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一段惊心动魄的香港回归较量史,一部鲜为人知的中欧外交风云录。
内容简介
1984年,中英达成解决香港问题的协议,但英国并不甘心撤出香港。 90年代初英方修建香港新机场,是想留给未来特区政府沉重的债务负担? 回归前夕,英方加紧推行香港政改方案,意欲何为?回归之后的特区治理,毫无先例可循,各种困难与麻烦不断。亚洲金融风暴香港遭遇重大冲击,香港如何在中央支持下走出困境?中央驻港工作机构面临多方面压力,如何在风浪中站稳脚跟?居港权引起重大政治风波,如何平息?围绕香港问题,我国与英国进行了漫长的正面交锋和暗战,其中的艰难和惊险超乎我们的想象。而中欧之间的关系,在过去几十年来也可谓惊心动魄,颠簸前行,经历了很多不为大众所知的博弈和较量。
资深外交家姜恩柱就是中英关系以及整个中欧关系发展的直接参与者,甚至是塑造者。从西欧司司长,到驻英国大使,再到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主任,他亲历了中欧之间的诸多重大事件,主导了无数次交涉和谈判。在《大国较量:中欧关系与香港回归亲历》中,他将自己几十年的对欧外交工作细说从头,围绕中欧关系、中英关系、香港回归等重大事件,对历史事件中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进行了揭秘和解读,尤其是对香港回归前中英两国尖锐而复杂的外交斗争进行了详尽的记录。真实生动的谈判场景还原,简练清晰的来龙去脉解析,以及对历史和未来的思考,《大国较量:中欧关系与香港回归亲历》体现出一个外交家的智慧和深刻洞见。
这对外交工作者来说是一部可贵的历史参考书,对普通读者来说,也是一本难得的外交风云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一
- 序言二
- 序言三
- 第一章 中欧关系艰难岁月
- 从封锁禁运到建交高潮
- 邓小平同志谈我国战略调整和对欧政策
- 80年代末风云突变
- 芬兰不参加反华大合唱
- 南欧国家对华态度务实
- 李鹏总理欧洲破冰之行
- 解决澳门过渡期有关问题
- 几百年难得的历史机遇
- 第二章 反对法兰西等国干涉我国内政
- 奥斯陆上演指鹿为马的闹剧
- 反对法国向台湾出售武器
- 荷兰再掀出售潜艇风波
- 第三章 德国统一和中德关系的恢复
- 改变欧洲格局的重大历史事件
- 中国是少数一贯支持德国统一的国家
- 邓小平对德国的忠告
- 在波浪中颠簸前进
- 在西欧对华关系上一马当先
- 第四章 中英关系跌宕起伏
- 人生转折
- 在西方的重要阵地
- 昔日帝国的外交战略调整
- 洪流冲走“台湾地位未定论”
- 终于走上正常化轨道
- 两国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 第五章 香港回归前的激烈较量
- 修建香港新机场问题
- 推行代议政治体制的图谋
- 对抗与谈判
- 第六章 出使英国
- 英国政治和外交体制
- 中英关系乍暖还寒
- 工党对华政策取向
- 英国金融实力
- 伦敦的变与不变
- 第七章 香港回归祖国后的初期阶段
- 历史性时刻
- 香港是一本深奥的书
- 站稳脚跟
- 香港经济形势
- 回归后的挑战和机遇
- 第八章 适应历史性转折
- 内地官员首次参选港区人大代表
- 居港权引发重大法律问题
- 根据香港情况循序渐进地发展民主制度
- 中央领导人访港
- “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 离任
- 今后的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 第九章 议会外交:交锋与交流
- 同美国国会的对话和交锋
-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和中俄议会交流
- 审议边界条约
- 新闻发布会的台前幕后
- 结语
- 后记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