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6.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11千字
字数
2021-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详细分析了奢侈和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一部“充满趣味而且大胆的书”。
内容简介
桑巴特在本书中详细分析了奢侈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资本主义在形成过程中造成的财富积聚和过度消费的现象。
城市的扩展、宫廷享乐之风的兴盛引起了道德价值的变化;王公大臣们对性的放纵、包养情妇的风气以及高级妓女的出现也令奢靡之风席卷整个社会。在书中,桑巴特对有关现象作了详细的研究,并列举、分析、比较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揭露了资本主义在发展初期的隐蔽部分。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新社会
-
原始材料和其他文献
-
一、 宫廷
-
二、 中产阶级的财富
-
三、 新贵族
-
第二章 城市
-
原始材料和其他文献
-
一、 16—18世纪的城市
-
二、 城市的起源及内部结构
-
三、 18世纪的城市理论
-
第三章 爱情的世俗化
-
原始材料和其他文献
-
一、 非法爱情的胜利
-
二、 高级妓女
-
第四章 奢侈的发展
-
原始材料和其他文献
-
一、 奢侈的定义和性质
-
二、 宫廷
-
三、 宫廷的模仿者:骑士和暴发户
-
四、 女人的胜利
-
第五章 资本主义——奢侈的产物
-
一、 对这一问题正确和错误的表述
-
二、 奢侈与贸易
-
三、 奢侈与农业
-
四、 奢侈与工业
展开全部
奢侈(消费)作为资本主义的驱动力
维尔纳・桑巴特(Werner Sombart, 1863–1941),早年倾向马克思主义,后转向唯心主义,晚年与右翼反资本主义势力结盟,甚至支持法西斯主义(学术生涯污点)。提出资本主义精神的文化演进论,反对马克思的 “经济决定论”,强调消费、欲望对资本主义的驱动作用。本书出版于 1913 年,是一本很古老的书,以独特的视角重构了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叙事,将奢侈消费置于经济制度变革的核心。桑巴特的核心命题直指资本主义的诞生与奢侈消费的密切关联。他提出,宫廷贵族对奢侈生活的追逐(如法国宫廷的奢华宴会、意大利贵族的艺术赞助)催生了大规模商品需求,进而推动贸易扩张和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革新。例如,丝绸、瓷器等奢侈品的高附加值特性,迫使生产者采用资本主义式的分工与资本集中模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桑巴特将女性消费行为视为关键变量。他指出,16-18 世纪欧洲高级妓女与宫廷情妇通过引领时尚潮流,促使奢侈品从宫廷向市民社会渗透,形成 “家庭化、精致化、日常化” 的消费链条。这种 “女人的胜利” 不仅刺激了纺织、珠宝等行业的繁荣,更通过性别化的欲望经济重构了社会关系。桑巴特与马克斯・韦伯的 “新教伦理说” 形成鲜明对立。他批判禁欲主义叙事,转而强调感官享乐的正当性:宫廷的挥霍、自由爱情的世俗化、性欲的释放共同构成资本主义的 “非理性” 动力。这种观点在《奢侈的发展》一章中尤为突出,桑巴特甚至断言 “奢侈是非法情爱嫡出的孩子”。桑巴特早在一个世纪前即预言了消费主义的统治地位。他提出 “炫耀性消费” 如何通过模仿机制扩散,形成社会身份认同的符号体系。这一洞见与凡勃伦的 “有闲阶级论” 遥相呼应,并为当代奢侈品经济的全球化提供了解释框架。今日重读《奢侈与资本主义》,从我们东方文化来说当然的嗤之以鼻,大量受西方经济学影响的学者,鼓励 “消费” 拉动经济,美国的人人发钱,印度的金碧辉煌的世纪婚礼,都是奢侈消费主义的模板,造成的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愈演愈烈的贫富差距,消费占比拉高也是中西统计区别,医疗和房租在西方都算消费,还有大量的法律服务,对 “物质” 的追求,违背东方传统道德伦理,而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将 “奢侈” 品卷成白菜价,正是最好的社会平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中国传统士大夫的道德观从来是内敛,鄙视炫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实世界上传统宗教都是鼓励抑制财富的膨胀,但资本的本质是追求利润,创造出各种超前消费鼓励借贷,进入 AI 时代,最应该焦虑的不应该是普通劳动者,应该是资本,最近看短视频采访高考生 “要 700 万还是 700 分”,想要 700 万的肯定没有 700 分的智商。2025 年 #210
用一个德国人的视角看中国的伪贵族
这是一本用来对照阅读的书,里面有很多欧洲消费的侧写画像,给四星是因为有对照阅读韦伯的价值。这位德国的桑巴特,用很长的篇幅试图证明:是奢侈促进了当时将要形成的经济形式,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个结论和另一个德国人韦伯的论点形成鲜明对比,韦伯的观点是新教伦理极有可能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催化剂,人们完成世俗中的天职是对上帝的荣耀,这个意愿是资本主义的新动力。从中摘录了一段原文供做参考 “孔蒂亲王的情妇将她自己认为太小的钻石还给他时,亲王勃然大怒,他弄碎钻石,在回答情妇时将碎屑撒向她(这颗钻石价值 4000—5000 里弗尔)。就是这位孔蒂亲王,由于他将每年 60 万里弗尔的收入花在奢侈品上,结果没有足够的钱为一家人买面包和毛衣” 从这里看到的是,奢侈更多是一种自我否定的病态表演,和我们的社会中,** 聪破产也要玩直播和游戏、某些人偷税也要买酒庄和飞机是一样的,估计他们是想学那些奢侈而变成贵族。奢侈所需要的主要是装饰品,消费时还产生了很多三角债,很明显,这种对物质简单的铺排和对劳动力的浪费,给社会带来不了新的创造力。
很有意思的一本小书。从 “奢侈品” 的发展这个小角度,折射出文艺复兴以后至 1800 年欧洲社会结构的变化。快速阅读,增加点小众知识点和看历史的角度而已。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