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提供一些与人道灾难有关的历史知识,并提醒一些与记忆伦理、道德思考和价值抉择有关的问题。探讨人类历史上人道主义灾难的“政治教训”记录,并警醒世人:没有成为公共政治思考的个人道德思考,很容易被当作一种多余的声音,然后被人忘却。

内容简介

对于人类共同的灾难,我们应该记住的是那些“直接毁灭共同人性”的邪恶事件。记住过去的灾难和创伤不是要算账还债,以牙还牙,而是为了厘清历史的是非对错,并以全社会的名义承诺,永远不再犯以前的过错。徐贲先生在这本文集中,从人的存在价值和与之相称的、有尊严的公共生活来思考记忆,由此提出:人为什么记忆?记忆什么?以何种形式记忆?偏重什么记忆对象?如何在记忆中汲取人类共同的教训?等等问题。本书探讨人类历史上人道主义灾难的“政治教训”记录,并警醒世人:没有成为公共政治思考的个人道德思考,很容易被当作一种多余的声音,然后被人忘却。

目录

  • 版权信息
  • 增订版序言 灾难创伤和集体记忆
  • 序言
  • 前言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
  • 一、道德和伦理
  • 二、遗忘、宽恕和悔过
  • 三、记忆的伦理的道德责任
  • 四、个人的和集体的记忆
  • 第一辑 政治和存在主义
  • 以骄傲的反抗积极生活: 阿伦特和存在主义
  • 一、存在哲学
  • 二、存在主义经典在美国
  • 三、面对极权,思考存在
  • 往事和争议: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 一、往事的阴影
  • 二、报道审判中的“意外”
  • 三、平庸的邪恶
  • 抗恶的防线: 阿伦特论“思想”和“判断”
  • 一、极权统治下的思想反抗
  • 二、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
  • 三、“判断”的公共政治意义
  • 公民政治和文学的阿伦特
  • 一、希腊悲剧的现代政治解读
  • 二、“说故事”和“行动”
  • 三、文学和公民政治行动
  • 公共视野中的“革命”和“政治自由”
  • 一、革命和权威
  • 二、革命和政治自由
  • 站在极权道德废墟上的雅斯贝尔斯
  • 一、存在的普遍人性意义
  • 二、劫后重生:罪过反思和大学教育
  • 三、民主宪政的价值教育
  • 四、宪法爱国主义和民主理性
  • 奥斯维辛审判中的罪与罚
  • 一、法兰克福审判
  • 二、谋杀动机和被胁迫
  • 三、“胁迫”的问题
  • 四、审判“普通纳粹”的争议与历史意义
  • 世界公民和理性破碎的世界: 雅斯贝尔斯的普世主义信念
  • 一、死亡恐惧下的人性底线
  • 二、形而上罪感和永不设限的人际交流
  • 三、人类的共同世界和民主理性
  • 存在主义在美国
  • 干净的手和肮脏的手: 存在主义政治的分歧
  • 一、干净的手和肮脏的手
  • 二、在批判和纪律之间
  • 三、阿尔及利亚:天真的人道和激进的正义
  • 四、知识分子政治和暴力
  • 悲剧想象和公共政治
  • 一、人文的和道德的公共政治
  • 二、悲剧视野中的公共生活
  • 三、悲剧记忆的是自由
  • 个人良知和公共政治: 捷克现象学回顾
  • 一、真实和责任
  • 二、真实和责任的代价
  • 三、“捷克思想中最崇高的那一部分”
  • 四、捷克现象学的民主政治意义
  • 第二辑 记忆和见证
  • 为黑夜作见证: 维赛尔和他的《夜》
  • 一、锡盖特的少年人
  • 二、遗忘和死亡
  • 三、讲述夜的故事
  • 四、被苦难扭曲的人性
  • 五、噩梦世界中的死灵魂
  • 见证文学的道德意义: 反叛和“后灾难”共同人性
  • 一、见证文学中的人性寓言
  • 二、从灾难人性到后灾难人性
  • 三、人的反叛和苦难的意义
  • 幸存者的记忆和见证
  • 一、灰色地带中的人性
  • 二、羞耻和良心责备
  • 三、羞耻教育与记忆更改
  • 四、作见证和当知识分子
  • “记忆窃贼”和见证叙事的公共意义
  • 一、“记忆窃贼”和身份幻想
  • 二、见证文学的“道德合约”
  • 三、公共真实和见证的公共意义
  • 《朗读者》和纳粹罪恶的后代记忆
  • 一、“德国罪过”的二代记忆
  • 二、第二代人的人伦和记忆伦理困境
  • 三、事实、解释和日常生活
  • 四、文学帮助后代记忆
  • “罪人日记”的见证
  • 一、被德国拒绝的德国人
  • 二、“我要作见证到最后一刻”
  • 三、日记和真实的存在
  • 四、《第三帝国的语言》
  • 五、后记
  • 公共传媒和创伤记忆
  • 一、从战争暴行到平庸的邪恶
  • 二、制度之恶
  • 灾难见证和公民运动
  • 我也会是艾希曼吗? 电醒世界的社会心理实验
  • 一、作恶情境冲突和行为决断
  • 二、“艾希曼实验”
  • 三、虚构的情境和真实的制度
  • 人性—文化—制度: 文化决定论和纳粹极权
  • 一、文化决定论是怎样一种“新思路”?
  • 二、人性和文化:从“普通人”到“普通德国人”
  • 三、极权制度之恶
  • 政治神学的教训: 失节的施米特
  • 一、政治神学和全能政治
  • 二、“基督教艾皮米修斯”
  • 三、法西斯的国家主义和大民主
  • 施米特现象和右翼批判理论: 《危险的心灵:战后欧洲思想中的施米特》
  • 一、施米特的行动答案
  • 二、非自由国家中的民主宪政
  • 三、新左派和法治外的“政治化”
  • 四、施米特现象和施米特神话
  • “施米特热”和国家主义
  • 一、消灭异己的“政治”
  • 二、为专制极权张目的“主权者决断”和“例外状态”
  • 增订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