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罗胖推荐,经典必读书。杨照带你重回朝气蓬勃的先民时代,解读《尚书》《战国策》等传世文学。

内容简介

本系列是杨照结合“历史式读法”和“文学式读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诗经》《论语》《孟子》《老子》《墨子》《庄子》《战国策》《左传》《荀子》《尚书》)的选读和导读。

通过对这十部经典的部分章节的逐字逐句解读,还原经典于具体的历史情境和历史脉络,展现出先秦时代诸子百家面对现实变化提出的因应之道,勾勒学派代表人物有血有肉的个人形象和个性及其现实活动;同时,通过还原,让今天的读者领略到经典所展现的思想和时代精神独特魅力,既因为古今时代境况差异而激发个人的思考,又因为古今相同而感同身受,汲取古人先贤应对生活的伟大智慧。

这些产生于不同时空环境下的文献,记录的毕竟都是人的经验与感受,我们今天也就必然能够站在人的立场上,与其经验、感受彼此呼应或对照。也就是,我们能够从中读到相似的经验、感受,隔着时空会心点头;也能够从中读到相异的经验、感受,进而扩张了我们的人生体会。

目录

  • 今天,我们怎样读中国传统经典
  • 尚书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中国古代知识系统的形成
  • 神圣文字与世俗文字
  • 被遗忘的《尚书》
  • 王官学之复兴
  • 哪个版本才可靠
  • 累积千年的知识层级系统
  • 第二章 三千年前的政治启蒙
  • 一字多义多用途
  • 周人的深层焦虑
  • 原则与弹性
  • 殷鉴不远
  • 追寻治国的原则
  • 第三章 传说与神灵的时代
  • 《汤誓》年代之谜
  • 巫觋治国——商人的政权基础
  • 帝尧的用人之道
  • 附录 《尚书》选摘
  • 诗经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三千年的民歌
  • 中文的独特系统
  • 周朝人如何唱歌
  • 封存起来的声韵
  • 不一定是大道理
  • 采集民歌与封建统治
  • 诗里的副歌
  • “风雅颂”与“赋比兴”
  • 声音与文字的规律
  • 三种文类
  • 第二章 贵族的基本教材
  • 从关雎开始
  • 桃树的变化
  • 采车前子的少妇
  • 洁净的女孩
  • 熟读《诗经》的太子
  • 贵族的对话基础
  •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 女性的声腔
  • 第三章 庶民生活的切片
  • 闲置的人才
  • 妈妈的辛苦
  • 河滨散记
  • 悲愤的离婚女子
  • 从怨女等成怨妇
  • 爱情来了
  • 热闹的青春戏谑
  • 破碎的家庭
  • 翻墙求爱的男子
  • 附录 诗经选摘
  • 左传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以传解经
  • 记录历史的格式
  • 掌握来龙去脉
  • 以血脉为基础的封建秩序
  • 必也正名乎
  • 经传并存才有意义
  • 谁是左丘明?
  • 第二章 封建秩序崩坏史
  • 霸主崛起的关键时刻
  • 实力与旧制度的对抗
  • 裁剪编排凸显争议
  • 国际秩序的连锁反应
  • 合“礼”的侵略
  • 第三章 最后的礼教秩序
  • 君子谋定而后动
  • 弱肉强食的新法则
  • 乱世中依然有君子
  • 史书中的小人物
  • 第四章 实力比名分更重要
  • 才重于德的时代
  • 政治哲学再突破
  • 君子不懂的计谋
  • 周代的战争术语
  • 礼仪秩序只是借口
  • 谁是称职的国君
  • 第五章 霸业形成
  • 传奇大力士的悲剧
  • 霸业之始
  • 妖由人兴也
  • 什么才是应该效忠的对象?
  • 野火燎原
  • 国际新秩序
  • 附录 《左传》选读
  • 论语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论语》的身世
  • 《论语》的两种念法
  • 听孔子说话
  • 学生的共同笔记
  • 师生关系的起点
  • 第二章 作为老师的孔子
  • “先进于礼乐”的准备
  • 被围困的师生
  • 有个性的人
  • 这才是教学相长
  • 真正的好学
  • 第三章 孔子不是真理发言机
  • 不是整天讲道理
  • 判断人才的方法
  • 过分与不过分的哀伤
  • 老师也很矛盾
  • 多面向的人
  • 怎样成为“仁者”
  • 从来没有现成的回答
  • 孔子的幽默感
  • 第四章 还原真实的孔子
  • 孔子是唯心主义者?
  • 礼与情感教育
  • 划错重点的学生
  • 孔子非常忧心
  • 全幅人格的老师
  • 孔子怎么开玩笑
  • 第五章 老师没有标准答案
  • 生与死是怎么回事
  • 性格了解命运
  • 分辨真假的功夫
  • 答案不止一个
  • 学生的志愿
  • 小结
  • 附录 《论语》选摘
  • 墨子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特立独行的思想家
  • 墨子年代考
  • 来自庶民社会
  • 乱源就是封建
  • 反复论述的独特风格
  • 雄辩时代的先驱者
  • 第二章 兼爱真的很简单
  • 只在一念之间
  • 古史大爆发
  • 你会信赖谁?
  • 尧舜禹汤皆证人
  • 第三章 挑战周文化
  • 义与不义之乱
  • 墨式辩术
  • 节省才能用更多
  • 实践出来的显学
  • 附录 《墨子》选摘
  • 庄子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连续的世界观
  • 谁才是笨蛋
  • 逃狱专家
  • 老子其实没那么老
  • 误读两千年
  • 第二章 从相对开始
  • 可悲的满足
  • 想清楚自己要什么
  • 神人当然不近人情
  • 不是无用,是不会用
  • 第三章 以绝对超越相对
  • 听不到的天籁
  • 什么对精神有害
  • 相对不如绝对
  • 第四章 观点就是偏见
  • 愈分辨愈糊涂
  • 学有专精只是小聪明
  • “道”没有是非
  • 附录 《庄子》选摘
  • 孟子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为儒家信念而战
  • 雄辩时代来临
  • 为解决现实问题而辩
  • 仁义才能带来真正的利益
  • 问题的根源是好战
  • 借孔子之口开骂
  • 仁者无敌
  • 创造古代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二章 通向王业的大道
  • 发自浩然正气的雄辩
  • 王道始于仁心
  • 能推恩者得民心
  • 直抵内心的雄辩术
  • 用逻辑迎战诡辩
  • “善”是人心共同的想望
  • 第三章 暗夜里的火炬
  • 分工是文明社会的常态
  • 坚守夏文明的价值
  • 战国思想的通病——各有所偏
  • 直接命中墨者的谬误
  • 由本心推扩而出的伟大哲学
  • 附录 《孟子》选摘
  • 老子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老子庄子不一样
  • 游于道,善用道
  • 万物混同,以虚为本
  • 治世黄老,乱世老庄
  • 第二章 南方的隐者智慧
  • 一笔糊涂账
  • 是谁出了函谷关?
  • 王官学以外的智慧
  • 第三章 知道与行道
  • 老子只谈三件事
  • 无法言说的终极事物
  • 以悖论强化印象
  • 让百姓的心平静
  • 第四章 大道无私
  • 天地圣人皆不仁
  • 上善若水—无私无争反而得利
  • 不有、不恃、不宰
  • 不是全舍全无,而是有无相合、有取有舍
  • 第五章 苦难乱世里生成的哲学
  • 古士徐行而安
  • 放过老百姓吧
  • 在历史脉络中理解老子
  • 附录 《老子》全文
  • 荀子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还给荀子公正的评价
  • 在历史脉络中掌握经典
  • 以礼为核心的孔孟哲学
  • 各自诠释孔老师
  • 向“大势底定”的时代转变
  • 重新思考“礼”与“法”的关系
  • 两千年儒学真正的主流
  • 第二章 儒者的变貌
  • 荀子重视位分和实用
  • 治国之道:群天下之英杰而教之以至顺
  • 礼之不及,以法续之
  • 贱儒和君子儒
  • 由王官学向诸子学转移
  • 第三章 儒家有什么用
  • 不实用就淘汰
  • 大儒典范——周公
  • 儒者无所不适
  • 评量、选择和分配的艺术
  • 人皆可以为尧舜
  • 荀子的理想社会:恰如其分地安排秩序
  • 儒者积极进取
  • 第四章 不学无以成君子
  • 学习讲究环境
  • 专注坚持的力量
  • 附录 《荀子》选读
  • 战国策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还给荀子公正的评价
  • 纵横术士全记录
  • 道统之外的奇诡雄辩
  • 特殊时代的特殊梦想
  • 第二章 开创与沦丧的时代
  • 如何搬运九鼎
  • 秦国主导了时代气氛
  • 能臣的悲剧
  • 人话鬼话都能说
  • 圣王贤君从来不怕打仗
  • 合纵连横任君选
  • 翻身就靠一张嘴
  • 第三章 怎样游说才有效
  • 游士无祖国
  • 想称霸就要彻底
  • 史实不是重点
  • 赌上性命
  • 阶级不再是壁垒
  • 第四章 机锋百变
  • 进谏不须硬碰硬
  • 古圣先贤都是好理由
  • 名家与纵横家的联系
  • 昏君可以名利诱之
  • 凸显谋士的角色
  • 无法抗拒的诱惑
  • 第五章 全新的效忠模式
  • 权力的平衡游戏
  • 考验君王的智慧
  • 网罗奇人异士
  • 拉抬行情的艺术
  • 不求而求
  • 养士的原则—宽容
  • 附录 《战国策》选读
  • 杨照 解读·经典里的中国系列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6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杨照著.《经典里的中国(全十册)》

    【格式引文】杨照著。经典里的中国(全十册). 理想国.2016:2.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DB0emRiJoP3ivnr1 从原典认识、了解中国历史,牵涉到一个极其难得的幸运条件。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文字,两千多年之后,我们一般人竟然都能不用透过翻译直接阅读,光靠直觉就能掌握其讯息大概,再多费点工夫多些解释,还可以还原大部分的本意。中国古文字和我们今天日常使用的这套文字,有着明显、强烈的延续性,现代通用的大部分文字其起源可以直接追溯到《诗经》《尚书》,小部分甚至还能再上推到甲骨、金文。尽管在文法上有相当差距,尽管字义不完全相同,但古文字和现在文字在运用上,有着容易对照的规律可循。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附录白文本里文字谬误太多。暂时仅指《道德经》

      我倒希望作者是阅读太多经典,忙不过来了造成的结果!此言是我比照中华书局的《老子》对照而说。非常不建议年轻同学以此版本较真学习。既然这么厚的合集,浏览浏览,互不尊重罢了。我真希望更有慧眼识珠的同学辨别一下的,但愿是所知障遮住了我的眼睛。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即使远方很远,也要探索一下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都与家国紧密相连。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得向多远的未来。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将双脚扎进泥土,青春在磨砺中格外茁壮。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6条书评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