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内容丰富,包含建筑测量、道路测量、桥隧测量、地籍测量、变形监测等等内容,适合根据不同学时选择不同的内容讲授。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根据高等学校及职业技术院校、中专校土木大类专业的实际需要,结合工程测量规范、新技术、新标准进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测量误差基本理论、全站仪及全球定位技术、小区域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地形图的应用、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道路工程测量、桥梁与隧道工程测量、变形监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1章 绪论
  • 1.1 工程测量学简介
  • 1.1.1 工程测量学概述及任务
  • 1.1.2 测绘学的分类
  • 1.2 地面点位的表示方法
  • 1.2.1 地球形状和大小
  • 1.2.2 参考椭球体
  • 1.2.3 测量坐标系
  • 1.2.4 我国大地坐标系的建立
  • 1.2.5 高程
  • 1.3 地球曲率对测量工作的影响
  • 1.3.1 水准面曲率对水平距离的影响
  • 1.3.2 水准面曲率对水平角的影响
  • 1.3.3 水准面曲率对高差的影响
  • 1.4 测量工作概述
  • 1.4.1 测量的基本工作
  • 1.4.2 测量的基本原则
  • 习题
  • 第2章 高程测量
  • 2.1 高程测量概述
  • 2.2 水准测量的原理
  • 2.3 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
  • 2.3.1 水准仪的基本构造
  • 2.3.2 水准尺和尺垫
  • 2.3.3 微倾式水准仪的使用
  • 2.4 水准测量方法
  • 2.4.1 水准路线的形式
  • 2.4.2 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
  • 2.4.3 观测成果处理
  • 2.5 三、四等水准测量
  • 2.5.1 观测方法
  • 2.5.2 计算与检核
  • 2.5.3 观测成果的处理
  • 2.6 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 2.6.1 微倾式水准仪的主要轴线及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 2.6.2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 2.7 水准测量的误差及其消减方法
  • 2.8 自动安平水准仪
  • 2.8.1 自动安平原理
  • 2.8.2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使用
  • 习题
  • 第3章 角度测量
  • 3.1 角度测量原理
  • 3.1.1 水平角测量原理
  • 3.1.2 竖直角测量原理
  • 3.2 光学经纬仪
  • 3.2.1 DJ6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
  • 3.2.2 DJ2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构造
  • 3.3 光学经纬仪的安置和使用
  • 3.3.1 经纬仪的对中和整平
  • 3.3.2 照准目标
  • 3.3.3 读数
  • 3.3.4 合零
  • 3.4 水平角测量
  • 3.4.1 测回法
  • 3.4.2 方向观测法(全圆测回法)
  • 3.5 竖直角测量
  • 3.5.1 竖盘装置
  • 3.5.2 竖直角的观测
  • 3.5.3 竖直角的计算
  • 3.5.4 竖盘指标差
  • 3.6 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
  • 3.6.1 经纬仪应满足的主要条件
  • 3.6.2 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
  • 3.7 角度测量的误差分析
  • 3.7.1 仪器误差
  • 3.7.2 观测误差
  • 3.7.3 外界条件的影响
  • 3.7.4 角度测量的注意事项
  • 3.8 电子经纬仪
  • 3.8.1 电子经纬仪构造
  • 3.8.2 电子经纬仪测角原理
  • 习题
  • 第4章 距离测量
  • 4.1 钢尺量距
  • 4.1.1 直线定线
  • 4.1.2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 4.1.3 钢尺精密量距
  • 4.1.4 钢尺量距的误差分析和注意事项
  • 4.2 视距测量
  • 4.2.1 视距测量原理
  • 4.2.2 视距测量的观测、计算
  • 4.2.3 视距测量误差与注意事项
  • 4.3 光电测距
  • 4.3.1 电磁波测距原理
  • 4.3.2 红外测距仪及其使用
  • 4.3.3 测距成果改正计算
  • 4.3.4 测距仪的测距误差和标称精度
  • 4.4 直线定向
  • 4.4.1 三北方向
  • 4.4.2 直线定向的基本方向
  • 4.4.3 方位角与象限角
  • 4.4.4 正、反坐标方位角
  • 4.4.5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 4.5 用罗盘仪测定直线的磁方位角
  • 4.5.1 罗盘仪
  • 4.5.2 磁方位角测定的注意事项
  • 习题
  • 第5章 测量误差基本理论
  • 5.1 概述
  • 5.1.1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 5.1.2 测量误差的分类
  • 5.2 评定精度的指标
  • 5.2.1 中误差
  • 5.2.2 极限误差
  • 5.2.3 相对误差
  • 5.3 误差传播定律
  • 5.3.1 倍数函数
  • 5.3.2 和差函数
  • 5.3.3 一般线性函数
  • 5.3.4 非线性函数
  • 5.4 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 5.4.1 算术平均值
  • 5.4.2 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 5.4.3 用改正数求中误差
  • 5.5 加权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 5.5.1 权的概念
  • 5.5.2 权与中误差的关系
  • 5.5.3 加权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 习题
  • 第6章 全站仪及全球定位技术
  • 6.1 全站仪介绍
  • 6.1.1 全站仪外观
  • 6.1.2 辅助工具
  • 6.1.3 全站仪的基本介绍
  • 6.2 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 6.2.1 全站仪的应用
  • 6.2.2 全站仪的使用
  • 6.2.3 全站仪基本测量模式具体使用介绍
  • 6.3 全站仪程序测量
  • 6.3.1 坐标放样测量
  • 6.3.2 对边测量
  • 6.3.3 悬高测量
  • 6.4 全站仪观测误差
  • 6.5 全站仪测距误差的检验
  • 6.5.1 测距仪的检视
  • 6.5.2 测距常数的测定
  • 6.5.3 全站仪使用的注意事项与维护
  • 6.6 全球定位系统(GPS) 概述
  • 6.6.1 GPS系统的组成
  • 6.6.2 GPS卫星信号
  • 6.6.3 GPS坐标系统
  • 6.7 GPS定位基本原理
  • 6.7.1 测距码伪距测量与绝对定位
  • 6.7.2 载波相位测量与相对定位
  • 6.8 GPS测量外业实施及内业处理
  • 6.8.1 GPS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 6.8.2 GPS控制点选点要求
  • 6.8.3 GPS控制网的外业观测
  • 习题
  • 第7章 小区域控制测量
  • 7.1 控制测量概述
  • 7.1.1 平面控制测量
  • 7.1.2 高程控制测量
  • 7.1.3 控制测量的一般作业步骤
  • 7.1.4 平面控制点坐标计算基础
  • 7.2 导线测量
  • 7.2.1 导线的布设形式
  • 7.2.2 导线外业测量工作
  • 7.2.3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 7.2.4 以坐标为观测值的导线测量
  • 7.3 控制点加密
  • 7.3.1 前方交会
  • 7.3.2 后方交会
  • 7.3.3 测边交会
  • 7.4 三角高程测量
  • 7.4.1 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
  • 7.4.2 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公式
  • 习题
  • 第8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 8.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 8.1.1 地形图的比例尺
  • 8.1.2 比例尺精度
  • 8.1.3 地形图符号
  • 8.1.4 图廓及图廓外注记
  • 8.1.5 地物和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
  • 8.2 大比例尺地形图解析测绘方法
  • 8.2.1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 8.2.2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工作
  • 8.3 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
  • 8.3.1 数据采集
  • 8.3.2 地形图要素分类和代码
  • 8.3.3 地形图符号的自动绘制
  • 8.3.4 数字地形图编辑和输出
  • 8.4 地籍测量简介
  • 8.4.1 地籍测量的任务和作用
  • 8.4.2 地籍测量平面控制测量
  • 8.4.3 地籍调查
  • 8.4.4 地籍图测绘
  • 8.4.5 识读地籍图示列
  • 习题
  • 第9章 地形图的应用
  • 9.1 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 9.1.1 量取点的坐标
  • 9.1.2 量测两点间的距离
  • 9.1.3 量测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 9.1.4 确定地面点的高程和两点间的坡度
  • 9.1.5 面积量算
  • 9.2 地形图在工程上的应用
  • 9.2.1 绘制断面图
  • 9.2.2 按限制坡度选线
  • 9.2.3 确定汇水面积
  • 9.2.4 根据等高线整理地面
  • 9.2.5 体积计算
  • 习题
  • 第10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 10.1 概述
  • 10.1.1 施工测量概述
  • 10.1.2 施工测量的精度
  • 10.2 施工控制测量
  • 10.2.1 平面控制测量
  • 10.2.2 高程控制测量
  • 10.3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 10.3.1 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 10.3.2 测设已知水平角
  • 10.3.3 测设已知高程
  • 10.4 平面点位的测设方法
  • 10.4.1 直角坐标法
  • 10.4.2 极坐标法
  • 10.4.3 角度交会法
  • 10.4.4 距离交会法
  • 10.4.5 全站仪坐标测设法
  • 10.4.6 GPS坐标测设法
  • 10.5 已知坡度线的测设
  • 10.5.1 水平视线法
  • 10.5.2 倾斜视线法
  • 习题
  • 第11章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 11.1 概述
  • 11.2 施工控制测量
  • 11.2.1 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测量
  • 11.2.2 施工场地的高程控制测量
  • 11.3 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 11.3.1 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 11.3.2 建筑物的定位和放线
  • 11.3.3 建筑物的基础施工测量
  • 11.3.4 墙体施工测量
  • 11.4 工业厂房施工测量
  • 11.4.1 厂房矩形控制网的建立
  • 11.4.2 厂房柱列轴线与柱基施工测量
  • 11.4.3 厂房预制构件安装测量
  • 11.4.4 烟囱、水塔施工测量
  • 11.5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
  • 11.5.1 外控法
  • 11.5.2 内控法
  • 11.6 建筑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 11.6.1 编制竣工总平面图的目的
  • 11.6.2 竣工测量
  • 11.6.3 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
  • 习题
  • 第12章 道路工程测量
  • 12.1 概述
  • 12.2 铁路勘测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
  • 12.2.1 初测
  • 12.2.2 定测
  • 12.3 铁路线路施工测量
  • 12.3.1 线路复测
  • 12.3.2 护桩的设置
  • 12.3.3 路基边坡放样
  • 12.3.4 竖曲线测设
  • 12.4 铁路线路竣工测量
  • 12.5 公路工程测量
  • 12.5.1 公路勘测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
  • 12.5.2 公路施工测量
  • 习题
  • 第13章 桥梁与隧道工程测量
  • 13.1 概述
  • 13.2 桥梁施工控制测量
  • 13.2.1 桥梁平面控制测量
  • 13.2.2 桥梁高程控制测量
  • 13.3 桥梁施工放样
  • 13.3.1 桥梁墩、台定位放样
  • 13.3.2 桥梁墩、台细部施工放样
  • 13.3.3 桥梁架设施工测量
  • 13.4 桥梁变形监测
  • 13.5 隧道施工控制测量
  • 13.5.1 隧道贯通误差估算
  • 13.5.2 隧道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 13.5.3 隧道洞外高程控制测量
  • 13.5.4 隧道洞内外联系测量
  • 13.5.5 隧道高程联系测量
  • 13.5.6 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 13.5.7 隧道洞内高程控制测量
  • 13.6 隧道施工测量与竣工测量
  • 13.6.1 隧道平面掘进时的测量工作
  • 13.6.2 隧道竖直面掘进方向的测量工作
  • 13.6.3 隧道结构物的施工放样
  • 13.6.4 竣工测量
  • 习题
  • 第14章 变形监测
  • 14.1 变形监测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14.1.1 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
  • 14.1.2 变形监测的内容
  • 14.1.3 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 14.2 变形监测的特点和方法
  • 14.2.1 变形监测的特点
  • 14.2.2 变形监测的方法
  • 14.3 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 14.3.1 变形监测网的布设
  • 14.3.2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 14.3.3 倾斜观测
  • 14.3.4 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观测
  • 14.3.5 挠度观测
  • 14.3.6 裂缝观测
  • 14.4 变形分析与成果整理
  • 14.4.1 变形分析概述
  • 14.4.2 变形分析的一般过程
  • 14.4.3 观测成果的整编
  • 14.4.4 变形观测成果的分析
  • 习题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以下简称化工社)成立于1953年1月,是一家具有突出特色和品牌影响力的大型专业出版社。化工社坚持“服务读者、面向市场、立足化工、传播科技”的出版宗旨,秉持“严谨、创新、合作、诚信”的核心价值观,实施“出精品、树品牌、创高效”的经营理念,始终把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出版领域涉及专业图书、科技教材、大众读物以及科技期刊、电子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等几大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