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首次富有成果性地运用皮尔士的符号学理论来探讨电影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的理论基础是皮尔士的符号学及其实用主义理论,Ehrat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方式探讨在三个主要领域中的电影意义:叙述表达,电影世界的侵占,以及电影的视角。本书作者力争采用一种综合全面的理论,与众多片面的“持中性”立场的观点不同,后者只是在某些不加批判地从心理学借用过来的“常识性”分析中派上用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 1.符号、范畴分类、现实性及其与电影的关联
  • 1.1 符号的使用
  • 1.2 意义的建构
  • 1.3 将行为作为一种实施来探索
  • 1.4 行为的范畴
  • 1.5 行为的范畴形式
  • 1.6 关系逻辑学
  • 1.7 皮尔斯符号学的形而上学
  • 2.皮尔斯符号学及其在电影中的实际应用
  • 2.1 电影“是”一类符号
  • 2.2 电影的像似性:符号学的第一原理
  • 2.2.1 皮尔斯符号学之意义
  • 2.2.2 电影再现如何形成电影像似符?
  • 2.3 从电影语用学到电影实效主义
  • 3.何谓电影?
  • 3.1 电影“是”横组合段
  • 3.2 电影“是”符号功能
  • 3.3 电影“是”感知
  • 3.3.1 认知主义变体的共同特点
  • 3.3.2 被认知的现实性以及符号中的认知
  • 3.4 电影“是”移动的物质或时间
  • 3.4.1 作为陈述活动的电影时间
  • 3.4.2 作为直觉和分化的电影时间
  • 3.5 电影会成为什么:比较、协调并拒绝理论对象
  • 4.电影及电影理论中的叙述
  • 4.1 叙述学的问题,皮尔斯及电影
  • 4.2 符号的叙述时间
  • 4.2.1 连续性
  • 4.2.2 时间的符号化过程
  • 4.3 电影时间
  • 5.叙述、时间及各种叙述理论
  • 5.1 利科的“摹创”(Mimesis)
  • 5.2 海德格尔的“绽出”(Ekstasis)
  • 5.2.1 利科根据亚里士多德重读海德格尔
  • 5.3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Poesis)
  • 5.4 格雷马斯的“符号化”(Semiosis)
  • 5.5 博德维尔的形式主义
  • 5.6 奥尔米的《创世纪》
  • 6.电影中的陈述活动
  • 6.1 陈述活动:从模糊性到普遍性
  • 6.1.1 陈述活动为何实用
  • 6.1.2 作为符号过程的陈述活动
  • 6.2 叙述的陈述活动
  • 6.2.1 陈述活动理论(A)的电影标记
  • 6.2.2 使用身份比喻的理论(B)
  • 6.3 电影中的修辞陈述活动:修辞格的意义
  • 6.4 电影中的美学陈述活动
  • 6.4.1 审美问题
  • 6.4.2 作为一种规范性科学的美学
  • 6.4.3 作为感觉和思维联想的美学
  • 6.4.4 审美符号的实用性
  • 6.4.5 审美陈述活动或电影艺术的符号实践
  • 6.4.6 审美像似符和电影“像似论”
  • 6.4.7 电影叙述的审美及审美化
  • 6.4.8 电影和某些像似理论中存在现实性的审美化
  • 6.4.9 不同层面的美学:洛特曼和形式主义
  • 6.5 电影中的两种美学过程
  • 结语
  •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四川大学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自成立以来,有400余种图书获省、部委以上奖励。201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四川省首批重点文化企业的骨干企业,2012年获得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全国中小学教辅材料主科出版全资质,2013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资质。2011年以来共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7项,2013年来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