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引发国内外热议的反乌托邦警世寓言,重新发现的大师经典,特别加入阿特伍德最新序言,亲自解读“使女”的秘密。

内容简介

奥芙弗雷德是基列共和国的一名使女。她是这个国家中为数不多能够生育的女性之一,被分配到没有后代的指挥官家庭,帮助他们生育子嗣。和这个国家里的其他女性一样,她没有行动的自由,被剥夺了财产、工作和阅读的权利。除了某些特殊的日子,使女们每天只被允许结伴外出一次购物,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眼目”的监视。

更糟糕的是,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人类不仅要面对生态恶化、经济危机等问题,还陷入了相互敌视、等级分化和肆意杀戮的混乱局面。女性并非这场浩劫中唯独被压迫的对象,每个人都是这个看似荒诞的世界里的受害者。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序
  • 新版序言
  • 引语
  • 1 夜
  • 第一章
  • 2 采购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3 夜
  • 第七章
  • 4 等待室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5 午休
  • 第十三章
  • 6 一家人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7 夜
  • 第十八章
  • 8 产日
  • 第十九章
  • 第二十章
  • 第二十一章
  • 第二十二章
  • 第二十三章
  • 9 夜
  • 第二十四章
  • 10 安魂经卷
  • 第二十五章
  • 第二十六章
  • 第二十七章
  • 第二十八章
  • 第二十九章
  • 11 夜
  • 第三十章
  • 12 荡妇俱乐部
  • 第三十一章
  • 第三十二章
  • 第三十三章
  • 第三十四章
  • 第三十五章
  • 第三十六章
  • 第三十七章
  • 第三十八章
  • 第三十九章
  • 13 夜
  • 第四十章
  • 14 挽救
  • 第四十一章
  • 第四十二章
  • 第四十三章
  • 第四十四章
  • 第四十五章
  • 15 夜
  • 第四十六章
  • 史料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14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性与爱的博弈

    《使女的故事》是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所著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虚构的极权主义国家 "共和国" 的故事。这个国家对女性进行了极端的压迫和剥夺,让她们失去了自由和尊严。这本书揭露了女性在极权主义社会中的苦难和无助,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在这个虚构的国家中,女性被剥夺了所有的权利和自由,她们被迫成为 "使女",只能为统治者生育后代。她们失去了自己的身份和尊严,成为了一种生育机器。这种极端的压迫和剥夺,让女性失去了自由和尊严,成为了社会的弱势群体。然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奥芙弗雷德并没有放弃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她在极权主义社会中,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不断地寻找自由和希望的出路。她通过与其他女性的交流和合作,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和价值,最终成功逃脱了极权主义的束缚。同时,这本书反思了社会的问题和人性的扭曲。在极权主义社会中,人们为了权力和利益,不惜剥夺他人的自由和尊严,这种扭曲的人性让人深感悲哀和无奈。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探索,寻找建立自由、平等和公正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阅读《使女的故事》是一次深刻的思想之旅,让我对女性、自由和平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关于社会和人性的哲学著作,值得每个人认真阅读和思考。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荒诞中的现实

      到底是著名女作家,描写人物心理真实细腻,挖掘人性深刻又残酷。此书描述的是荒诞的虚幻的世界,却总是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那紧张与压抑,那被剥夺了一切自尊与权利的生活陌生又熟悉,提醒我们一切皆有可能,和平和美好的生活不是与生俱来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隐喻和抉择

        深夜,终于读完了《使女的故事》。前后 10 天时间断断续续阅读,也只用了不到 5 个小时的时间。其实一个下午就可以读完的,如果沉浸在阅读中间。
        不过,这本书不适合在白天阅读,只适合在夜深人静,一个人的时间。太多的隐喻需要思考,太多的情境需要抉择。


        开篇,就让人窒息。这或许就是阅读中外小说的区别。中国的文学作品,大都会给人一个漫不经心的开头和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尾。西方文学作品,会很直接。包括近代以来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日本文学。所以面对西方文学作品,常常会出现的情况是,拿起来又放下了,然后很久不会再尝试去看。但某一日再拾起时,会一下子就读进去了。
        因为,自己想明白了。
        据说这部小说背后有一系列大火的影视剧作品,很庆幸我没有蹭到热点看过。寻着影视剧作品阅读的好处是人物的代入,会轻松一些。但其实任何的轻松都会有代价的,比如束缚住了想象力。而自己误打误撞般的阅读,尽管会慢一些,但遇见的一定都是自己的。这就是阅读的奇妙,那些只可意会的美妙。
        《圣经》是西方文学的母题,《使女的故事》开篇或者说基础正在此处。作者很仁慈,刚开始就告诉了读者这一点,当然对于对圣经文化相对陌生的中国读者来说,只能借由注解,像拼图一样拼凑起全书的隐喻。不过这样的探索,也很有趣。
        文学来源于生活,《使女的故事》创作于 35 年前的 1985 年。如果有时间的话去探究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成长、生活、教育背景,可能会更能理解这部小说。
        不过我向来不会这样阅读,至少第一遍阅读的时候,我更在意的是,基于我作为读者的成长背景和我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我会读到一个怎样的故事。
        推荐阅读:
        第一,反思视角。
        小说的叙事方式很有趣,主人公奥弗雷德常常会没有任何过度的跳转到对过去生活的叙述。因为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所以代入感很强。但因为主人公又好似旁观者的视角,又使得回忆的情绪相当冷静。
        第二,冲突视角。
        一个从自由世界进入到完全集权化的世界,所有的人都被身份化了。但所有的人在暗中,都在与自己明处的身份对抗着。无一例外,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是被符号化了的所有的人。
        第三,女性视角。
        绕不开的是作者的女性身份,写作于上个世纪的女性文学在这个世纪阅读,居然没有任何的疏离感觉,反而更多的居安思危。这个世界对待女性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样的友好,但我们仍可以充满期待和不懈的努力。

          1
          评论
        • 查看全部39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翻译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1月,系世纪出版集团的成员。上海译文出版社以译介和传播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为主要任务,拥有众多精通英、法、俄、德、日、西班牙、阿拉伯等主要语种并具备学科专业知识的资深编辑;其强大的译作者队伍中多为在外语和中文方面学有专长、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该社同各国主要的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有着广泛、持久的联系,在国际图书版权贸易领域信誉卓著。三十多年来,上海译文出版社一直致力于翻译、编纂和出版外国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双语词典和外语教学参考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