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美国科幻大家金·斯坦利·罗宾逊代表作,星云奖&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火星移民必备生存指南。

内容简介

在我们抵达以前,火星是一片空白。

地球纪元2026年。一支由各行业精英组成的百人探险队离开地球,登陆火星。这里曾是一个伟大的标记,一个浩瀚的象征,一个让人俯首的力量。但如今,它只是一块荒芜的土地。

移民区陆续建起,连接地球与火星的太空电梯逐渐成型,人们蜂拥而至,在火星轨道上架起反射镜,挖掘深入地幔的超深井,想把这孤寂的星球改造得适合地球人类居住。与此同时,一个主张维持火星原貌的组织在隐秘地活动,而旨在开发火星矿产谋求私利的跨国企业则肆无忌惮地运营。

终于,一场持续了两个火星年之久的沙暴之后,太空电梯倒塌了……火山爆发,冰川消融,火星陷入红色的汪洋。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部 庆典
  • 第二部 起航
  • 第三部 熔炉
  • 第四部 思乡
  • 第五部 轮回
  • 第六部 暗箭
  • 第七部 巨变
  • 第八部 终曲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火星殖民陷入内耗怪圈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火星移民也深陷内耗的怪圈。想象力是超越生理生命的一种精神生命,只要想象一种也许永远不会发生的危机,就能把自己从思想的怠惰中唤醒。最深沉的危机意识才会激发人的无限创造力。由此让我们把想象力的触须伸到火星上去。
    首先,这是演绎火星传说……   
    殖民者踏上这块土地,他们开拓,他们欣赏,他们赞美,他们索取,他们发动战争,他们死去…… 而人类移民终于在火星扎下了根基 —— 洪水冲过亿万年干涸的火星表面,新生和死亡联袂降生。
        其次,这是演绎文化传说……
    美国人、俄国人、日本人、中国人、瑞士人、阿拉伯人…… 都来到这块土地,最终变成火星的居民,文化的血脉仍在,果实却带上火星大地深红的厚重色彩。
    还有,就是那些男男女女的传说……
    从 “最初的百人” 开始,那一百个探险者,他们身上充斥着撒谎、欺骗、努力、挣扎,只为了前往茫茫太空的另一端那颗红色的星球,为了梦想、欲望、追求、名誉、利益、理想和信仰而不顾一切。
    前路漫漫,等待着他们的,是面前火星危险和严酷的生活环境;是身后地球日益绝望恶化的政治环境;是欺骗和背叛;是爱与被爱;是强权和淫欲;是分裂和谋杀……
    我读了这部书,最大的感觉就是回到了母系氏族社会,也许应该改个名字,叫 “火星上的玛雅传说” 更加合适些。
    整部作品贯穿着女人当权的主线,但女人当权是在男人当中搞政治平衡来实现的。玛雅 —— 她在火星开拓团队中是领导者,她是摇摆在两个具备实力的男人之间,颇有些神经质的荡妇;她的心思细致而缜密,也是努力弥合团队裂隙的有效调停人;她是具有一定眼光的开拓者和实干家;她是孤独;她是传说。
    像玛雅、弗兰克、约翰,这些火星殖民者的英雄形象,作品的前半部分就是以他们为主角而展开的。他们每个人的探险经历都是一部英雄传奇。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们的形象塑造略显扁平,不够立体化。或者是翻译的缘故,人物对话显得太多,心理及性格描写又太少,描写性格不够突出而鲜明。
    就连我很认同的安,这个人是中立主义者,凡事张弛有度,很中庸不偏激。我除了支持她的思想观点和行为准则外,对她的性格实在并不看好。而描写杜瓦医生那段情节,看了更是痛苦,他就是一个完善的自我主义者,一会想到了普罗旺斯,一会想到了阿维尼翁,而且每一次想到都没有一种境界上的深化,人物性格塑造,或者内心世界的描写,没有螺旋式的上升或者波浪式的前进,就好像是在一个平面上不断盘旋的鸟,不能振翅高飞。
    如果说,这部作品是科幻小说,还不如说它是个开拓火星的纪录片。纪实 —— 纪录片总是平实的,仿佛一个个真实的镜头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忠于现实、忠于细节。但科幻小说就不是这样,可以说,纪实成就了《红火星》,也毁灭了《红火星》。

      1
      评论

    出版方

    华章同人

    北京华章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隶属重庆出版集团,主要致力于经典图书和畅销图书的策划与营销,在文学、社科图书领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拥有一批中外的重量级作家、学者资源。公司倡导文化品味与市场效益相结合的宗旨,主张图书成为人的精神家园和智慧源泉,强调图书的品质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