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关注重庆特殊的农民工群体“棒棒” 的研究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一个特殊的农民工群体——重庆“棒棒”(以从事人力搬运为主的农民工群体,因其手拿一根用于搬运的竹棒,重庆市民称其为“棒棒”)为研究对象,以其所固有的乡土社会的特质——乡土性为研究主题,从都市感知的视角切入,考察这一群体都市适应的特点,探讨中国农民的乡土性在该群体都市适应中的体现,分析他们所延续的乡土性对其都市感知和都市适应过程的影响,揭示棒棒社会保持乡土性的本质特点,并由此来讨论都市化背景中底层社会的特质。

书中大量第一手的、生动的访谈资料,鲜明生动地呈现了“棒棒”工作和生活的现实场景,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和隐秘的内心世界。

目录

  • 版权信息
  • 资助项目
  • “跨界与文化田野”丛书总序
  • 一、“跨界的人类学”将成为人类学学术的重要方向
  • 二、关于文化田野
  • 序言 “乡土范畴”与“破土而出”
  • 重庆市沙坪坝区“棒棒”分布图说明:
  • 导言
  • 一、 城市融入:论题及其研究路径
  • (一)人类学经典论题:乡土性
  • (二)城市融入过程中乡土性居于何处?
  • (三)“都市感知”与城市融入研究
  • 二、 走进“棒棒”:田野与方法
  • (一)相约“棒棒”
  • (二)我与田野
  • (三)研究方法
  • 三、 回到书斋:内容与结构
  • (一)主要内容
  • (二)研究思路
  • (三)结构安排
  • 第一章 从“苦力”到“棒棒”
  • 第一节 “苦力”生存的土壤
  • 一、山城地理概貌
  • 二、移民政策的变迁
  • 第二节 历史中的“苦力”
  • 一、清代和民国时期
  • 二、1949年以后
  • 第三节 记忆与现实中“苦力”的交织
  • 一、生计方式:“下力”
  • 二、组织形式:“野力”与否
  • 三、社会地位:“下贱”
  • 第四节 定位重庆“棒棒”
  • 小结
  • 第二章 想象都市:入城动机
  • 第一节 都市想象的变迁
  • 第二节 都市信息来源
  • 第三节 都市想象的图景
  • 一、对谋生环境的想象:“容易挣钱”
  • 二、对城里人的想象:“城里人很狡猾”
  • 三、对现代都市的想象:“城里是精彩的世界”
  • 第四节 需求与入城动机
  • 一、基于生存的需求:“挣现钱”
  • 二、躲避计划生育:“躲娃儿”
  • 三、外出务工的驱动力:“打工是潮流”
  • 小结
  • 第三章 进入都市:都市直感
  • 第一节 都市景观直感
  • 第二节 城乡差异直感
  • 一、生活环境的对比:“很不同”
  • 二、感受“他者”:“城里人跟我们很不同”
  • 第三节 入城初期的担忧
  • 一、陌生的环境:“怕人生地不熟”
  • 二、身份的差异:“怕被看不起”
  • 第四节 家的慰藉
  • 一、家庭责任:“就想挣钱拿回去”
  • 二、家的温暖:“还是家里舒服”
  • 小结
  • 第四章 扛起“棒棒”:谋生的选择
  • 第一节 打工历程
  • 一、多样的打工形式:“以前哪样都干过”
  • 个案一
  • 个案二
  • 二、成为“棒棒”:“捞棒棒也是打工”
  • 第二节 从业空间与行业准入
  • 一、行业规模:“形成了气候”
  • 二、入行渠道:“一个带一个”
  • (二)“带”与回报
  • 第三节 生计方式与从业决策
  • 一、谋生方式:“下力挣钱”
  • 二、报酬方式:“现过现”
  • 三、生活方式:“自由”
  • 小结
  • 第五章 “棒棒”社会:行业与社会
  • 第一节 “棒棒”的空间分布:“地盘”
  • 一、分布概况:“重庆垰垰角角都是‘棒棒’”
  • 二、“散棒棒”的领地:“露天坝”
  • 三、两方维护的领地:“缴费办证”
  • 四、三方维护的领地:“一块五,各得五角”
  • 第二节 “棒棒”社会的内部结构
  • 一、“坨”:“棒棒”的群分类概念
  • 二、“坨”的划界标准
  • 三、“坨”的形成与运行:实践的关系
  • 第三节 “棒棒”的合作与冲突
  • 一、合作的契机与社会结合的可能:“喊”
  • 二、关系拿捏与邀约策略:“喊谁”与“如何喊”
  • 三、实践的差序格局
  • 四、典型性冲突:“抢业务”
  • 小结
  • 第六章 应对生计:策略与技巧
  • 第一节 身体的经验
  • 一、身体能力的获得与实践:“要动脑筋,不能使蛮力”
  • 二、“下力”的身体感受:“心得”
  • 第二节 揽活策略
  • 一、业务与社会关系:“熟人业务”
  • 个案一:
  • 个案二:
  • 个案三:
  • 个案四:
  • 个案五:
  • 个案六:
  • 个案七:
  • 二、业务与时间感:“时间要算好”
  • 第三节 讲价技巧
  • 一、讲价时机:“讲好价了再搬”
  • 二、技巧与心态:“城市人也有傻的”
  • 第四节 收入行情与生活
  • 一、工钱与收入:“人工费涨得快”
  • 二、收入与心态:“我们自己心里有数”
  • 三、生活状况
  • 小结
  • 第七章 艰难的融入:心态与身份
  • 第一节 感知“卑微”
  • 一、身份意识:“比叫花子好一点”
  • 二、劳动观念与身份意识:“下力好脏人”
  • 三、底层服务行业与身份意识:“像听人使唤一样”
  • 四、身体标签与身份:“人又生得丑,下力莽起吼”
  • 第二节 “羞辱感”体验
  • 一、“受辱”的主要途径
  • 二、“羞辱”的主要内容
  • 三、“羞辱”的归因
  • 四、“羞辱感”:一种身份感知
  • 第三节 “忍”与身份认同
  • 一、忍:应对与都市人的冲突
  • 二、忍的目的:为何而忍
  • 三、忍的策略:何以能忍
  • 四、身份认同:何以能忍的关键
  • 小结
  • 第八章 情感表述:依恋与向往
  • 第一节 与城里人的交情
  • 一、“有亲切感”
  • 二、“以心换心是少有的”
  • 第二节 同行的情谊
  • 一、情感的沟通:“摆龙门阵很快乐”
  • 二、难言的“患难情”
  • 第三节 家的眷恋
  • 一、事实的家:家庭迁徙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 二、情感的家:夫妻情感的表达
  • 三、家的信念:对子女的期望
  • 四、伸缩自如的家:不舍的亲情
  • 第四节 迷茫的乡土
  • 一、记忆之乡土:“感觉好自在!”
  • 二、身后之乡土:“土地是退路”
  • 三、未来之乡土:“走一步算一步”
  • 小结
  • 结论 都市感知与乡土性 ——都市化背景中的底层社会
  • 一、 “土气”:乡土性在都市中的延续
  • (一)乡土性的延续之于城市融入
  • (二)乡土性的延续之于城乡关系
  • 二、 都市感知:能动性的体验
  • (一)都市感知的表现形式与本质特点
  • (二)理性与城市融入的能动性
  • 三、 “动”:流动的底层社会
  • (一)都市化过程中的底层
  • (二)底层的行动者与实践者立场
  • 四、 “棒棒”与重庆区域文化特质
  • 参考文献
  • 译著
  • 中文专著
  • 期刊文章
  • 学位论文
  • 典籍方志
  • 政府文件和非正式出版物
  • 档案资料
  • 网址
  • 英文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本文主要报道人名录
  • 附录二: 本文部分“棒棒”简历
  • 附录三: 一个“棒棒”的日记
  • 2009年3月23日 阴
  • 2009年3月24日 阴
  • 2009年3月25日 小雨转阴
  • 2009年3月26日 阴
  • 2009年3月27日 阴
  • 2009年3月28日 小雨转阴
  • 2009年3月29日 阴
  • 2009年3月30日 晴
  • 2009年3月31日 雨转阴
  • 2009年4月1日 小雨
  • 2009年4月2日 晴
  • 附录四: 重庆火车北站广场管理处人力搬运管理规定
  • 附录五: 某新建小区“棒棒”的工天表和收入分配表
  • 附录六: 陈定禄的亲属关系图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