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娓娓道来,和读者游观云影天光,宛在潇湘画里行。

内容简介

“潇湘”指“清深的湘水”,又是“潇水”和“湘水”的合称,泛指湖南。

“潇湘八景”为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以及渔村落照。北宋“潇湘八景”画题,催生了“西湖十景”“北京八景”等各种地方景观。

本书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探讨“潇湘”山水的诗情与画意。作者亲身探访“潇湘”地域,梳理宋代以降的“潇湘八景”文本,结合丰富的文学与美术作品分析“潇湘”山水诗画的文学意象、文化空间和抒情底蕴,并对其在东亚的传布和演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山水的名字
  • 第一章 潇湘八景
  • 一、追寻“潇湘八景”
  • 二、制造文化记忆
  • 三、人在潇湘画里行
  • 四、董其昌的错爱
  • 五、结语
  • 第二章 “潇湘”山水画之文学意象情境探微
  • 一、前言
  • 二、“潇湘”的语义文化谱系
  • 三、恨别思归:潇湘文学意象情境之一
  • 四、和美自得:潇湘文学意象情境之二
  • 五、结语
  • 第三章 阅读风景
  • 一、前言
  • 二、“八景”概念的酝酿
  • 三、苏轼与宋迪《潇湘八景图》的创作
  • 四、潇湘八景图与苏轼文艺思想
  • 五、结语
  • 第四章 宋代题“潇湘”山水画诗的地理概念、空间表述与心理意识
  • 一、前言
  • 二、“潇湘”的实质地理与文化地理
  • 三、具现或象征:“潇湘”山水画及其题诗的创作与解读方式
  • 四、宋代题“潇湘”山水画诗的空间表述与抒情基调
  • 五、宋代题“潇湘”山水画诗的视觉心理
  • 六、结语
  • 第五章 漂流与回归
  • 一、前言
  • 二、“潇湘”山水画之“在地化”与“抽象化”
  • 三、宋代题“潇湘”山水画诗的内容
  • 四、漂流与回归
  • 五、结语
  • 第六章 浮生一看
  • 一、前言:千古神物
  • 二、渔唱潇湘
  • 三、看“画”禅
  • 四、浮生一看
  • 五、结语
  • 第七章 玉涧《潇湘八景图》东渡日本之前
  • 一、前言:两枚印章的“异境”之旅
  • 二、三教弟子:玉涧或鲜于枢
  • 三、鲜于枢的三教因缘
  • 四、映照的文本:玉涧与鲜于枢父子
  • 五、结语
  • 第八章 无边刹境入毫端
  • 一、前言
  • 二、再探玉涧
  • 三、潇湘八景图的禅意化
  • 四、世间宜假不宜真
  • 五、玉涧《潇湘八景图》题诗解读
  • 六、无边刹境入毫端
  • 七、结语
  • 第九章 “江山如画”与“画里江山”
  • 一、前言
  • 二、地方八景(十景)的出现
  • 三、西湖十景图与嘉禾八景图
  • 四、“情景交融”与“以景代情”
  • 五、“江山如画”与“画里江山”
  • 六、结语
  • 第十章 旅游、卧游与神游
  • 一、前言
  • 二、明代“潇湘”山水画概观
  • 三、明代文人题“潇湘”山水画诗的内容
  • 四、旅游、卧游与神游
  • 五、结语
  • 后记 行在潇湘画里
  •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