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哲学家陈嘉映的中国游记,摹景状物细致自然,叙事抒怀透出潇洒真诚的人生境界,读其书想见其为人。

内容简介

本书是陈嘉映教授的旅行随笔,是他1981年春游历时写给亲友的信。书中不但摹景状物,开出疏朗境界,又杂有作者于自然、人生的感悟,与草木山水相映成趣。

不同于他学术文章的严谨,本书笔调清新明快,既描写了旅行沿途的景致,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又有作者对于日常生活的一些思考和联想。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封 3月17日~18日 娘子关→骊山→西安
  • 第2封 3月19日~20日 半坡/碑林→成都
  • 第3封 3月21日~23日 杜甫草堂/武侯祠→青城山
  • 第4封 3月24日~26日 乐山大佛/青衣亭→峨嵋山脚
  • 第5封 3月26日~29日 峨嵋车站→成昆线隧道→昆明车站
  • 第6封 3月31日~4月1日 昆明温泉/西山/石林→贵阳花溪
  • 第7封 4月2日~3日 贵阳流山→桂林伏波山/七星山/象鼻山/漓江
  • 第8封 4月3日~5日 桂林南溪山月岸/叠彩峰/隐山→阳朔
  • 第9封 4月5日~7日 漓江→阳朔→梧州
  • 第10封 4月7日~8日 梧州西江种种
  • 第11封 4月8日~9日 肇庆天柱阁
  • 第12封 4月9日~11日 广州中山大学/白云山
  • 第13封 4月13日~14日 汕头看海
  • 第14封 4月15日~16日 云霄→漳浦→漳州→厦门→福州→鼓浪屿
  • 第15封 4月17日~19日 泉州→福州西湖/戚公祠/乌龙江大桥/涌泉寺
  • 第16封 4月20日~22日 福安交溪→福鼎灵溪→南雁荡/会文书院→北雁荡
  • 第17封 4月23日~25日 温州北雁荡由浅入深
  • 第18封 4月28日 朝辞雁荡暮至余杭
  • 第19封 4月28日~5月2日 千古如斯的余杭
  • 第20封 5月4日~5日 黄山天都峰排云亭
  • 第21封 5月6日~8日 青阳九华山/安庆小孤山
  • 第22封 5月8日~11日 鄱阳五老峰/三叠瀑
  • 第23封 5月11日~14日 南京中山陵/玄武湖→苏州园林
  • 第24封 5月15日~17日 苏州天平山沧浪亭→上海
  • 第25封 5月18日~23日 沪青海航→青岛崂山→返京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18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凡人

    —— 读《旅行人信札》 陈嘉映【著】忽闻笔者曾记录八十年代初到过广东福建一带的点滴行迹,也包括我所熟悉的城市,如汕头、广州、肇庆、厦门等。带着窥探彼时的好奇心,翻开这本似流水账又似散文的信札,其中笔者的性情、趣闻和对各地的不一风评早已跃然纸上。📝且行且记从西安一路南下,到两广后沿东南沿海北上,直至返京。笔者有着沿路写信札的习惯,一方面是向家中父母、兄长,乃至亲友汇报自己的旅途行迹,呻叹之余也可遇得亲友招待;一方面是笔者沿途的所见所闻,给了初见外界的中国青年以励志、以半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变化。文中收录的均是 1981 年旅行时寄给北京亲友的信。在出版之前除了略作修整,删除了纯属家务事的部分之外,其余信件均全文出版。这对我们回望印象已然模糊的 80 年代初,有了更朴实、接地气的观察素材。📝见人文现历史🌿为什么选定西安作为旅途的第一站?只因西安和笔者居住的北京都是历代皇朝选来建都的北方城市,所以有很多相像之处。况且,在西安,特别体会得到中国往昔的强大繁荣。知识分子比较爱国,就因为他们知道这个国有过那么值得自豪的过去。如果从来没有过未央宫、大明宫,只有如今浐河泥沙上的茅棚,谁要爱这个国才怪呢。🌿仅存 “一生谨慎”,却无 “宁静以致远”?一个人的身后名声和这个人生前的日子经常是那样不相称的。比如成都的杜甫草堂,全不同于想象,毫无唐代遗风,倒更像清朝的园林。满怀着仰慕到了武侯祠,再读隆中对出师表,更深感前贤的才能品格志向。中国古人一向以胸怀大志为荣。卧龙闲散于山林间,天时地理人事,却无不了然在胸。这种大丈夫建功立业的气概,让这几千年里人才辈出,国势不衰。如今,一面口说着 “看穿” 一面争些蝇头小利的且不去说他,实有才能的也过早 “懂得了生活”,不知是真得了道还是简简单单地怕失败,胸无大志,不图进取,沾沾自喜于一点天赋的才能和琐碎的赞誉,仿佛古之大贤还不如他悟得到处穷的原则。🌿在变迁不定的历史中寻找不磨灭的功勋?西湖的疏浚和建设,得力于白居易和苏东坡尤甚。白堤、苏堤因以得名焉。东南形胜,在诗人们的治理下,和平昌盛,锦绣繁华。古时的太守们,出则攻城略地,治国安邦;退则花间月下,歌舞诗酒。文史向来都是同进退,共荣辱。📝随意性情此处所指的 “随意” 并非随便之意,而是笔者总能随着自己的真实想法、坦率性情去 “毒舌” 般地吐槽或者褒奖。就像,我也曾经在某处找到记忆中的自己。🌿比如文中对于阳朔的描述,“阳朔附近山水可爱,却没有什么雄奇惊人的。” 也可谓 “一针见血却无中要害”,尺度也是拿捏得恰到好处,让人读起来显真又非矫揉做作。🌹我对于阳朔的初印象,是多年前大学的毕业旅行。全班五十几号人包一大巴车从广州深夜出发,一路上不晕车的得帮着照顾晕车的同学,熟睡的呼噜声、翻滚的呕吐声此起彼伏。好不容易熬到天快亮的四五点,桂林山水的轮廓也逐渐在车窗外呈现。比起广东的山水,伫立在水中的群山,与高速行驶的车挨得好近,或许是天还未全亮开,有点墨绿色冷调的压迫感扑面而来。夜里逛了西街喝啤酒,吃了一顿不算美味的啤酒鱼(骨刺实在太多),白天三五成团地到漓江坐竹筏,可惜却是电动竹筏的,“突突突” 的发动机声音和传说中 “甲天下” 的山水拼凑出的画面实在不算太美。🚅一个人的出行,有一个的好处,自在随性。🌿虽在深山野外中,曾孤独无助,但不恰好学会了自己决定,遇到问题自己拿主意吗?🌿虽也穿行都市间,受亲朋接待,生活无忧,行程紧凑,但不也恰巧学会了顺从长辈的意思,或与他人如何更好地相处吗?🚅人生,会有如此一行,甚喜甚幸。天暗月明,斗转星移,都在于自己旅程中怀揣的心是动是静。西边,林木之外,残月半斜;东边,霞光渐明。又是一个静谧清新的早晨!

      2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万里遐征汗漫路,远游致身性灵足

      第一次认识陈嘉映先生是前几年的一个视频,他和刘擎老师一起的对话节目《什么是良好生活?》。当时仅看到陈先生的淡定从容与儒雅风度,已是叹服不已,更不要说他高屋建瓴地观点,系统清晰的逻辑,以及旁征博引的阅历。这本《旅行人信札》是一本很薄,而又意蕴深远的书。这次趁参加一个海南文旅周的机会,同步来读这本书真是再合适不过。因为此刻的三亚,就有很多与陈先生同频的人。"你需要做的,就是去做那些 “无法控制” 的事情,并用此来磨练和成就你的自由意志"。上午的一位演讲嘉宾,正如是说时,我看到的画面却是:年轻的陈嘉映在桂林七星岩上,感受 "惟身悬崖壁,无从雀跃尔。云时而在上,时而在下,时而身际环游" 的情景,还有就是他被困在北雁荡瀑布下,和同在困境中友人 "讲起 ReadersDigest 里,有个人在瑞士冰缝下久立得救的故事" 的情景。"做困难的事,躬身入局,用体感的多维信息强化、升维你的认知,塑造你的灵魂”。这是又一位嘉宾的发言,这是年轻的陈嘉映做的事情。这也是徐霞客当年做过的事情。作为当年万历年间的非主流,徐霞客用他的脚步,丈量了、记录了中国,从而今成为了被全世界所纪念的地质学家、生物学家,和文学家,至今仍在激励着包括陈嘉映先生在内的无数人" 重走霞客路 "。嗯,那么谁记得万历、崇祯两朝出了那些状元、进士,他们又给中国和世界留下了什么?你能触达的世界和你触达世界的方式,实际决定上你的世界观。你的世界观决定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价值观又影响你的起心动念和你的行为。你的行为就是触达你的世界。这不是无限套娃,这是真实不虚的现实。这是为什么有人改变世界,有人等世界改变自己?这是为什么有人喜悦充盈,有人焦虑不安的根本原因。这也是塑造了每个人的不同原始信念的出发点。感恩前人的指引,感恩每次磨砺的旅行。在路上,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在那里,有与你同频共振的人。“用热爱扎根、用专业赋能,与同频共创”,这便是读这本《旅行人信札》所带给我的力量。

        5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出行方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画卷

        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周游世界的梦,能够真正实施的人则是少之又少。

          1
          评论
        • 查看全部42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综合性的文学艺术出版社。它的前身新文艺出版社,是在由原郭沫若主持的群益出版社、俞鸿模的海燕书店和任宗德主持的大浮出版公司自愿合并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公私合营出版社,以后又陆续有巴金主持的平明出版社和文化生活出版社等相继并入。1952年6月1日,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