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为什么将美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长臂管辖”描述为来自霸权的羁缚?“长臂管辖”究竟是什么?

内容简介

何谓“羁缚”?捆绑、控制、束缚。美国为什么使用“长臂管辖”?有哪些国家遭遇了美国的“长臂管辖”?华为与孟晚舟所遭遇的美国打压属于“长臂管辖”吗?……

为了更好、更准确地回答这些问题,本书对美国“长臂管辖”的国内起源与国际膨胀进行了详细的追溯与剖析,生动还原了美国立法、司法与行政执法部门相互响应、紧密协作,在国际经济领域无情滥施“长臂管辖”的诸般行径。

羁缚,是桎梏锁链的功能。“长臂管辖”正是美国霸主精心打造的桎梏锁链,无论是曾经的日本东芝、法国阿尔斯通,还是今日的中国华为,都饱受“长臂管辖”的羁缚之苦。一言以蔽之,“长臂管辖”的形成与发展与美国维护霸权地位的根本目的密切相关,是美国在国际经济领域压制竞争对手的重要工具。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前言
  • 丛书总序
  • 第一章 法学视域中的“长臂管辖”:理论与实践演变
  • 第一节 美国国内民事法领域的管辖权问题
  • 第二节 “长臂管辖”在美国国内民事法领域的正式诞生
  • 第三节 国际法中的“长臂管辖”:域外管辖权
  • 第二章 美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长臂管辖”:历史先声与现实基础
  • 第一节 美国谋划在国际经济领域实施“长臂管辖”的历史先声
  • 第二节 美国在国际经济领域得以实施“长臂管辖”的现实基础
  • 第三章 美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长臂管辖”:理论准备、具体实践与发展阶段
  • 第一节 美国为在国际经济领域施行“长臂管辖”所做的理论准备
  • 第二节 美国在国际经济领域“长臂管辖”的实践主体、手段与特征
  • 第三节 美国在国际经济领域“长臂管辖”的发展阶段
  • 第四章 美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长臂管辖”:典型案例
  • 第一节 日本:东芝机床出口案
  • 第二节 法国:阿尔斯通高管行贿案
  • 第五章 美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对华“长臂管辖”
  • 第一节 早期对华“长臂管辖”的情况
  • 第二节 对华“长臂管辖”进入频繁期
  • 第三节 特朗普上台以来对华“长臂管辖”的白热化
  • 第六章 余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祸兮福所伏

    美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 “长臂管辖” 是一种政策手段,其本质是将美国国内法延伸至国际层面,通过美国在全球政治、经济和科技等领域的主导地位,打击与美国竞争的企业、个人、国家等,以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这种 “长臂管辖” 起源于美国民事诉讼中的概念,最初用于处理国内跨州的管辖权问题,后来扩展至跨国管辖。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从商贸扩展至反腐败、反垄断等领域。根据针对范围和实施目的的变化,美国 “长臂管辖” 具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冷战初期至 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针对西方盟国,目的是防止盟国对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出口高科技。美国出台相关出口法规,控制西方盟友的高科技产品及技术出口。70 年代末至 90 年代末,范围扩展到其他国家,以打击商业腐败形式为主。美国将反腐败的管制范围从美国企业拓展到与美国具有 “最低限度联系” 的外国企业。2001 年 - 2008 年,“911” 事件后,美国 “长臂管辖” 范围大幅扩张、重心转向打击全球恐怖主义。实践原则从 “最低联系原则” 发展为 “效果原则” 以及 “公平公正原则”。当前,美国政府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加紧构建排他性联盟、推行所谓 “民主价值观”,“长臂管辖” 成为美国维护其日渐空洞的霸权的工具之一。总之,“长臂管辖” 是美国维护其全球霸权的重要工具之一,其实质是将美国国内法向国际延伸,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手段来维护美国的全球利益。这种行为不仅对被制裁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也严重破坏了国际经济秩序和多边贸易规则。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