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教你成为脚踏实地的专业管理者。

内容简介

《写给管理者的睡前故事》是明茨伯格的第20本书,他认为这是迄今为止自己最严肃的一本书。通过犀利讽刺的小故事、有意境的配图、简短的观点,本书引发读者对管理的深刻思考,学习制定策略、组织团队、分辨数据,成为脚踏实地的专业管理者。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译者序
  • 晚上好
  • 第一章 管理的故事
  • 管理炒鸡蛋
  • 管理大师的神话
  • 管理与领导
  • 选择有缺点的管理者
  • 没有灵魂的管理在流行
  • 网络时代的管理
  • 决策:与你的想法不同
  • 战略就像花园中的种子那样生长
  • 第二章 组织的故事
  • 组织像一头牛
  • 超越领导力的社区力
  • 网络不是社区
  • 是自上而下的转变,还是脚踏实地工作
  • 组织的种类
  • 为什么我们只说“高层管理者”,而从不提“基层管理者”
  • 受够了竖井?换成平板怎么样
  • 可管理的和无法管理的工作
  • 蜜蜂般的董事会
  • 第三章 分析的故事
  • 分析师:分析您自己吧
  • 天哪:一个高效的交响乐团
  • “效率”还会有问题?很多
  • “硬数据”的软肋
  • 棘手的任务:衡量管理
  • 管理、医学等领域的证据和体验
  • 国民幸福如何变成总值
  • 第四章 发展的故事
  • 杰克的转身
  • MBA担任CEO:一些令人担忧的事实
  • 超越工商行政管理的管理者(“EMBA”)
  • 不要光坐在那儿
  • 第五章 情境的故事
  • 管理家族企业
  • 全球化?如何练达
  • 谁有能力管理医院
  • 管理政府,治理管理
  • 第六章 责任的故事
  • 姗姗来迟的信:一位CEO给董事会的信
  • “减员”:21世纪的放血疗法
  • 生产率与破坏性的生产率
  • 丑闻实为综合征
  • 欢迎企业社会责任2.0
  • 第七章 明天的故事
  • 寻常创造力的不寻常力量
  • 客户服务还是服务客户
  • 足够多了:好上加好
  • 做好自己:最佳是太低的标准
  • 起床啦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29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一读的管理者睡前故事》

    初次了解明茨。伯格这位管理学家,来源于大学的第一堂管理学课堂上,他的 “管理者角色” 理论,我对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记到现在,毕竟是初相逢,那肯定是抹不去的记忆。而今再次走进他的管理学世界,竟是这本《给管理者的睡前故事》,不过,看完之后,我有足够的话语权可以说上一句 “这真的是一本睡前读完无眠的管理学著作”。对于看过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两遍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我来说,竟觉得比那本书所带来的启发和思考更多。这里绝不否认那本书的价值,但也是我读后最为真实的感受,或许是因为明茨。伯格更为离经叛道,他的思想很反常识。简而言之,本书通过犀利讽刺的小故事、有意境的配图、简短的观点,从而引发读者对企业管理的深刻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处处透露着明茨。伯格与众不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哲学,极大的区别于传统管理思想。正如他一直以来的风格一样,总能够让人从意想不到的角度,重新了解管理到底是怎样一件事情,也总能让人在从思维的角度惊叹和学习大师那种脑洞大开的思路,相信这本书会让管理者爱恨交加却欲罢不能。最起码,我是感受到了。接下来,特别整理自己在阅读过程的一些小思考,也算是重新温习回顾一下。一、人类的可贵正在于我们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灵魂。如果你想建立一家伟大的企业和组织,同样也应该有自己一以贯之的灵魂和精气神,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 “企业文化”,可以理解为 “企业价值观”,也理解为每个人都会去自觉遵守的原则,但这有个前提,就是大家目标一致,且发自内心的为在这样的企业中工作而自豪骄傲,这种成就感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



    二、凡事过度泛滥,问题就会层出不穷。

    三、这个世界即使再瞬息万变,不可否认地是,我们对外界的依存度确实越来越高。

    四、关于决策,我的看法是:
    1、对信息的了解要足够真实充分,这利于做决策。
    2、做决策之前,要有多种预备方案,然后勇于选择而不逾矩,敢于承担而不后悔。
    3: 决策背后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原则
    4、不管别人给什么建议,决策都是自己来做的。最终能负责的,也只有自己。

    五、公司里面的 “政治官僚化体系” 和 “等级制度” 可以说是很多企业的通病,看似做到了权力集中,实则造成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隔阂和疏远。

    六、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东西可以用数据衡量,就会有多少东西无法用数据衡量,我想,对于工作,衡量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而不是为了衡量而衡量。

    七、同为管理学大师,明茨伯格这段话直接对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提出的论点表示了不同的意见。

    在我看来,管理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之一,也无法简单用一些 KPI 去衡量一位管理者是否做到了卓有成效,但我相信那句话,管理的本质是激发人最大的善意。当一个管理者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然是很难得。
    由于人的认知与能力有所局限,即使看上去面面俱到,也还会有不能胜任和不够了解的领域,毕竟,精力有限,全才与通才也是需要综合平衡的,尤其是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

    八、作为一名员工,要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上面,即使如此,所取得的业绩也绝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
    而作为一名管理者,当所领导的团队获得成就的时候,更要以团队内的成员所做的贡献为主,切忌居功自傲,这是彼此成就的过程,认识到这一点,才更好做管理。

    九、我们常讲 “独立思考”,而绝大多数人,会思考但并不独立。
    人人都想得一样并不现实,毕竟,每个人的思维和认知水平受太多因素的影响,不同情况下反应和处理方式也截然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会存在两个人甚至多人对于同一事物抱有同样的论点,那便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汇。

    十、开创则可能迎来新天地,守旧则可能意味着失去或者是衰落。

    十一、毕竟,受教育程度并不代表一个管理者真正具备管理能力,且能够更好处理复杂多变的事务,一切还是要在事上练。

    十二、企业与政府的管理,有共性也有个性,不过更多的是遵循其个性,然后谋求一定程度的共性。

    十三、如果你不能打败行业的规则,如果只能靠牺牲自己的属下员工替自己保住地位,那么就靠一己之力去改变整个行业的规则,亦如左晖!

    十四、更高级的企业发展境界是,因为先看到了钱,但并不以钱为主要目标,而做的是利人的举动,结果反而得到了更多的钱。

    十五、不论是作为销售人员,还是作为顾客,亦或是作为社会人,最基本的就是要谋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这是相互的,也是立足于世的根本前提。

    十六、与其追求更好,不如选择不同。

    十七、心存定力,猛力向前。最后,我想说的是,这真的是一本值得好好品读的管理学书籍。那对于如此认可它的我而言,致敬它的最好方式就是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我的企业家客户,毕竟,好的东西值得与之共享,我愿意为明茨。伯格做这个事情,其犹未悔。~2021 年 8 月 8 日曦月简记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轻松、幽默、引人深思的管理小故事。

      印象最深是开篇第一个小故事美国东方航空的 CEO 在最后一分钟冲进一架航班。当时,头等舱已经满客了。我猜这位 CEO 习惯坐在某个座位上,机组人员就让已经坐在那个座位上的付费旅客把座位让给这位 CEO,并请这位旅客到后面的经济舱去坐。据说由于感到羞愧,这位 CEO 走到经济舱(没提及他是否需要问经济舱在哪里)跟那位旅客道歉,并介绍自己是这家航空公司的 CEO。那位旅客回答道:“哦,我是 IBM CEO。” 看到东方航空的故事,我脑海蹦出三体的一句话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傲慢源于目前的成功,源于所处的位置。但这不代表未来。我把书中的几个问题,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一下。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1、什么是管理者?我们大部分人并不是天生的管理者,我们需要学习,从实践中学习。管理者像什么呢?管理者就像彩排中的交响乐队的指挥家,努力指挥出优美的乐章…… 但乐团成员有着自己的各种困难 —— 舞台工作人员会搬动乐谱架;忽冷忽热的场地温度会让观众不舒服,也会影响乐器的演奏效果;赞助商会毫无理由地坚持改变节目单。我们面对的是真实的问题。它们杂乱无章。像一团乱麻。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关键目标。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陪着把任务顺利完成。管理者就是音乐指挥家,为了让音乐表演正常。需要带领团队成员在台下不断的练习配合。而真正上台表演那就真的是 “表演” 了。而别人看的到是台上优美表演。看不到的是台下的困难。这个困难只有管理者自己知道。2、领导者与管理者有什么区别吗?领导指引目标方向,管理是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两者缺一不可。所以,我们不要理睬那些领导与管理是分离的说法,而要认识到领导与管理是一项工作的两个方面。我们难道被那种除了讲 “大格局” 之外什么都不管的遥控式领导害得还不够惨吗?实际上,再大的格局也要脚踏实地从小处着手,一笔一笔地去描绘。3、如何做好一个管理者?管理者需要用心去管理,那些心胸狭窄、恃强欺弱的人会挑拨人们进行争斗。1. 我们如何对待下属? 你是否有每天与下属进行过有效沟通? 如果你下属都离婚了你还不知道。那真的是做的不合格。如果可以的话,每天找不同的下属一起吃饭,是个很好的沟通方式。2. 不仅要关注变化,也要关注什么是不变的。请尽量看看所有那些没变的东西,因为不管理延续,只管理变化就会导致混乱。3. 当你不确定该怎么做的时候,你可能需要先行动后思考,而不是先思考后行动。你先进行小幅度的尝试性行动,看看是否奏效,如果没效果,就换另一种方式,直到找到有效的方式,再放开手去做。也就是摸石头过河。只有先动起来才能发现问题,只是要做好成本控制。用 MVP 去验证想法。4. 管理不仅仅只是自上而下战略,也要关注自下而上想法。发现公司(花园)自下而上出现的战略(杂草),有些会破坏公司组织就需要拔掉,有些可能会开花结果,我们就需要培养,有些会自然消亡。所以战略是管理出来的,而不是计划的。这让我想起一些案例,微信红包并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一个程序员自己先做出来玩,再推广到整个公司。阿里的双十一也是。5. 学会授权、分权。让听见炮火的人做决策。6. 尽信数据不如无数据,数据具有滞后效应。同时数据的汇总会掩盖系统性的问题,只通过硬数据也无法观察到软数据流动而引发的新的机会。7. 对自我要诚实,看不懂的数据 / 现象就应该去核实。衡量那些可以衡量的,认真对待那些无法衡量的,并用心去管理这两方面的内容。8. 任何思维都要警惕变成机器思维。当你把所学当成一种机器式的思维时,很容易出现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的情况。总之,这本书值得一读。4 星推荐。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管理是一种实践

        明茨伯格提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比如那些确保管理成功的基本素质清单,当我们把它都罗列出来的时候,就会发现,没有一个人能够满足这个清单。比如我们常说,要设法衡量,没有衡量就没有管理,而明茨伯格提出的问题是,是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被衡量,我们是否考虑过衡量本身的成本。又比如我们常常追求效率,而明茨伯格则提醒我们,效率是一个中性的词汇,有时候很有效率并不是一件好事。管理学的研究可以分成两种范式,一种是科学范式,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量表,通过假设 - 验证,或者调查 - 归纳,来总结规律。一种是经验范式,其管理洞见多来自于实践和经验。而明茨伯格显然是后一种的拥趸,他强调的是实践,而非理论,所以他会把战略描述成是一种手艺,而非科学,或许更接近艺术。明茨伯格是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学者,他会吐槽 “MBA 是百无一用的”,原因就在于 MBA 无法还原真实的管理情境。而他讲的这些睡前故事也无法还原真实的世界,但是它们至少揭露了,这个世界的真实且残酷的一面。书很薄,字数不多,有启发,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80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