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当事人或亲历者的跟踪点评,弥漫着当时的学术气息,是珍贵难得的真实记录。

内容简介

20世纪是中国学术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是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期,是中学与西学相互激荡产生空前创获的时期。作为中国学术中的“显学”的历史学,发生的变革尤剧。从世纪初年的“新史学思潮”,到实证主义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直到90年代的新国学,可谓此起彼伏、一波三折。因此,处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对此前100年的历史学的发展行程作一番学术史总结无疑是必要的。书中收入了齐思和、周予同、戴逸、余英时、唐德刚等史学大家和著名学者的20世纪宏观史学评论文章,这些文字或侧重发展过程,或突出问题意识,集中系统地展现了百年史学发展的概貌。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选说明
  • 近百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
  • 一、中国史学何以落了伍?
  • 二、清代学者的治史精神
  • 三、道光时期史学界的转变
  • 四、晚清今文学与史学
  • 五、晚清的边疆史地学和域外史地学
  • 六、晚清时期关于当代史的纂修
  • 七、新史学的输入和通史教本的纂修
  • 八、从古史辨运动到社会史运动
  • 九、新史料的发现和专题研究的进展
  • 十、结论
  • 民国以来的历史学
  • 一、民国成立前的史学界
  • 二、民国史学的草创时期
  • 三、民国史学的顺利时期
  • 四、民国史学的艰苦时期(上)(抗战时期)
  • 五、民国史学的艰苦时期(下)(国民党政府迁台以后)
  • 民国后20年史学的新趋向
  • 抗战以来的历史学
  • 第一节 抗战后历史学的一般趋向
  • 第二节 抗战营垒中各学派的活动
  • 第三节 日寇及投降分子的活动
  • 第四节 关于历史学的理论斗争
  • 简单的结论
  • 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史学倾向
  • 一、古代史与民主
  • 二、近代史与反帝
  • 三、思想学说史研究与现实思想
  • 四、史观与史学方法上的再较量
  • 50年来中国之新史学
  • 十一
  • 50年来的中国历史编纂学
  • 引言
  • 19世纪中国历史编纂学大势
  • 20世纪的转捩
  • 历史学及其相关著述范围的拓展
  • 史前史和古代史研究
  • 通史的编纂
  • 社会和经济史研究
  • 元及蒙古史和中外关系史方面的成就
  • 断代史的权威作者们
  • 通俗文学和中国艺术研究
  • 汉学索引和其他参考书
  • 中国历史编纂学前瞻
  • 60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
  • 近20年中国历史学的新发展
  • 近50年的中国历史学
  • 当代史学的两大阶段
  • 史观派衡估
  • 未曾中断的考据学统
  • 史观与史料张力之间的会通取向
  • 台湾史学的“变”与“不变”:1949—1999年
  • 提要
  • 一、落地生根的“史料学派”
  • 二、史学研究的方法论转向
  • 三、余论
  • 世纪之交中国历史学的回顾与展望
  •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
  • 一、传统史学的危机与“新史学”的酝酿
  • 二、近代实证史学的创立及其重要建树
  • 三、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崛起与西方近代史学理论的传入
  • 四、史学在战争的艰难环境中茁壮成长
  • 五、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及其经验教训
  • 六、充满生机的新时期历史学
  • 20世纪的中国史学
  • 一、引言:怎样认识20世纪的中国史学
  • 二、20世纪的中国历史和中国史学
  • 三、发展趋势和基本规律
  • 四、史学思潮
  • 五、史家风采
  • 六、关于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 20世纪史学的回顾
  • 百年史学历程回顾二题
  • 新史学:对科学实证的追求
  • 诠释:史家与时代的对话
  • 余话
  • 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三大情结
  • 一、20世纪历史学的政治情结
  • 二、20世纪历史学的道德情结
  • 三、20世纪历史学的洋人情结
  • 四、简单的结语
  • 对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反思
  • 20世纪的中国史学:对其背景和发展过程的评论
  • 20世纪中国史学:特点和趋势
  • 中国史学的现阶段:反省与展望
  • 附言:
  • 当代中国史学的三大主流
  • 且看“中国传统史学”
  • 再看“中国马克思史学”
  • “现代西方中国史学派”
  • 20世纪西方史学输入中国的行程
  • 一、梁启超的功业
  • 二、何炳松与现代美国新史学派
  • 三、李大钊与西方近代史学
  • 四、傅斯年与兰克学派
  • 五、“战国策派”与文化形态史观
  • 六、周谷城与欧洲中心论的批判
  • 七、“南耿北齐”与“史学史热”
  • 八、吴于廑与整体的世界史观
  • 九、张芝联与现代法国新史学
  • 十、陈启能与《史学理论研究》
  • 十一、回顾之后的几点思考
  • 晚清民国时期的国学研究与西学
  • 美国对中国史研究30年回顾
  • 美国中国学研究的范式转变与中国史研究的现实处境
  • 一、美国中国学思潮中的“世界观念”与国内史学的关系
  • 二、美国中国学研究中的“概念化”倾向
  • 三、身处“后现代”思潮中的“我们”:历史如何重新书写?
  • 日本近代汉学中的史学研究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