面有言,本书共十九章,字数不满六十万,而在其中,作者的注释,大体来看,就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可见作者的严谨。其中除了在有些注释中做更深入的探讨,就是对所引述的来源进行说明。期间我发现,其中除了以官方修撰的典籍为叙述的基础,如两唐书、新旧五代史,以及《唐会要》、《唐六典》等,还引用有大量的笔记小说,乃至当时人的诗作,这样更接地气的作品,这些也是更能反映出历史情况的记载,如他在正文中还专门说了《杜阳杂编》的重要性,在其引用的典籍中,可谓包罗万象,如他频频引用《本草纲目》中的故事及理论,还着重引用宋四大书,包括《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可谓如数家珍。尽管因此便遭来一些人对此的批评,说本书不像是一本学术专著,因为其中充满了作者的想象。但不管怎么样,凡此种种,都使身为中国人的我自愧不如,我想这也是大多中国人看过本书后的感受。此外,作者还尽可能使用当时海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别的不说,就从正文中直接引用的来看,大陆的,有白寿彝、张星烺、周一良等人;而海外的,则引用有芮沃寿等人的研究成果。至于作者,据我所知以及通过译者对其的介绍,他本人能通数十种语言,是当之无愧的所谓奇才。而本书初版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而在那个资料还算匮乏、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处于起步阶段的年代,他能够在此领域中获得那么大的成就,写出这样的著作,我想也是与他有这样的能力密不可分,在一定程度上,为他提供了便利。我在开始阅读本书时,才惊奇发现,原来本书作者薛爱华与我之前看过的《魏晋南北朝史》及《隋唐五代史》作者王仲荦先生是同年人(1913)。尽管他们之间并无交集,所在的国家更是不同,但我想,他们之间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这不仅在于他们所研究的主要集中于唐史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于他们学识的渊博,以及做学问时的言必有据,一丝不苟。我想若就这个层面来说,精神真的可以互通,哪怕所处的便是同一个环境,所接受的不是同一个文化,甚至,他们本人之间,也无任何的交集。另,本书有十九章,而在每章之前,作者还特地挑选了几段诗附到了前面,这种做法让我耳目一新,也能够在阅读当中,不由得使人驻足,对此玩味一番,同时又可以为接下来展开的叙述提供一个优美的引子,可谓相得益彰。最后,通过书后的汉译本跋以及我之前的查询,原来在本书加入甲骨文系列之前,虽然已经出过多种汉译本,但标题都是说明性的,只有到 2016 年,本书由甲骨文推出,距初版已过五十多年,标题才终于更为 “撒马尔罕的金桃” 这一更符合作者本意而又富有意象的名字。事实上,我发现他的著作,现在所出版的中译本,标题也大都使用意象,而副标题才是对其的说明。同时此版中译本,也把作者 “薛爱华” 的中文名确定下来了,据我所知及译者所述,此前的中译本都对作者的中文译名大为头疼,显得非常乱,译出的有 “谢弗” 云云。由于种种原因,当然主要还是个人原因,使得看过的内容我几乎全都忘记,故这些都是一些 “题外话”,我起初也的确是想在读完后打破我写较长文字的习惯,只写个两三百字的短评就行了,而非长文,为之后的重读,留个大的念想,更不影响我接下来新的阅读。何况此版中译本,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在,制作的都非常精良,纸张非常好,中间还有多张插图,甚至我在对此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才猛然发现,原来本书封面所使用的图片,就是章怀太子墓中的一处壁画,可谓既有收藏价值,更有重读价值,但奈何最终还是超出了字数,并在这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拉拉杂杂又写那么多。好了,暂时就写那么多。接下来的宋朝之旅我有点迷茫,到底从哪开始呢?虽在家里已有的书目中,没有太好的选择,但毕竟要有开始,那便从 “吴钩说宋” 其中的《知宋》开始读起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撒马尔罕的金桃》

      本书是西方汉学的一部名著,被视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古代文化的必读之作。本书选取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朝代 —— 唐代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了当时的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引进。内容涉及了唐朝生活的各个方面,家畜、野兽、飞禽、植物、木材、食物、香料、药品、纺织品、颜料、矿石、金属制品、世俗器物、宗教器物、书籍等,共 18 类 170 余种,举凡生活所需、日常所用,几乎无所不包。此书不仅展现了大唐时期的社会文化、物质生活的生动画面,为认识唐朝的社会生活史和文化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也是了解中华文明和文明交流史的必读书籍。本书的核心内容:第一,为什么说唐代是胡风盛行的朝代第二,唐代日常生活中的舶来品是怎样的?用一场模拟宴会来展示。第三,唐传奇中关于舶来品的叙述其实是表达了对盛唐的怀念?盛唐时期的物质繁荣与贸易开放是胡风盛行的基础;人们对外来物品的追求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这些 “舶来品” 也彻底地改变了唐朝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中晚唐时期国力日渐衰落,因此 “舶来品” 也变得越来越罕见,最终进入唐传奇与小说中,造就了一曲旧日盛世的挽歌。正如作者说的,尽管这本书的研究重点是唐代进口的物品,但这实际上是一部关于人的著作。他引用了普鲁斯特的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历史隐藏在智力所能企及的范围以外的地方,隐藏在我们无法猜度的物质客体之中。”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按照作者的解释,存在于盛唐的外来物件早已在时光中陨灭了,但这些物品的生命在文字描述中得到了重生与延续,形成了一种理想化的形象,最终进入我们的视野。 当我们再看到史料或传奇故事中对 “舶来品” 的描述,就知道,我们窥见的不仅仅是那些曾经存在过的物品,还是唐朝人丰富的精神世界;正是这些充满异域想象的文字构成了盛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那一味香料,让盛唐的美酒愈加香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未读时日望太高,读完感觉猎奇色彩太浓,缺乏深意。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