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际上最新的埃及学和埃及考古研究成果,具有广阔的知识涵盖面。

内容简介

2016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赴埃及考古发掘和研究”成功立项。作为重大项目的一个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邀请到六位国内外知名的埃及学专家,先后共组织了十三场埃及考古专题学术讲座,对埃及学和埃及考古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精彩讲解,讲座主题基本上涵盖了埃及学研究的主要领域,设计到了当前国际埃及学和埃及考古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本书可供埃及学研究者和考古工作者参阅,也适合广大学生及对古埃及文明怀有兴趣的普通民众阅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埃及考古专题十三讲》编辑委员会
  • 内容简介
  • 前言
  • Introduction
  • 主讲人简介(第一讲和第二讲)
  • 第一讲 发现和重构古埃及文明
  • 第二讲 埃及考古的发端与现状
  • 主讲人简介(第三讲和第四讲)
  • 第三讲 古埃及的年代学
  • 第四讲 古埃及人的创世观念
  • 主讲人简介(第五讲和第六讲)
  • 第五讲 理论思考,百密一疏:捷尔象牙牌的年代推测
  • 第六讲 灌注生命:“赋予生命”的推想
  • 主讲人简介(第七讲)
  • 第七讲 古代蒙迪斯:尼罗河三角洲中心的一座早期城市
  • 主讲人简介(第八讲至第十二讲)
  • 第八讲 古埃及的国家与帝国
  • 第九讲 古埃及的宗教与神庙
  • 第十讲 古埃及人的生死观与葬俗
  • 第十一讲 古埃及的社会与身份认同
  • 第十二讲 埃及萨卡拉地区的考古
  • 主讲人简介(第十三讲)
  • 第十三讲 近年来埃及的考古发现
  • 附录 古埃及历史年表
  • 参考书目
  • 编后记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上海博物馆 2024 最火爆的事,恐怕就是 “金字塔之巅” 古埃及大展了。上周五开展第一天,火爆场面就上了很多社交媒体的热搜。此前,我已连续两年随颜海英老师行走埃及,也正是这两年间,她带领团队完成了上博这次大展的所有策展、筹备和落地工作。在埃及时,她常常走着走着就往前一指说 “这件宝贝我请到上海去了”,然后给大家讲一段选品理由。那是让人非常享受的智识盛宴。很多朋友私信问我看展前如何做知识准备。这是个临时抱佛脚的需求,而且基本不用继续深入研究,只希望不辜负辛苦抢来的特展门票。这个需求与大多数人去埃及旅游之前的心态差距不大,所以我推荐读半本《埃及考古专题十三讲》,思路就是 —— 想入门的人也能 “无痛” 看完。2016 年 7 月,中国社科院拿下了 “赴埃及考古发掘和研究” 的大项目,这是中国考古队首次出国参与国际重大考古发掘工作。作为项目的一个环节,社科院考古所邀请到六位知名埃及学专家,共组织了十三场埃及考古专题学术讲座,对埃及学和埃及考古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讲解。这本书就是当时讲座的文本化集结。此书也是我初次去埃及前后的案头书,这些年通读了三四遍,虽然豆瓣评分不高,但 10 万字不到的体量中,至少有 6 万多字非常精到。因为是讲座转化的文本,用词相对口语化,读来通俗晓畅。推荐大家跳读。金寿福教授的两讲埃及学概述,郭丹彤教授的两讲古埃及时间观和神学体系,篇幅不长,都非常值得细读。还有托马斯・施耐德教授所讲的五讲中,前四讲概述了古埃及的历史脉络,古埃及的生死观、葬俗以及社会生活,都是值得精读的。这些文本读完估计只需要一个下午,再买一本上海博物馆本次特展的图录对照读一遍,去看展基本没太大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这本图录中的萨卡拉部分,是这些刚刚出土的文物首次展出,当然也是首次用文本方式解析和披露,与《埃及考古专题十三讲》中托马斯・施耐德教授所讲的萨卡拉背景资料也可以互为补充。埃及学的书籍资料汗牛充栋,古埃及的神有一千多个,能让门外汉短时间了解个大概的方便法门,真心不多。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