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王蒙解读老子的优势在于用七十多年的人生经验、政治经验、社会经验、走红的经验、倒霉的经验来完成这部作品。

内容简介

《老子十八讲》是根据王蒙在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在这本书中,王蒙把一些抽象的哲学道理讲得更明白,讲得更亲切,讲得更易于接受,他用我们今人的经历、经验、思想、知识、观念来证明老子的哪些观点是对人特别有帮助的,哪些是仅供参考的,还有哪些是需要有所调整的。当你体会到老子倡导的天地不仁、宠辱无惊、上善若水、不争故莫能与之争、无为、治大国若烹小鲜、生也柔弱死也坚强,体会到老子的深不见底,你就会耳目一新,大开眼界,一下子深刻从容了许多。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说明
  • 第一讲: 你为什么需要一个大道
  • 道的概念高于一切
  • 我们需要一个参照
  • “道”是世界与人生的主心骨
  • 寻“道”可以增智慧
  • 老子的眼光与众不同
  • 你能看几步棋
  • 谁也做不到从胜利走向胜利
  • “道”是哲学,也包含着信仰
  • 怎么样去总结一下“道”呢
  • 不争与共享
  • 把你的时间、精力投放在什么地方
  • 回到婴儿状态去
  • 又精微,又模糊
  • 解读概念与改革开放
  • 寻“道”是不是宗教信仰
  • 寻找大道的过程乃是一个命名的过程
  • 第二讲: 道法自然
  • 人要像地一样有所承担
  • 天地的道化或道德化
  • 经验达不到的地方智慧却达到了
  • 自然就是自然而然
  • 相信自然而然是人民的共识
  • 为什么说车到山前必有路
  • 理想的政治是自然而然地做事的
  • 为什么说知道了美反倒丑恶起来了
  • 老子的天地不仁说太刺激了
  • “道”像雨露一样
  • 老子捅破了你的窗户纸
  • 微笑是有定价的吗
  • 夫妻间需要不需要每天说“我爱你”
  • 要自然而然,不要刻意作秀
  • 不能操之过急
  • 从道法自然的角度看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 第三讲: 无为是关键
  • 为,还是不为
  • 越是不那样做,越是能够达到目的
  • 善于干什么,就用不着刻意去干什么
  • 美丽的无为令人陶醉
  • 应做的事各式各样,不可以做的事应有共识
  • 怎么样分辨好人和坏人
  • 精兵简政
  • 不要想那些永远做不到的事
  • 对谦虚的哲学表述
  • 上善若水
  • 感悟水,喜欢水
  • 虚与静
  • 第四讲: 有、无,一、二、三
  • 当然是“无”中生“有”
  • “无”才有用
  • 老子的哲学是对生活的发现
  • “无”的优越性
  • “无”是想象浪漫的前提
  • 哲学的魅力在于发现生活
  • 中华文化对于“一”的追求与崇拜
  • “道生一”兼论解读老子的可能性
  • “道”的根本在于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
  • “道”本身包含了自己的对立面
  • 一分为三
  • 超越简单的两分法
  • 在“一、二、三”的讨论中看中西文化观念的差别
  • 崇拜“一”也警惕“一”
  • 第五讲: 宠辱无惊
  • 朝为座上客,夕为阶下囚
  • 得宠这个话并不好听
  • 范进中举与小公务员之死
  • 《红楼梦》中的得宠与失宠
  • 谁能做到宠辱无惊
  • 大患若身
  • 这是不是老子的荒谬
  • 消化痛苦,提高人格
  • 以尊严和信心对待宠辱
  • 谦卑与钝感
  • 多几个世界
  • 对宠辱都要有准备
  • 宠辱无惊与物极必反
  • 宠与辱的两面性
  • 宠辱的不可预见性
  • 零心态与从零做起
  • 论万世、高境界
  • 第六讲: 知白守黑
  • 黑格尔盛赞“知白守黑”
  • 保持温和
  • 绅士的风度
  • 摄像镜头的启示
  • 老子为什么提倡低调
  • 知与守并不统一
  • 知白守黑的延伸
  • 韬光养晦
  • 磨难是必要的
  • 难得糊涂与愚不可及
  • 大智若愚
  • 大雅若俗
  • 和光同尘
  • 第七讲: 治大国若烹小鲜
  • 中山服与西服并不截然对立
  • 老子的立言无与伦比
  • 他要力挽狂澜
  • 谁能举重若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小事有时候要当大事来做
  • 下知有之最好
  • 大道乌托邦
  • 治国的化境
  • 烹小鲜论
  • 烹小鲜的美感
  • 连鬼神都不闹腾了
  • 老子对不良政治的抨击
  • 民本思想的萌芽
  • 老子的三宝
  • 第八讲: 老子会怎样用兵
  • 老子其人
  • 老子的神奇兵法
  • 老子是不是阴谋家
  • 弱也可能胜强
  • 利用对手的弱点
  • 王熙凤是怎样灭尤二姐的
  • 欲取先予
  • 相反相成
  • 老子的反战思想
  •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 哀兵必胜
  • 弱者的智慧
  • 要不要秘密武器
  •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 善战者不怒
  • 从军事说到用人
  • 骄兵必败
  • 第九讲: 老子的养生理论
  • 中华文化中的养生问题
  • 生命与大道合一
  • 达·芬奇论生与死
  • 苏东坡话生死与寿命
  • 三个“十有三”
  • 日月之精华
  • 循大道而养生
  • 生命的自我调整
  • 日本人注意人事与季节的配合
  • 贪欲、有为与宠辱催人灭亡
  • 过度的营养、医疗与锻炼修为
  • 养生的诀窍在于不养生
  • 无死地最重要
  • 以恬淡养生
  • 第十讲: 老子为什么求愚非智
  • 为什么老子喜欢“愚”
  • 不出户,知天下
  • 人常常会在常识上犯错误
  • 要本土化而不能过分远洋化
  • 不应该是无知的本土化而是学贯中西又立足本土
  • 牛顿挖两个猫洞
  • 智者的放弃
  • 学然后知不足
  • 以“啬”治天下
  • 抵御有害信息
  • 传统文化中的非智基因
  • 你把智用到了什么地方
  • 第十一讲: 小国寡民的乌托邦
  • 老子的非大国主义
  • 效率与标准化的悖论
  • 老子的“非发展观”
  • 复杂能不能变成简单
  • 紧缩人际关系
  • 当代的反全球化思潮
  • 什么样的发展才算得上科学
  • 人类能不能返璞归真
  • 欲望的满足与控制
  • 遥控器是不是灾难
  • 饶了吧,音乐
  • 简朴永远是美德
  • 学会掂量,学会舍弃
  • 一个有名的故事
  • 发展与幸福
  • 向后看
  • 对朴素的向往与怀念
  • 阿Q的经验与教训
  • 答观众提问
  • 第十二讲: 老子智慧的快乐与烦恼
  • 老子的智慧无可争议
  • 通向终极的悟性
  • 通过思辨与感悟走近终极
  • 你能理解九方皋吗
  • 大道的至上感与优越感
  • 文学语言的道性
  • 老子有多牛
  • 智慧令人快乐
  • 老子不可摧毁
  • 好箭也可保存欣赏
  • 智慧也是一种美
  • 老子的苦恼与牢骚
  • 智慧的痛苦
  • 国产最佳寓言:不争论
  • 智商太高了太麻烦
  • 智慧的遭遇与命运
  • 老子也俗了一把
  • 智慧之路是坎坷的
  • 老子是怎样被中华民族所接受的
  • 精神上的巅峰体验
  • 让老子来吧
  • 答观众提问
  • 第十三讲: 得与失、成私与无私
  • 关于私利
  • 不有、不恃、不宰
  • 道性非私
  • 把私摆在哪里
  • 对私的实事求是的讨论
  • 争取私利的代价及其他
  • 大处不算小处算是人类通病
  • 过分自私只能适得其反
  • 拉弓的启示
  • 奉天下才是大道
  • 不要太膨胀
  • 知足与知止
  • 你不可能得到所有的“点儿”
  • 物壮则老
  • 付出必须超前,收益往往滞后
  • 牙与花生的人生况味
  • 第十四讲: 得道者的风度
  • 风度与举止
  • 深不可识
  • 勉为其难的形容
  • 解冻说的滥觞
  • 温温恭人
  • 孔子、老子的风度说比较
  • 森吉德玛与兰花花
  • 动静与浊清
  • 风格是可以自我调节的
  • 踮着脚站不稳
  • 起码不要惹人讨厌
  • 风度表现了人的生活质量
  • 提倡淡泊
  • 老子有时会说反话
  • 至柔为上
  • 风度与软实力
  • 第十五讲: 逆向切入的处世方法
  • 为什么老子喜欢反着说话
  • 大成就必然带着遗憾
  • 为什么大直若屈大盈若冲
  • 巧要靠拙功夫积累
  • 曲则全,枉则直
  • 悖论的分析
  • 一生真伪有谁知
  • 不能急于求成、一条筋
  • 论臭皮匠与诸葛亮关系的多种可能性
  • 为什么A常常不像A
  • 大仁若伪,大智若妖
  • 大方无隅还是外圆内方
  • 晚成还是免成
  • 第十六讲: 大国之道
  • 大国怎样才能长治久安
  • 大国与小国
  • 越大越谦虚
  • 高潮化与正常化
  • 关于速度
  • 谁能做到报怨以德
  • 脚踏实地
  • 治国不能忽悠
  • 小谎易破与大谎难缠论
  • 老子的非战思想
  • 不能无理想,也不能太理想主义
  • 坚持和平发展
  •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
  • 以百姓之心为心
  • 防微杜渐,避免被动
  • 坚持到底
  • 第十七讲: 虚静、复命、知常
  • 让我们一起体悟道的特征
  • 道的名称与美好特质
  • 虚静是道的一个侧面
  • 观复的意义
  • 万物万象都要归根
  • 归根实大不易也
  • 归根的踏实感
  • 归了根就静了,复了命了
  • 从“知常”一步一步上台阶
  • 虚与静的含义
  • 有什么也不能有病有恶
  • 静才能进入最好的状态
  • 能婴儿乎
  • 婴儿论与弗洛伊德
  • “和”才是“常”
  • 怀念婴儿时期
  • 但愿童心未泯
  • 删繁就简
  • 为什么不断出现原孩旨主义
  • 第十八讲: 老子仍然活着
  • 谈论老子,其乐何如
  • 《老子》的文学性
  • 经典文体与弹性论述
  • 中华经典的特点之一:易于背诵,难以解说
  • 是同义反复吗
  • 诗体的《道德经》
  • 老子有利于人们的自我安慰
  • 老子教我们说话
  • 哀兵必胜的煽情性
  • 词句也是不能任意置换的
  • 再谈儒道互补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中国人的精神内核

    老子《道德经》是中华文明的内核,中华文明经典受到文字的影响,完全有别于西方经典。老子道德经 5 千字,如何解读看读书人的修行,各种解读版成千上万,因原文的洗练精简,各人读出的意境不同,几千年社会环境变化,内核不变,西方圣经是语音文字传承,原经文不免因社会环境变化,让读者怀疑,比如各种神迹。而《道德经》5 千字易背诵传承,但正因为精简,难以解说,可以说是常读常新。本书著名作家文化部长王蒙的解读不是逐字逐句的解释,是共读,闲谈感悟,老人一生沉浮,听老人的人生感悟有益。老子没有创造一个像主人的神,也不过分强调信仰与崇拜,而是通过思辨创造一个比主人还主人,比终极还终极,比天高,比海深,比宇宙还大,即是存在又是本质,既是概念又是规律,这个概念就是 “道”。大道至简,可最简单也最难遵循,《道德经》值得反复研读,读出自己版本。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聽得爽

      王蒙好口才,解釋世間一流大智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00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作者写这本书想要解决什么问题?你用这个问题就可以找到一本书的核心价值观。因为作者写作一本书,他一定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写的,这也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我们曾经说过,阅读的价值在于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而作者写书的价值也是同理,也是为了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比如《影响力》这本书,作者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就是想要通过了解提升影响力的原因,从而解决提升一个人的影响力问题是吧。在我们回答问题之后,还需要再回答一个问题,就是在书名后面加个是什么三个字,那影响力是什么?影响力就是有多少人愿意支持你,支持的人多影响力就大,反之,支持你的人少影响力就小。002、作者想要通过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既然作者要解决问题,就一定会提出解决方案,第二步我们就需要根据作者要解决问题找到问题解决方案,一般我们可以在书的封面封底、广告语以及书的序言或目录中去找。那提升影响力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从书的目录中我们可以看见提升影响力的 6 个技巧,所以答案就是作者通过使用使用 6 个技巧来提升一个人的影响力。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磨铁图书

        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众类民营图书公司之一。磨铁图书是业内知名作者公认的最佳出版合作平台,目前公司已经签约王蒙、周国平、余秋雨、于丹、蒙曼、冯唐、南派三叔、当年明月、张德芬、今何在、阿桂、刘同、马东团队、白茶、郭斯特、使徒子、伟大的安妮、张悦然天下霸唱、雷米、Priest等众多业内知名作家。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畅销小说作者和他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