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3千字
字数
2018-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物含妙理》剖析“科学怪才、教育楷模”费恩费的多重性、成长过程,总结他的科教贡献,渗透式地运用费恩曼风格解决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回顾他的成长过程、历数他的十大贡献、总结他的教学风格。学着像他那样思考和处理问题,即重视相关性、类比性和思想实验。本书结合普通物理的有趣案例,设计了“追本溯源,道破天机;逻辑分析,想象助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触类旁通,悟出真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术争论,求实为先;思想之魂,启迪未来”等 10章。特别为《费恩曼物理学讲义(第 1卷)》配备了 100道问题及分析;还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相关内容的授课录像和扩展材料。
本书适合作为高校各专业本科生学习大学物理及通识课程的辅导用书,大中学物理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广大读者了解科学美学的有益读本。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前言
- 第1章 科学怪才、教育楷模
- 1.1 走近费恩曼
- 1.1.1 他的自撰和他人写的介绍
- 1.1.2 费恩曼学说中国话
- 1.2 费恩曼的成长轨迹
- 1.2.1 碰到难题不解开绝不罢休
- 1.2.2 求学历程
- 1.3 费恩曼在科教上的成就
- 1.3.1 历数十大贡献
- 1.3.2 费恩曼在史上最伟大物理学家中的位置
- 第2章 追本溯源,道破天机
- 2.1 费恩曼的知识观
- 2.1.1 藐视用字解释其他的字
- 2.1.2 讲学前给自己的警示是什么?
- 2.2 力学文化
- 2.2.1 费恩曼问:为什么可以用矢量?
- 2.2.2 费恩曼如何讲相对论力学
- 2.3 探讨一串现象并找出规则
- 2.3.1 导数和积分的起源
- 2.3.2 在三种坐标下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 2.4 从简单模型中悟出真谛
- 2.4.1 阿特伍德机的启示
- 2.4.2 抛体运动与弹道曲线
- 2.4.3 斜面上的非惯性参考系
- 第3章逻辑分析,想象助力
- 3.1 批判性思维
- 3.1.1 批判性思维的特点是什么?
- 3.1.2 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意义何在?
- 3.2 客观、美学和想象力
- 3.2.1 客观性结合想象力
- 3.2.2 物理的河,喜悦的河
- 3.2.3 物理定律的本性
- 3.3 将逻辑思维作为抓手来解题
- 3.4 费恩曼模式助推教学研究
- 第4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 4.1 史上最伟大的定律
- 4.1.1 费恩曼机智地描绘弱的引力
- 4.1.2 从行星椭圆轨道引发的探究
- 4.2 仿照费恩曼提一些奇趣问题
- 4.2.1 你能超过重力加速度吗?
- 4.2.2 多普勒效应:你交通违章了吗?
- 4.2.3 是热还是功?
- 4.2.4 多冷才算不热?
- 4.3 量子思维
- 4.3.1 应以抽象的方式来理解原子
- 4.3.2 费恩曼解释电子双缝干射
- 4.3.3 诗和远方是一对测不准变量
- 第5章 除类旁通,悟出真谛
- 5.1 费恩曼用特有的方法研究主流问题
- 5.2 像费恩曼那样地思考
- 5.2.1 探究最基本的问题
- 5.2.2 问题变得越复杂,也就越有趣
- 5.2.3 以费恩曼为标杆,我们缺什么?
- 5.3 比拟——智力的惯性
- 5.3.1 举重若轻
- 5.3.2 心中抹不去的那片云
- 第6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6.1 突破心智障碍,“玩”物理
- 6.2 费恩曼轰炸:请举出一个例子
- 6.3 用直观方法处理超前问题
- 6.4 社会物理学
- 6.4.1 麦克斯韦速度分布
- 6.4.2 无处不在的熵变
- 6.4.3 社会磁性
- 第7章学术争论,求实为先
- 7.1 “野狐禅科学”与科学品德
- 7.1.1 什么是“拔靴带”模式?
- 7.1.2 什么是“费恩曼式”实验?
- 7.2 费恩曼性格的另一面
- 7.2.1 费恩曼鉴别吹牛科学的方法
- 7.2.2 费恩曼科学观集萃
- 7.3 超越费恩曼
- 7.3.1 费恩曼的首秀——赫尔曼-费恩曼公式
- 7.3.2 费恩曼所用的布朗运动公式之改进
- 7.3.3 费恩曼的绝笔——变分路径积分
- 第8章思想之魂,启迪未来
- 8.1 费恩曼棘轮与爪诱发分子马达研究
- 8.2 引力波与费恩曼的机灵
- 8.3 费恩曼与量子计算机
- 第9章 物理智趣,思维训练(为《费恩曼物理学讲义》配题)
- 9.1 思维训练诸要素
- 9.2 力学50题
- 9.2.1 能力测试
- 9.2.2 结果分析
- 9.3 热学50题
- 9.3.1 能力测试
- 9.3.2 结果分析
- 第10章 有费恩曼那盏灯,物理人不会感觉近黄昏(结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