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研究苏轼书画艺术与佛教的专著,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

内容简介

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苏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不仅在书画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且也是文人士大夫中与佛教关系最密切的代表人物之一。

本书从苏轼与佛教的因缘、苏轼书画观与佛教、苏轼书画创作理论与佛教、苏轼书画作品受佛教的影响这四个方面展论述,通过苏轼的书画与佛教这个个案,对佛教如何影响中国文化展实证性与科学性的讨论。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新版自序
  • 原序
  • 绪论
  • 第一节 本课题研究概况
  • 一 选题说明
  • 二 研究方法
  • 三 先行研究概况
  • 第二节 书画艺术与佛教关系的流变
  • 一 魏晋南北朝的发端时期
  • 二 隋唐五代的展开时期
  • 三 北宋的深入时期
  • 第三节 北宋书画艺术与佛教的特征
  • 一 北宋书画艺术的特征
  • 二 北宋佛教的特征
  • 第一章 “我在壮岁,屡亲法筵”
  • 第一节 苏轼的家庭佛缘
  • 第二节 苏轼与佛僧的交往
  • 一 与云门宗佛僧的交往
  • 二 与临济宗佛僧的交往
  • 三 与其他宗派佛僧的交往
  • 第三节 苏轼对佛教的理解
  • 一 对佛教的理性追求
  • 二 对大乘佛教般若思想的汲取
  • 第四节 苏轼的佛教受益
  • 一 诗词文受佛教的影响
  • 二 处身行事受佛教的影响
  • 第二章 “我书意造本无法”
  • 第一节 书画的欣赏品评观
  • 一 诗书画“本一律”的审美趣味
  • 二 “包容无碍”的“圆融”之美
  • 三 重“常理”的品评标准
  • 四 “形神”论的“中观”之美
  • 五 “不留意于物”的“无住”观
  • 第二节 对书画功用的认识
  • 一 “游戏三昧”的功用
  • 二 “悦人”功用的随意性
  • 三 “参禅悟道”的功用
  • 第三章 “无意于佳乃佳”
  • 第一节 创作方法
  • 一 “通融无碍”的创作观
  • 二 “无法之法”的创新观
  • 三 “无意于佳乃佳”的创作心态
  • 第二节 创作构思
  • 一 “空故纳万境”与虚静之心
  • 二 “身与竹化”与禅定精神
  • 三 “成竹于胸”与“顿悟”特色
  • 第三节 创作表达
  • 一 “急起从之”与“当下”精神
  • 二 “尽意”与“直指本心”
  • 三 饮酒创作与“分别之心”
  • 第四章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 第一节 准备期的作品
  • 一 刻意锻炼的“执着”相
  • 二 “抒情写意”的前兆
  • 第二节 突变期的作品
  • 一 大胆的反叛精神
  • 二 “放心而为”
  • 三 萧散随意
  • 第三节 成熟期的作品
  • 一 “于相而离相”
  • 二 “平淡自然”
  • 三 “圆满”境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一 专著
  • 二 期刊论文
  • 三 书帖与画册
  • 附录一 苏轼与佛僧交往系年
  • 附录二 苏轼书画艺术活动系年
  • 附注
  • 后记
  • 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法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