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6.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7千字
字数
2011-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记录了哥伦布、达伽马、迪亚士、卡布拉克、库克这样富有传奇色彩的水手的传奇经历。
内容简介
大航海时代又叫地理大发现时代(15世纪中后期至17世纪末叶),其间,欧洲人突破地中海的地域限制,借助远洋探险与扩张,开辟了许多重要的航路和通道,与包括非洲、亚洲、美洲、大洋洲在内的外部世界建立起直接的交往关系,由此开阔了眼界,获得了欧洲以外的财富和经验,推动了国内的资本原始过程,现代化由此起步。同时,人类的交往关系与活动范围的得到了拓展,人类文明发展的全球化过程加快了步伐,真正意义上世界历史由此开始。
在这段波澜壮阔的时代里涌现出了一批像哥伦布、达伽马、迪亚士、卡布拉克、库克这样富有传奇色彩的水手,他们不畏艰险、勇于超越自我、探寻未知世界,充分彰显了人类勇于进取的精神品质,本书记录的就是他们的传奇经历。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前言
-
第一章 大航海时代的先锋:亨利王子
-
不爱江山和美人的亨利王子
-
以大海为理想的“航海家”
-
第二章 成也海角、亡也海角的探险家:迪亚士
-
前途漫漫,任重道远
-
寻找世界尽头的探险
-
成也海角,亡也海角
-
第三章 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哥伦布
-
幸运的热那亚小水手
-
为新旧大陆牵线的“红娘”
-
独怆然而涕下的发现者
-
第四章 日不落帝国的启明星:卡伯特父子
-
沉睡中崛起的海岛小国
-
航海无国界,航海家无国别
-
海外去探险,上阵父子兵
-
走向大洋彼岸,开启帝国之路
-
第五章 疏通欧洲血脉的探险家:达·伽马
-
为欧洲寻找出路,为葡萄牙寻找未来
-
第一个吃香蕉的葡萄牙人
-
是大英雄,还是刽子手?
-
第六章 葡萄牙帝国大厦的泥瓦匠:卡布拉尔
-
航海大合唱的指挥棒
-
为帝国大厦添砖加瓦
-
一将功成万骨枯
-
第七章 “新”大陆的真正发现者:亚美利哥
-
由大发现带来的困惑
-
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
价值连城的美洲“出生证”
-
传奇一生,化身新大陆
-
第八章 第一个环球航海的探险家:麦哲伦
-
自古英雄多磨难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一颗丹心照汗青
-
第九章 血腥的“羽毛蛇神”:科尔特斯
-
破釜沉舟
-
“羽毛蛇神”的血盆大口
-
暮年惨淡
-
第十章 来自西班牙的文盲征服者:皮萨罗
-
抓住了历史机遇的文盲
-
缔造血腥征服的神话
-
文明进步与血腥征服的悖论
-
第十一章 “奉旨抢劫”的皇家海盗:德雷克
-
奉旨抢劫的“海上魔王”
-
第一个环球航行的英国人
-
决战大西洋
-
传奇人生的寻常终结
-
第十二章 诗人、宠臣、海盗、探险家:雷利
-
走向伦敦塔的历史名人
-
大航海时代的天之骄子
-
失落的弗吉尼亚
-
“瘾”君子,或隐君子?
-
女王的“不再紧身的衣服”
-
浪漫探险家最后的诗情
-
第十三章 冰海悲情的英国老船长:哈得孙
-
天降大任于斯人
-
为荷兰人效力的英国航海家
-
固执老船长的悲剧结局
-
第十四章 从农家小屋走出的航海王:库克
-
“未知的南方大陆”
-
出生贫寒的大航海家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
后记
-
参考书目
-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勇敢者游戏
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交往源远流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地理大发现之前,三大洲之间的商路主要通过三条途径相连。首先,是著名的 “丝绸之路”,这是一条陆路,从君士坦丁堡出发,穿越小亚细亚、黑海和里海南岸,最终抵达中亚并翻越帕米尔高原到达中国。其次,是两条海路,一条从叙利亚和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到达波斯湾;另一条则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出发,穿越红海至波斯湾,进而前往印度和中国。然而,自 7 世纪阿拉伯帝国崛起后,这些传统的商路受到了严重阻碍。东西方贸易不得不依赖于地中海商路的中间人,如拜占廷人、阿拉伯人、热那亚人和威尼斯人。特别是 15 世纪中叶拜占廷帝国灭亡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掌控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大部分地区,传统陆路贸易更是受阻,而另外两条海路也被阿拉伯人控制。这导致西方人所需的东方商品,在经过穆斯林商人的转手后,再通过威尼斯和热那亚商人到达欧洲,价格往往提高了十多倍。这种经济格局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对立的影响。穆斯林对传统商路的掌控,使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受到了封锁和限制。特别是当欧洲向东的门户君士坦丁堡陷落后,西方人更是陷入了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孤立状态。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西欧人迫切希望打破这种封锁与垄断,寻找一条直达东方的贸易新航路。地理大发现与新的航路探寻,成为了一项充满挑战与冒险的任务。这不仅需要巨大的人、财、物投入,而且风险极高。在大航海时代,最初的海外探险与发现等殖民活动,主要是政府主导下的有组织的冒险行为。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涌现出了一批批充满梦想与勇气的欧洲水手,他们被称为 “航海家”、“探险家” 或 “冒险家”。这些人物,如葡萄牙王子亨利、达・伽马、卡布拉尔,热那亚人哥伦布、卡伯特父子,佛罗伦萨人亚美利哥、麦哲伦,以及西班牙人科尔特斯、皮萨罗和英国人德雷克、雷利、哈得孙、库克等,都怀揣着对未知世界的无限想象和好奇,梦想着成为东方财富的主人。在探索神秘未知世界的过程中,他们展现出了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人类自我超越的勇气和决心。这些大航海时代的英雄们和他们的航海伟业,已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每日一书:《世界尽头的发现》。那个曾经造就了探险英雄们的大航海时代,那些曾经创造了航海伟业的水手们,都已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大航海时代(Age of Exploration),又叫地理大发现时代(Age of Discovery),是一个肇始于 15 世纪,止于 17 或 18 世纪的历史时期。期间,欧洲人突破地中海的地域限制,跨进浩瀚无边的大西洋,并借助于海洋的探险与扩张,第一次与包括非洲、亚洲,甚至还有美洲、大洋洲在内的外部世界建立起直接的交往关系。从人类文明进程的角度看,这一时期,对于旧大陆的其他地区而言,历史车轮正循着传统轨迹,以其各自的惯性模式,不紧不慢地向前延展。撇开尚未被 “发现” 的美洲、大洋洲以及南部非洲等旧大陆地区不谈,仅就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区域而论,虽然穆斯林长期控制着西亚、北非及东地中海沿岸,但伊斯兰文明迈向现代社会的步伐非常缓慢;在南亚次大陆,古老的种姓制度与复杂的宗教矛盾一起,制约了佛教文明的影响力;而在以儒家文明为特色的东亚地区,日本正处于南北朝和战国的大名混战时代,明中叶的中国实则已经表现出封建末期的颓势。在这样的世界格局下,独有基督教文明的欧洲迎来了冲出地中海、冲向大西洋的大航海时代,这真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经济上,南欧地区地中海沿岸,一些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制生产方式的解体过程随之开始,资本原始积累为欧洲未来的发展,准备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在政治上,以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为代表,形成了以新君主制为核心的民族国家,这是西欧各国经济起飞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在思想上,以人文主义为旗帜的文艺复兴运动,从南欧的意大利蔓延到北方的德国、荷兰、英国、法国、西班牙,在挑战罗马教皇权和批判宗教神学的基础上,不但发现了长期以来被基督教禁锢的世俗的 “人”,也发现了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的客观世界。此外,欧洲人还突破了地中海的狭隘范围,通过大西洋到遥远的海外去冒险,去发现与探索那无穷的未知世界,由此迎来了促进欧洲崛起的大航海时代。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交往,差不多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地理大发现以前,沟通三大洲之间的商路主要有三条:第一条陆路,从君士坦丁堡登陆,经小亚细亚、黑海和里海南岸,至中亚后再翻越帕米尔高原到中国,这是著名的 “丝绸之路”;第二条海路,从叙利亚和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到波斯湾;第三条海路,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出发,经红海至波斯湾,再乘船前往印度和中国。自 7 世纪阿拉伯帝国突然崛起后,旧大陆的传统商路被拦腰截断,东西方贸易不得不通过垄断地中海商路的中间人,主要是拜占廷人、阿拉伯人、热那亚人和威尼斯人来进行。特别是 15 世纪中叶拜占廷帝国灭亡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据着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传统的陆路贸易受阻,另外两条商路又为阿拉伯人控制。因而,西方人需要的东方商品,往往先经过穆斯林商人,再通过威尼斯商人和热那亚商人转手,到达欧洲后的价格,要提高十多倍。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对立,以及穆斯林对传统商路的掌控,使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封锁的性质。特别是随着欧洲向东门户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偏居于亚欧大陆一隅的西方人,更是陷于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孤立状态。然而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西欧人迫切希望寻找一条绕过地中海东岸,直达东方的贸易新航路,从而打破摩尔人的封锁与垄断。探寻新的航路,从事所谓的地理大发现,决非易事,而是一项人、财、物投入多、利润回报丰厚,但危险性极大的冒险活动。在大航海时代,最初的海外探险与发现等殖民活动,主要是政府主导下的有组织的冒险行为。就最早进行地理大发现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而言,推动它们奔向海外的诱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经济因素。对香料、金银、珍宝的贪求,是促成大航海时代的西方人冒险去海外的直接动因。在物质匮乏、科技落后、贸易受限的中世纪,香料是欧洲人用以保存食物、增加食物风味必不可少的配料。14 世纪,享用中国的生姜和印度的胡椒已经成为西方富人的标志。作为东西方贸易中的大宗商品,当时的香料堪与黄金比贵重。13 世纪,威尼斯商人兼旅行家马可・波罗留下了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第一次较全面地向欧洲人介绍了发达的中华文明。根据作者的记述,东方是富裕而神秘的,所到之处 “黄金遍地、香料盈野”。随着游记的流传,欧洲人对东方充满着渴望,并产生了要到东方去的冲动。他们设法冒险绕过地中海的传统商路,以便打破中间商的贸易垄断,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他们所需求的黄金、白银、香料、珠宝、丝绸等贵金属、奢侈品。第二,政治因素。反对摩尔人和寻求势力扩张,是伊比利亚人首先拓展海外事业的政治动因。如葡萄牙人起初奔赴海外冒险的动机之一,就是寻求与传说中的基督教长老约翰统治的海外王国结盟,共同抗击摩尔人。12 世纪中叶,葡萄牙君主国在 “收复失地运动” 斗争中应运而生。1249 年,葡萄牙人占领南部港口城市阿尔加维(Algarve),最早建立起欧洲的统一民族国家。若奥一世统治时期,葡萄牙为反对摩尔人和维护自己的商业利益,将以攻为守、对外扩张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西班牙作为葡萄牙的邻国,深感葡萄牙人率先向外扩展势力带来的压力。15 世纪后期,西班牙由卡斯提和阿拉冈两王国合并而来。在伊莎贝拉女王和斐迪南国王的领导下,1492 年,西班牙人不但像葡萄牙一样,完成了 “收复失地运动”,而且慷慨资助哥伦布向西探险航行,放手让他 “去发现和获取汪洋大海中的岛屿和大陆”,目的就是要与葡萄牙展开殖民竞争。伊比利亚人开启了大航海时代的帷幕,随后,由西欧列强主导的殖民扩张悲喜剧,就在世界大舞台上演了。第三,宗教的因素。欲求与扩张的双重因素固然重要,但无论在哪里,宣传福音教义,张扬宗教理想,似乎都没有像在伊比利亚显得更重要,这也是促成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奔向海外探险的精神动因。在他们的眼里,伊斯兰教始终是一种威胁。到 15 世纪,虽然摆脱摩尔人统治的 “收复失地运动” 已近尾声,但半岛南部的格拉纳达仍为穆斯林所占据。此外,附近的北非海岸,还有土耳其地区,甚至整个地中海,都可以感受到来自穆斯林的影响。如果说欧洲人信仰至尊的上帝,认同基督教的普世价值,认为博爱是宗教的本质,那么,他们在对待基督教以外的异教态度上,其实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仁爱之心,而是充斥着狂热的宗教复仇和民族敌视心理。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如此急迫地想要走出去,探知世界的奥秘,这种勇于开拓、敢于冒险的气质,是人文主义思想、基督教信仰与资本主义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最初的海外探险与发现过程中,他们每到一处,一般都要立作为基督教标志的十字架,亲吻他们刚踏上的土地,跪拜他们心中的上帝,给那些根本不知他们为何人、不知上帝为何方神圣的土著人施以基督教的洗礼,为随之而来的掠夺与杀戮行为,涂上最神圣的光彩。时势造英雄。在历史上的大航海时代,由欧洲水手们组成的一批又一批 “航海家”(navigator,voyager)、“探险家”(explorer)或 “冒险家”(adventurer),不仅充满着无限的梦想,而且经历着伟大的冒险,如本书涉及的葡萄牙王子亨利、贵族达・伽马、宫廷侍卫卡布拉尔,热那亚人哥伦布、卡伯特父子,佛罗伦萨人亚美利哥、麦哲伦,西班牙人科尔特斯、皮萨罗,英国人德雷克、雷利、哈得孙、库克等,对未知世界充满想象和好奇,梦想有朝一日成为黄金、白银、香料,以及其他一切东方财富的主人;而在对神秘的未知世界的探索过程中,他们不畏艰险,勇于进取,充分彰显了人类自我超越的勇气和决心。今天,不管你怎样认识那个轰轰烈烈而又瞬息万变的时代,也不管你如何评说那些由水手们带来的是是非非,那个曾经造就了探险英雄们的大航海时代,那些曾经创造了航海伟业的水手们,都已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重温他们征服海洋的故事,也许会不断地激发起我们这些后来者新的自我超越的勇气和信心,激励我们循着前人的足迹,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探索、不断进取,将人类文明推向一个又一个崭新的高度。
十年前的书仍是时新著作,而五年前的书却已毫无价值,丢入垃圾桶
今天在学习完语音课程后,进入到了阅读环节。其实先后我是选了两本书来尝试阅读的。上一本是讲微商的,名字中出现了一个所谓的 web3.0 的概念,我以为是有了什么全新的玩法,毕竟我自己也算是半个微商,总想多了解一些,就翻开观看。因为过于盲目,所以即没看出版日期,也没看作者是谁。然而,当我把前言读完,第一章甚至没有读完两页,突然发现作者说的话怎么还是微商刚出来的时的说辞呢?遂感疑惑。马上翻开书籍的扉页,出版日期 2018 年。难怪,那是短视频刚刚崭露头角,还没有大火之时,虽然还没有全面撼动微信公号和朋友圈,但以隐隐有了取而代之的苗头。对于这个领域,且不说 2020 年疫情出现后,经历了多少次的变迁,团购、短视频带货、抖音自营。。。就算没有这些,五年前的玩法放在现在都已经不能叫过时了,那是化石了,已经有考古价值了。果断抛弃,打开第二本《世界尽头的法线:大航海时代的欧洲水手》。有了前车之鉴,自然是第一时间翻开看看,这是哪年出版的。2011 年,这一杆子扎到 12 年前了。这本书还有阅读的意义吗?聊胜于无,翻翻看看吧,也许还行呢。其实我并没有犹豫,毕竟这是地理历史社科类的书,没有什么过时不过时的概念,就算这几年又出图了什么考古证据,也无非是在细节上的更正,整体架构不会变的。连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成书的《世界文明史》我都能读进去,何况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书呢。而且,我刚刚读完《透过地理看历史:大航海篇》,为此还特意买了地球仪,正好想借着地球仪好好了解一下这段历史,这也是我最近的兴致之一。然而,当我读完前言后,我就发现,这套书不止不旧,反而应该成为是新作。为什么呢?是内容新吗?非也。其实就是耳熟能详的那些常规历史。那么新在哪呢?新在这套书是对标改开初期的一套历史丛书来编写的。作者在前言里说大约在半个世纪前商务印书馆出版过一套《外国历史小丛书》,每本大约两三万字,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拥有旧书收集癖的我来说,他说的这套书我是见过的。在我还没有完全通过孔夫子旧书网淘书前的那段岁月,逛所在城市的旧书市可算是我的恶趣味之一,而这套丛书基本上把我们历史课上学习过的那些人名符号全部单独成书以系列知名出版了一遍。出版日期大约在 1983 年左右,正是史无前例结束后,精神粮食匮乏的时代,所以这套书影响非常大。我印象中,那套书每本的薄厚,就跟后来风靡全国的杂志《故事会》一样,我虽然没买过,但是却不止一次的翻看到过。有了这个对比,你就知道,我为啥说这套书还算是新作了。这使我有了阅读的兴致,那今天就读她了。可等我真的开始阅读了之后,发现这个选择何止是正确的,简直可以称作是英明了。这套书其实可以看成是改开前那套丛书的合订本。我读的这本是将十四个航海名人的传记和订在了一起。而且文笔非常通俗,脉络也清晰,而且真像作者给这个系列丛书起的那个名字一样:“轻松阅读外国史丛书”,读起来真的是非常轻松啊。怎么说呢?如果你读过馒头君的《历史的温度》,这套书和那个通俗度接近。虽然里面很多历史脉络我还是熟悉的,从最初的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开始,再到历史书里的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再到英国最伟大的海盗船长德雷克,给每周带来灭顶之灾的科尔特斯,甚至那个为了发现北方航道的哈得孙船长,那个伊丽莎白的情人船长雷利,这些年我在吴军、卓克等多个老师的课程里都听说过。但仍然被这本书里细致的描述和讲解所征服。在我就快读完这本书时,我突然反应过来了,前言里不是说了这是一个系列丛书吗?那应该还有一些才对啊,那可过瘾了。喜欢读书的人都应该明白这样的体验,就是当你遇到一本好书时,你且不想让他完结呢,且想着能多慎一会儿呢。好东西嘛,细水长流,延长满足感啊。所以我第一时间去【得到】的电子书里搜索,先先后后找到了十五本这个系类的书。而按照这本书合订本的写法,每本书不用多,即使只有十个独立章节,那么全套下来我就最少有有一百五十个故事可以读。这个比馒头君的《历史的温度》还让人举得过瘾。这套书有趣、生动、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初高中的学生来阅读。当然他们不一定有空,那么也非常适合像我这种对历史感兴趣的平民百姓阅读,我们不做学问,但也不想浪费时间,这样的书读着即不累,还有知识性,绝对是我等首选。强烈推荐。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