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类型
8.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15千字
字数
2012-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对传统的经济理论提出挑战,认为货币并不是以物物交换的替代者的形式出现,它是作为人类之间的关系(债务与义务)出现的。
内容简介
尽管负债是现代经济体的基础,但是在经济思想史中“债”一直是一个未被充分研究的概念。所有的经济学著作都认为,货币的出现取代了复杂的物物交换,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这种观念存在的问题在于——没有半点证据支持这种说法。货币并不是以物物交换的替代者的形式出现,它原本是以一种度量尺度、一种抽象物的形式,作为人类之间的关系(债务与义务)出现的。在5000年前,人类已经在使用复杂的信用体系而不仅是物物交换来进行商品交易。信用体系的存在远远早于硬币和货币的出现。他在书中指出,在没有货币的年代,人们并不“易货”,他们互相馈赠,有时以进贡的形式,有时会在晚些时候得到回赠,有时则是纯粹的礼物。货币的出现不是为了方便交易,而是埃及等古国或苏美尔的神职人员为更有效地收税或计算财富而创造出来的。价格概念和冷漠的市场应运而生,它们吞噬了人类社会原本拥有的一切温情脉脉。是金钱让责任和义务变成债务,欠债还钱的常识腐蚀了人类彼此关爱的本性。
格雷伯认为,一旦我们理解了债务的社会起源,就会乐于在条件发生改变时重新协商债务问题,无论他是抵押贷款、信用卡债务、学生贷款、还是整个国家的债务。在书的最后,格雷伯开出一剂“药方”:免除所有国际和消费者债务。“这会奏效,因为它不仅能打打消除人们切实的苦难,而且提醒人们,金钱并非妙不可言,还债不是道德的核心,这一切都是人为的安排。”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基于道德困惑的经验
-
第二章 以物易物的谬误
-
情景一
-
情景二
-
第三章 原始债务
-
国家以及货币信用理论
-
寻找谬论
-
第四章 暴行和救赎
-
第五章 经济关系中的道德基础简论
-
共产主义
-
交换
-
阶层
-
道德模式的转换
-
第六章 性与死亡的游戏
-
货币作为不完全的替代品
-
血债(莱利人)
-
人肉债(蒂夫人)
-
奴隶交易
-
反思暴力
-
双方交表婚制的理想形式
-
第七章 荣誉与降级或论于当代文明的基础
-
荣誉是过剩的尊严
-
荣誉价格(中世纪早期的爱尔兰)
-
美索不达米亚(父权制的起源)
-
古希腊(荣誉和债务)
-
古罗马(财产和自由)
-
结论
-
第八章 信用货币与金银货币的较量兼论历史周期
-
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800年)
-
埃及(公元前2650年~公元716年)
-
中国(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771年)
-
第九章 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公元600年)
-
地中海
-
印度
-
中国
-
唯物论1:追逐利润
-
唯物论2:物质
-
第十章 中世纪(公元600年~1450年)
-
中世纪印度(走向等级制度)
-
中国:佛教与无限债务经济
-
近东伊斯兰(信用是资本)
-
公元前350年~公元1200年的人口和税收
-
西欧:基督教世界(商业、借贷与战争)
-
那么,究竟什么是中世纪?
-
第十一章 大资本主义帝国时代(1450~1971年)
-
第一部分:贪婪,恐怖,愤怒,债务
-
第二部分:信用的世界和利息的世界
-
第三部分:非人格的信用货币
-
第四部分:那么,究竟什么是资本主义?
-
第四部分:启示
-
第十二章 (1971~什么时代的开始,尚未明晰)
-
中国就其债务货币化向美国提出警告
-
结论
-
也许这个世界真的欠你一份生计
展开全部
一部宏大视角的货币千年史
这是一本阐述货币起源的书,是对传统货币产生与分工等的经典理论的一个反击。从原始社会开始,货币实际已经在起着作用,比如今天没有打猎的张三借了打猎的李四一个羊腿,并许诺将来等他打猎有收获时还李四一个羊腿。这就是货币的最原始状态。顺着这个思路,大卫格雷伯在这本书里旗帜鲜明的提出了货币先于物物交换,恰恰相反,物物交换是货币的副产品。紧接着作者有分析了信用货币的诞生过程,当最初的那张欠条在村子里面流转时,就已经是信用货币了。作者按照这个逻辑,又详细分析了人类 5000 年的 5 个历史阶段的额货币用途,但核心还是货币起源于债务,货币是一个信用解决方案的核心逻辑。
拜金时代的挽歌
听了徐玲老师在听书中的解读,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阅读。债,是一种机制,一种人与人之间互助关系、信任关系、托付关系…… 等等社会关系的纽带,一种抽象的人类社会关系的形式。货币,是一种承认自己所欠债务的符号,以及确认自己所欠多少债务的尺度,一种本身没有价值也不创造价值的存在,它是债务机制运转的质料之一。债务机制的发生要远远早于货币的发生,而作为债务机制运作的结构性要素 —— 符契可以视同为最原始的信用货币,并且通过作者的分析,认为在一个道德的秩序的世界里,信用货币就可以维持社会的运转,而只有在无道的战争的混乱的年代里,没有信用特征的货币形态才是主角,比如金银。当人们把贝壳、羽毛、珍珠等等毫无用处的东西作为货币,投入到债务机制的时候,我们似乎可以嗅到原始的暧昧。当人们疯狂的追逐白银黄金,将这些东西投入到债务机制的时候,我们似乎可以嗅到战争与血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货币作为无用之物,是不被允许价值创造的,放高利贷者持续地遭到谴责,但是人性的贪婪是一片沃土,总让货币创造的种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种叠加在货币上的自我创生机制,一旦投入到债务机制,就会使得债务机制的运转从基于互助的、信任的、托付的关系,转化为控制的、奴役的、残杀的关系,沉重地碾压着人类社会。亚当斯密和马克思两人正反相合唱起的双簧,以及经由他们塑造的理想社会乌托邦,就是货币自我创生机制和债务机制联合运转,疯狂收割人性中最后一点悲悯与道德的利器。及至货币质料从黄金白银形态转化为虚无缥缈的美元的时候,或者一切货币符号的时候,人类到了从未有过的货币自由、货币创造、债务(契约)机制三级助推的全新时代,这个时代的疯狂,会爆!推荐你,一起阅读!
《债》
这本书讲的是人类社会上下五千年的债务史。格雷伯认为,货币的本质,并不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而是用来衡量债务的虚拟单位。一部人类的债务史,就是一部货币史。本书的核心内容:一、为什么说货币并不是从物物交易发展而来的?二、为什么说人类文明是从信用经济和虚拟货币开始的?第一,原始社会没有系统性的物物交易,熟人之间的经济交往是以相互欠人情的方式在运作。第二,货币不是从物物交易发展来的,而是由政府创造、并由政府强力推行的结果。第三,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虚拟货币和实体货币交替出现的历史,目前我们处于新一轮虚拟货币阶段的起点。最后,再和你分享书里一个有趣的小彩蛋。我们知道,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举的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那个苏格兰别针厂的故事。别针厂通过劳动分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格雷伯考证出来,在比斯密早 700 年的伊斯兰哲学家加沙里的著作《圣学复苏》里,就讲过一模一样的故事,一个别针厂用 25 道不同的工序来生产一根针。只不过,加沙里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人类相互帮助的本性,而亚当・斯密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人类相互交易的本性。你认为,究竟哪种对人性的理解更准确呢?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