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太空漫游”四部曲第二部,关于人类探索太空和自身的恢弘构想,被誉为“摸到了人类想象力的天花板”。

内容简介

人类对太空的想象,到《太空漫游》为止。

一块跨越300万年历史的神秘石板,从300万年前促使猿人向人类进化,到现在指引人类驶向太空的更深处。

木星任务失败9年后,发现号飞船即将坠毁于木卫一。为挽救发现号上重要的数据资料,美俄双方达成合作,由弗洛伊德博士带队,前往木星救援。

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一个更大的谜团和凶险。

一直停留在木星上的神秘石板究竟有何目的,人类文明究竟是不是太阳系的主宰?

在《2010:太空漫游》里,阿瑟·克拉克将他恢宏的构想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作者题记
  • Ⅰ 列昂诺夫号
  • 1 望远镜下的会面
  • 2 海豚之屋
  • 3 莎尔9000
  • 4 任务简述
  • 5 列昂诺夫号
  • Ⅱ 钱学森号
  • 6 苏醒
  • 7 钱学森号
  • 8 掠过木星
  • 9 大运河之冰
  • 10 来自欧罗巴的呼救
  • 11 冰与真空
  • Ⅲ 发现号
  • 12 下坡狂奔
  • 13 伽利略诸世界
  • 14 双重接触
  • 15 逃出巨掌
  • 16 私人连线
  • 17 登舰二人组
  • 18 救援
  • 19 风车行动
  • 20 断头台
  • 21 哈尔复活
  • Ⅳ 拉格朗日
  • 22 老大哥
  • 23 相会
  • 24 侦察行动
  • 25 拉格朗日景观
  • 26 缓刑
  • 27 插曲:真情告白
  • 28 无力感
  • 29 突然现身
  • Ⅴ 众星之子
  • 30 回家
  • 31 迪士尼村
  • 32 水晶泉
  • 33 贝蒂
  • 34 告别
  • 35 复职
  • 36 深海之火
  • 37 劳燕分飞
  • 38 泡沫世界
  • 39 在舱库里
  • 40 “黛西,黛西……”
  • 41 夜班
  • Ⅵ 噬星怪物
  • 42 机器里的鬼魂
  • 43 思考实验
  • 44 消失的把戏
  • 45 逃离行动
  • 46 倒计时
  • 47 最后的巡礼
  • 48 飞越背日面
  • 49 噬星怪物
  • Ⅶ 太隗初升
  • 50 挥别木星
  • 51 伟大的游戏
  • 52 引爆
  • 53 临别的厚礼
  • 54 在两颗太阳之间
  • 55 太隗初升
  • 终曲20001年
  • 致谢
  • 1996年附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智慧生命

    人类在探寻宇宙的奥秘,找寻外星生命,殊不知我们仅仅是主宰的一个实验品而已,从这个角度看美苏中的对抗与合作是多么可笑与滑稽。钱德拉博士开启了 HAL 的自我意识,却发现 HAL 超出了控制甚至会威胁到人类的安全,于是果断地修正(杀死)了它。主宰对人类是否也会如此?    本书 1982 年出版,2 年后被拍成电影。虽然比 68 年拍摄的 “太空漫游 2001” 要节奏略微紧凑一些,但相比与现在 3 秒一闪的分镜而言,还是太慢了。不过,我喜欢这种慢。    小说延续了第一部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大胆预测:中国人赶在美苏之前到达木星并发现了外星生命,而取得这些成就依靠的是商业欺骗和不守规矩,不难看出作者带着明显的道德优越感,对中国人聪明才智的惊讶与倾佩背后是美国对中国固有的警惕。    这次探索太空的航天器名叫列昂诺夫,采用的是萨哈罗夫驱动机。列昂诺夫是世界上太空行走的第一人(1965.3.18),而萨哈罗夫是苏联氢弹之父,于 50 年代提出核聚变驱动裂变概念,核聚变发动机也是 “流浪地球” 的动力来源,难怪刘慈欣说他的每部作品都是在模仿克拉克。虽然核聚变发动机至今尚未能实现商业应用。    成为能量体的鲍曼成了主宰的仆人,突然间我觉得主宰才是星童,宇宙就是她的玩具,而一切生物都是她的实验品。之所以让鲍曼各处打探,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当心智被点亮后,会发生什么。同样 HAL 也脱离了物质实体(飞船毁于木星爆发),是否可以理解为算法也是能量体?鲍曼与 HAL 同样是被塑造的,在自我觉醒后又同样归于能量体,从宇宙尺度上,人类的进化如同 HAL 一样飞快,因此:我们全部是机器。任何不合主人意志的行为都将被拔除。    如果有可能,我真想体验一下无重力给人的那种幸福感觉,唤醒当初在子宫内一片羊水中的自由感。    石碑 TMA-1 应该是非刚性的,因为:指尖好像掠过了一个无形的障碍物,用力越大,排斥力也越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还有很多没有解开的疑问

      阅读欧美小说最困难的是人名及其关系,这本书虽然读完了,大致脉络、人物关系是清楚了。可是依然只是读过一遍。虽然本书名声在外,但是我读完并没有很惊奇,或者有些时刻很期待,但毕竟没有惊艳到我。或许我说的惊艳有一些偏玄幻感。总之阅读《2001》,补上了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空。可能理解其深邃影响还需要时间。ps:昨晚看了一遍同名电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书接 2001 太空漫游 鲍曼的一句 "上帝 全是星星" 随后不知所踪引发了地球上人类的无限遐想 人们都想知道鲍曼看到了什么 但又无从查起 于是只得决定先行收回第一艘宇宙飞船 - 发现号 同时查清人工智能哈尔 9000 背叛的原因 在此前提下美苏两大国罕见联手组成科考队完成任务 整个 2010 太空漫游故事由此展开 主线完全由新飞船列昂诺夫号发生的故事展开 依然充满硬核的宇宙元素 从系列上来讲应该是承前启后将更宏大的叙事慢慢铺开由本书引发的几个小思考如下 1. 人究竟可以牺牲多少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故事中主角之一弗洛伊德虽然具有家庭使命感但依然为了完成梦想登上宇宙飞船 最后妻离子散 但他依然感到满足 因此感觉人在做事时一定要遵循自身的价值排序 不然很可能会抱憾终生 2. 文化的隔阂 阿瑟 克拉克对中国不甚了解 因此他笔下的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 追求奉献 不怕牺牲的形象 中国的钱学森号 为了比美苏更早到达目的地不惜破釜沉舟 压根就不准备返回 由此可见刻板印象的可怕 3. 人性的魅力 变成信息态的鲍曼依然不忘记回家乡看母亲 甚至问前妻孩子是谁的 由此可见一日为人终身为人 他的人性化一面也为后来采取行动拯救列昂诺夫号埋下伏笔期待第三部 2061 太空漫游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