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台湾著名作家杨渡再现台湾民主化一代知识人的心灵史。

内容简介

杨渡在本书中呈现了他们那一代台湾青年的奋争,所面临的打压和恫吓。然而壮心不负,他们赢来了他们的1987年,长达三十几年的戒严终于结束,报禁党禁顿开。杨渡也在自己躬与的抗争中,成为新时代自由媒体的名记,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见证并记录了我们这些同胞的故事。本书既是对台湾民主化一代知识人的记录与刻画。

这一代台湾知识人多自1949后由大陆赴台,他们屈就到中学和师范学校教书,把知识的根脉传到年轻的学生中,把自由和民主主义的灯火传到台湾,才有了现在台湾的民主化。台湾对渡海传灯的文化人永远心存感念。他们多数人也只是暗夜里的一盏灯,但他们身上那种历史的视野、生命的格局,以及行持的坚定,却正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最欠缺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1949,渡海传灯人
  • 火烧岛悲歌
  • 忽然梦见他
  • 孤独者的灯火
  • 寂寞的先行者
  • 沉静的旅人
  • 荷花池畔长谈
  • 禁书的年代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暗夜传灯人》的感动瞬间

    接触《暗夜传灯人》这本书,是因为野夫作的推荐序。在《序言》中,野夫简述杨渡其人其事,一段平民书生的传奇,可谓仆仆风尘于荆途,披肝沥胆,文以载道;细数二人交往经历,种种谈文论道、相约游历、推杯换盏、醉罢高唱,有古之遗风;略论《暗夜传灯人》的内容与观点,夹析杨渡何以为杨渡,提供启发和参考。阅读中,有几处地方,深为感动。(一)1949 年南渡台湾者中,许多知识分子、文人、艺术家生存不易,辗转各地,低就于师范、中学、职业学校、小学等,谋求生路。这些飘零的生命,苦苦挣扎于生存边缘的文化人,在流离失所的时候,却未曾凋零。他们不忘理想,不忘人文关怀,把文化的血脉,带到最偏远的角落,透过教育下一代,深深植入台湾这一片土地上。(二)那年代,似乎有特别多的退伍老兵,散落在校园附近的角落里。不是卖豆浆烧饼,就是绿豆稀饭,要不就开一个旧书店,或者小说出租书店。他们可能原是读书人,只因战乱,跟了国民党的军队来到台湾。退伍下来,不知怎么谋生,就在街道边上开起旧书摊。(三)那些知识分子、读书人、大学生和世家子弟,飘荡来到这个小岛,无以为生,仿佛也就只能以租书店、旧书肆寄托此生。他们在街道边独坐阅读,卖书为生,背负着流离千万里的身世,故国的旧梦,最终在书堆中,寻找一个思想的出路?或者是一个武侠的幻想世界来遗忘人间的痛苦?或者是文学的安慰来度过这残损的人间?(四)上世纪 50 年代,叶荣钟曾在图书馆工作,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把图书馆里关于三四十年代没有撤退来台的作家作品、出版物、杂志等等,以及日据时期有社会主义、社会运动、社会分析、“左倾” 色彩的书,全部找出来销毁。他一本一本地查,一本一本地向那些平装精装的、饱含了思想和文学内涵的书告别。一个读书人啊,还有什么比这个工作更痛苦的呢?(五)34 年的光阴,青春到白首的岁月,仿佛只是一瞬,林书扬依然是那个追求知识的学生,只是从学校到了牢房,牢房回到社会,做伴的,依然是书,是知识的追寻。首度见他的时候,觉得时光只在他的面容留下痕迹,却让他的眼睛有一种坚毅的沉静。(六)人生如果是一个旅程,我们都是旅途中的旅伴。结伴一起旅行,时间到了,我们就会下车,各自归去。而王晶文(《恋恋风尘》的男主角,一生只拍一部片子,然后便淡出),仿佛拍完了他的电影,结束了他的旅程,就要先回去了。六段话,涉及的话题不轻松,对当事人来讲更加沉重。关于教育、知识、旅程、书店,及至生存、生活、文化、文明,值得思量。1949 年的迁徙为台湾带来全国各地的知识精英。他们忍受个人的痛苦、寂寞、压迫,在新天地,开枝散叶,成就一树繁花。多少个难眠之夜,在典籍和记忆中寻找故乡、品味乡愁!像杨渡一样的草根子弟在人生的启蒙阶段,能够耳濡目染大师的才华与风采,何其幸运?最终接棒挑战长夜,也足以告慰大师。想起大概是 2007 年的夏天,写过一篇《我还可以去卖书》的博文。刻意找来。截取片段,不作删改。回看来时路。我为什么不可以去卖书?即便满足一下占有书的欲望也好,而且有些墨水的我估摸着做起这种生意来肯定上手,生意冷清时看书偷闲,客人思忖时提些建议,同道中人,亦有可能成为知己,聊些思绪,比听那些熙熙攘攘要好得多。文人们多半好像还没有到卖书的境地,写书倒是经常有的,有些确已市场化开坛讲经,有些宁愿做个虔诚的敲钟者也不屑理世俗的尘埃,在他们看来,书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收藏增添的份儿,根本是不会轻易送出的。而我,不算皓首穷经的书生,也不是只求效益的商人,徒生的那种想法给自己找份出路而已,也有挽救纸浆文化的悲哀。能力远不及著书立说,囊中涩涩又压住购书欲望,请允许我谋个折衷的想法,做个知识的一分子,不想离文化太远,以书为友为所求。弹指一挥间,稚气已脱。岁月不饶人,亦未曾饶过岁月。所幸初心未改。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