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各方面对《离骚》文本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

内容简介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作为中国的第一首长诗,无论对中国文学创作还是对中国学术研究均具有深远的影响。本书站在学术史的起点上,从分段方法、结构模式、结构特点、时间意识、空间意识、名物的表现特点与形成机制、名物的表现手法与审美特征、美人形象、灵均形象九大专题,来对《离骚》文本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同时,附录“《离骚》精读”,对《离骚》全篇进行新的注释、翻译与赏析,适当吸收前人的点评,以便从中窥探屈原惊世的文学才能和悲壮的政治志向。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一、本书的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 二、相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概览
  • 三、本书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论《离骚》的分段方法
  • 一、从音韵的形式来分段
  • 二、从赋比兴的手法来分段
  • 三、从卒章显志的体制来分段
  • 四、从回环复沓的特点来分段
  • 五、从虚实的运用来分段
  • 六、从构篇的类型来分段
  • 七、从时空的变换来分段
  • 八、从角色的转换来分段
  • 九、从祭祀的模式来分段
  • 第二章 论《离骚》的结构模式
  • 一、“序乱”结构模式
  • 二、“对话”结构模式
  • 三、“行动”结构模式
  • 四、“回抱”结构模式
  • 第三章 论《离骚》的结构特点
  • 一、承转得体
  • 二、复沓有致
  • 三、虚实相济
  • 第四章 论《离骚》的时间意识
  • 一、表达方式
  • 二、表现内涵
  • 第五章 论《离骚》的空间意识
  • 一、空间的建构:故土与乐土
  • 二、空间的隔断与沟通:门与路
  • 三、空间的取向:南方与西方
  • 第六章 论《离骚》名物的表现特点与形成机制
  • 一、表现特点
  • 二、形成机制
  • 第七章 论《离骚》名物的表现手法与审美特征
  • 一、表现手法
  • 二、审美特征
  • 第八章 论《离骚》的“美人”形象
  • 一、“美人”形象的他者身份
  • 二、“美人”形象的内在意蕴
  • 三、“美人”形象的生成原因
  • 第九章 论《离骚》的“灵均”形象
  • 一、“灵均”形象的塑造背景
  • 二、“灵均”形象的自我剖白
  • 结语
  • 附录: 《离骚》精读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